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1.D 答案分析:伏而后发,又称伏邪发病。指机体感受某些病邪后,病邪潜伏于体内某些部位,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或在一定的诱因作用下发病。
2.C 答案分析: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就发病形式而言,属于复发。
3.A 答案分析:徐发与致病邪气的性质,以及体质因素等密切相关。外感湿邪致病,因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故湿邪为病,多为发病缓、病程长。
4.B 答案分析: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继发新的病变,称为继发。如肝病胁痛、黄疸,久治不愈,日久可继发“积”、“臌胀”;疟疾日久可继发“疟母”等。
5.E 答案分析:感而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机体感邪后立即发病。外感六淫邪气,除湿邪外,大都是感而即发。
6.A 答案分析:由于气能行血,血随气而行,故气逆时,血亦随之上逆为病。
7.B 答案分析:由于肺为娇脏,性喜柔润,赖阴以养,故津伤化燥(内燥)病变以肺
为多见。
8.C 答案分析:脾主运化水液,能免除水湿停留。虽肺、肝、肾都与水液有关,但就内湿形成而言,最相关者应是脾脏。
9.C 答案分析:内寒病理的形成多与脾、肾阳气虚衰有关。因脾阳布达肌肉、四肢起温煦作用,肾为全身阳气之本。
10.D 答案分析:风气内动最密切相关的脏是肝,故又称“肝风内动”。《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11.D 答案分析: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故血虚病变多见于心、肝二脏。
12.D 答案分析:气虚病变的形成,就脏腑而言,多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生气之源,肺主气,肾为气之根,均与人体气的生成密切相关。
13.C 答案分析:脾居中焦,为生气之源,且脾气主升。气虚基础上的气陷病变与脾关系密切。
14.D 答案分析:由于肺主肃降、肝气主升、胃主通降,故气机升降失常之气逆病变多见于肺、肝、胃三个脏腑。
15.E 答案分析:邪去正虚是疾病后期(尤其是急、重病后期),病邪已经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逐渐修复的一种转归。
16.D 答案分析:思虑过度,忧愁不解等致病,往往是积时日久,徐缓发病。
17.C 答案分析:思虑过度,忧愁不解,湿邪伤人等,多呈渐进性病理变化,故其发病多为徐发。
18.E 答案分析:肾为全身阴阳之根本,藏真阴,寓元阳,无论是阴虚或阳虚,多是在累及肾阴、肾阳,导致肾中阴阳失调的情况下,发生阴阳互损病变的。
19.E 答案分析:肝阳化风,多是由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阳亢,肝之阳气升而无制,亢而化风所致,故其病理变化多属虚实错杂。
20.C 答案分析:阴阳互损,即是阴阳两虚病变。
21.E 答案分析:本为阳气亏损病变,继而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阴虚征象,其病理变化应属于阳损及阴的阴阳两虚。
22.A 答案分析: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而气血两虚主要是气血生化关系失常的病变。
23.C 答案分析:真寒假热,即是阴盛格阳。指阴寒邪气过盛,壅阻于内,排斥阳气于外,阴阳之间不相交通,相互格拒的病变。
24.A 答案分析:热极深伏,阳热内结,反见某些寒的现象,现象与病变本质不符,应属阳盛格阴之真热假寒。
25.B 答案分析:至虚有盛候,即真虚假实。指虚性病变,气血不足,推动无力,机能活动失于鼓动所表现的似实非实的真虚假实病变。
26.C 答案分析:阴寒内盛是病变本质,热象乃是与病变本质不符的表现,故其病变属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
27.E 答案分析:重阳必阴,即由阳转阴、热极生寒。属阴阳转化病机之一。
28.A 答案分析:正虚邪恋是指疾病后期,正气已虚而邪气未尽,邪虽不盛,但正气一时无力尽邪,邪气留恋不去,病势缠绵的一种病理状态。
29.D 答案分析: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本为阴虚,但其病变发展,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之阳虚征象,应属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
30.C 答案分析:阴盛则阳病,即阴盛则损伤阳气而致阳虚。
31.C 答案分析:风邪上扰多属外风病变。
32.C 答案分析: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失于健运是导致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
33.C 答案分析:气的升发太过,如肝阳上亢,气的下降不及,如胃失和降等,均属 气逆病变范畴。
34.D 答案分析:由于阴阳之间相互制约,故阳偏胜病变必然导致阳长阴消之阳盛则阴病,即阳胜阴虚。
