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刷牙不易清洁的部位是
A、牙颈部
B、邻接面
C、后牙远中面
D、下前牙舌侧
E、上后牙颊侧
2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需要检查的牙面是
A、21、11、31、4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
B、16、11、26、2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
C、16、11、26、31的唇(颊)面,36、46的舌面
D、16、26、46、46的唇(颊)面,11、31的舌面
E、16、11、26、31的唇(颊)面,21、41的舌面
23、有关简化口腔卫生指数的检查方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检查软垢以视诊为主
B、检查牙石时探针从近中面沿着龈沟向远中移动
C、视诊困难时可自牙切缘1/3处向颈部轻刮
D、每个牙面软垢或牙石记分相加,即为个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E、根据软垢面积按标准记分
24、以下关于OHI-S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包括DI-S和CI-S
B、OHI-S为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C、检查软垢以视诊为主
D、包括简化软垢指数和简化牙石指数
E、不可用于个人
25、简化口腔卫生指数要检查
A、全口牙
B、半口牙
C、前牙唇侧
D、6颗指数牙
E、后牙舌侧
26、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刮牙面可见牙菌斑,PLI记分为
A、0
B、1
C、2
D、3
E、4
27、以下关于菌斑指数(PLI)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根据菌斑覆盖面积记分
B、用视诊结合探针的方法检查
C、可检查选定的几颗牙
D、每颗牙检查4个牙面
E、用于评价口腔卫生状况和衡量牙周病防治效果
28、菌斑百分率在多少以下时可认为菌斑被基本控制
A、10%
B、20%
C、30%
D、40%
E、45%
29、以下有关Turesky改良的Q-H菌斑指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检查除第三磨牙以外的所有牙的唇舌面
B、指定的六颗牙为16、21、24、36、41、44
C、根据牙面菌斑面积记分
D、先用菌斑染色剂使菌斑染色
E、以上均正确
30、以下关于牙龈指数(GI)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只观察牙龈情况
B、检查牙龈的颜色
C、检查牙龈质地的改变
D、检查牙龈出血倾向
E、检查牙槽骨吸收情况
31、下列牙龈指数(GI)的检查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钝头牙周探针
B、每颗牙的记分为4个牙面记分的平均值
C、必须检查全口牙
D、须检查每颗牙周围的牙龈
E、需结合视诊和探诊
32、对于群体龈炎的流行程度标准估计,牙龈指数为中度流行的是
A、0
B、0.1~1.0
C、1.1~2.0
D、2.1~3.0
E、3.1~4.0
牙龈指数 |
龈炎流行程度 |
0 |
无流行 |
0.1~1.0 |
轻度流行 |
1.1~2.0 |
中度流行 |
2.1~3.0 |
重度流行 |
33、牙龈有明显红肿或溃疡,并有自动出血倾向,GI记分为
A、1
B、2
C、3
D、4
E、5
34、下列龈沟出血指数的检查方法中,错误的是
A、检查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的方法
B、用钝头牙周探针
C、可观察牙龈颜色、形状、出血情况
D、检查前可先检查菌斑指数
E、轻探龈沟还可观察出血情况
35、临床中检查牙龈出血指数(GBI)前,一般不能检查
A、简化软垢指数(DI-S)
B、简化牙石指数(CI-S)
C、牙龈指数(GI)
D、菌斑指数(PLI)
E、社区牙周指数(CPI)
36、下列有关牙龈出血指数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反映龈炎的活动状况
B、采用视诊和探诊相结合的方法
C、只检查指数牙
D、检查前一般不能检查菌斑指数
E、记分为探查后牙龈出血部位的数目占总的检查部位数目的百分比
37、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合于大规模的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指数是
A、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B、Q-H菌斑指数
C、GI
D、SBI
E、CPI
38、不属于社区牙周指数检查方法描述的是
A、每个区段内必须有2颗或2颗以上功能牙
B、缺失一颗指数牙或有拔牙指征,则只检查另一颗指数牙
C、一个区段内有拔牙指征,则该区段不检查,记为X
D、每个区段两颗功能牙检查结果,以最重情况记分
E、6个区段中最高的记分作为个人CPI值
39、以下关于CPI检查指数牙的描述,不恰当的是
A、20岁以上者需要检查以下10颗指数牙
B、20岁以上者检查牙龈出血、牙石和牙周袋情况
C、15岁以下者,检查6颗指数牙
D、20岁以下,15岁以上者,检查8颗指数牙
E、15岁以下者检查牙龈出血和牙石情况,不检查牙周袋深度
40、下列关于CPI探针检查方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A、探诊为主,结合视诊
B、探针与牙长轴平行,紧贴牙根
C、沿龈沟从远中向近中移动,作上下短距离的颤动
D、探诊时所用的力不超过30g
E、探针轻缓地插入龈沟或牙周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