第二节 非牙源性囊肿
鼻腭管(切牙管)囊肿(nasopalatine duct cyst)来源于鼻腭管上皮剩余,可为切牙管囊肿和龈乳头囊肿,前者发生于骨内,后者位于切牙乳头的软组织内。约占非牙源性囊肿的73%,是最常见的非牙源性囊肿。
【临床表现】
多发于30-60岁,男性多见。临床症状不明显,仅在X线检查时或戴义齿时发现。腭中线前部肿胀,有时可伴有疼痛和瘘管形成。X线表现为圆形放射透光区
【病理】上皮衬里:复层鳞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柱状上皮。这些上皮可单独或联合存在。
纤维囊壁:含有较大的血管和神经束。
第三节 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
一、皮样和表皮样囊肿( dermoid and epidermoid cyst)
好发于颌面部,口底为口内最常见的部位,其次是舌。发生在口底者可以在颏舌骨肌与口底粘膜之间(舌下位),也可在颏舌骨肌与下颌舌骨肌之间(颏下位)。常为圆形或卵圆形,触之有生面团样柔韧感,压迫之后出现凹陷。
【病理】肉眼:囊壁较薄,囊内有灰白色豆渣样物质。
镜下:
表皮样囊肿:上皮衬里: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囊壁:不含皮肤的附属器
皮样囊肿: 上皮衬里:复层鳞状上皮
纤维囊壁:含有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发、毛囊、皮脂腺、汗腺
二、鳃裂囊肿(branchial cleft cyst )又称颈部淋巴上皮囊肿。常位于颈上部下颌角附近,胸锁乳突肌上1/3前缘。一般认为来自鳃裂或咽囊的上皮剩余,也有认为与胚胎时期陷入颈淋巴结内的涎腺上皮囊性变有关。
第一鳃裂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和腮腺
第二鳃裂发生于约相当于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和下颌角以下,占95%
第三、四鳃裂发生于颈根区
[临床表现]
好发于20~40岁,柔软,界清,可活动,囊内含黄绿或棕色清亮的液体,或含浓稠胶样、粘液样物。
【病理】
上皮衬里:复层鳞状上皮(90%以上)、假复层柱状上皮。囊肿上皮可癌变。
纤维囊壁:含有大量淋巴样组织并形成淋巴滤泡。
三、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tract cyst)
甲状舌管残余上皮发生的囊肿。可发生在舌盲孔与甲状腺之间即导管经过的任何部位,以甲状舌骨区发生者最多见。青少年多见,男女之比为2∶1,常位于颈部中线或近中线处,直径2-3cm,表 面光滑,界清,触之有波动感,能随吞咽上下移动。
【病理】上皮衬里: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鳞状上皮或呈二者过渡形态
纤维囊壁:含甲状腺或粘液腺组织
囊腔:囊内为清亮的粘液样物
可癌变为乳头状甲状腺癌,占1%以下
四、粘液囊肿(mucocele)可分为粘液外渗性囊肿和粘液潴留性囊肿
【临床表现】
常发于下唇,其次为颊、口底、舌和腭部。大小不等,直径由几毫米至1厘米。可自行消退或破溃,内容物可排出或不排出,不久再次肿胀,反复发作。浅在者:淡蓝色,透明易破碎
深在者:与周围粘膜颜色一致。外渗性粘液囊肿:通常是机械性外伤致涎腺导管破裂,粘液外溢进入组织中。无上皮衬里,粘液池被炎性肉芽组织和结缔组织包绕,临近涎腺组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潴留性粘液囊肿:涎腺导管受阻,涎液潴留致导管扩张形成囊性病损。衬里上皮为假复层或双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