35.D 答案分析:大吐、大下,大量丢失津液,由于津能载气,故气随津脱,轻者津气两虚,重者津气两脱。
36.E 答案分析:阳盛格阴,是指阳热邪气过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格阴于外,阴阳不相交通之真热假寒。
37.B 答案分析:复发的诱因主要包括劳复、食复、药复、重感邪气致复等。
38.C 答案分析:“大实有羸状”,是指邪气深结不散,气血郁积于内,经络阻滞,气血不能通达于外之真实假虚病变。
39.A 答案分析:脾气亏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属虚中夹实之虚实错杂病理。
40.A 答案分析:肝为刚脏,主升主动,阳气易于亢逆躁动,故阳气亢逆病变多见于肝脏。
41.C 答案分析:亡阳迅速导致亡阴,属于阴阳互根关系严重失常的一种病变,其病机应是以阳气亡失,阳不摄阴而阴液流失为主。
42.E 答案分析:阳胜则阴病,即阳盛的同时即能耗伤阴液,其病机可表现为实中夹虚之虚实错杂。
43.A 答案分析:气机失调主要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调,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五个方面。
44.B 答案分析:阳偏盛,即是阳胜则热的实热病变。阳胜则阴病,是指阳胜的同时有耗伤阴液的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阳胜;寒极生热,属于寒化火之实热;阳盛格阴,属于真热假寒,病变性质仍属实热。而阴虚阳亢则属于阴偏衰病变之一。
45.E 答案分析:亡阴迅速导致亡阳,属于阴阳互根关系的严重破坏,其病机应是以阴液亡失,阳失依附而散越为主。
46.B 答案分析: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阴虚。
47.B 答案分析:阴偏盛,即是阴胜则寒的实寒。阴胜则阳病,是指阴盛的同时有耗损阳气的病变趋势,矛盾的主要方面仍是阴胜;阴盛格阳,属于真寒假热(阴证似阳),病变以阴盛为主。而阳虚则阴盛则属于阳偏衰病变之一。
48.E 答案分析:本为实热病变,突然出现肢冷面白,脉微欲绝之阳气虚脱征象,属于重阳必阴(热极生寒)病机。
(二)B1型题
1.C 答案分析:由于脾胃居于中焦,为生气之源,且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为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故气虚无力升举而下陷的病变与脾关系密切。
2.E 答案分析:肾为全身阴阳之根,当脏腑阴阳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累及肾中阴阳。无论阴虚或阳虚,多是在损及肾脏阴阳的情况下出现阴阳互损病变。
3.A 答案分析:由于津能载气,凡大汗、大吐、大下等大量丢失津液的同时,必然气
随津脱,轻者津气两虚,重者津气两脱。
4.D 答案分析:气的固摄功能具有固摄津液、血、精等物质,防止其无故流失的作用。故气虚固摄津液作用低下,可出现自汗出等。
5.B 答案分析:气闭属于气外出障碍的病变。外邪束表,毛窍闭塞而无汗,亦可是气闭的病理表现之一。
6.C 答案分析:气脱主要是由于正不敌邪,或正气衰弱,气虚至极,气不内守而外脱,全身机能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脱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汗出不止、口开目闭、全身软瘫、手撒、二便失禁等。
7.A 答案分析:由于心主血,肝主藏血,心肝二脏与血关系密切,故血虚病变多见于心、肝二脏。
8.E 答案分析:心、脾、肾三脏功能的发挥,均赖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尤其是肾为全身阳气之根本,故此三脏多见阳虚病变。
9.E 答案分析:肺、肝、肾三脏均离不开阴液的滋润、制阳作用,尤其是肾为全身阴液之根本,故阴偏衰(阴虚)病变多见于肺、肝、肾三脏。
10.C 答案分析:由于肺性肃降,肝气主升。故气逆病变多见于肺、肝。由于胃主通降,气逆病变也多见于胃。
11.B 答案分析:热极生风属于实性病变,多见于热性病的极盛阶段。因邪热炽盛,伤及营血,燔灼肝经,阳热亢盛而化风,故以痉厥、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高热、神昏为其主要表现。
12.D 答案分析:血虚生风属于虚风内动。可见于年老精血亏损,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的病变过程中,其动风之状多较轻缓,如肢体麻木、筋肉跳动、手足拘挛等。
13.D 答案分析:继发是指在原有疾病的基础又继发新的病变的一种发病形式。如疟疾日久继发“疟母”等。原发病与继发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14.E 答案分析:复发是指原有疾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任何疾病的复发,均是原有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和主要病理特征的重现。
15.B 答案分析:邪郁化火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感风、寒、湿等病邪,郁久化火;二是体内病理产物,如痰湿、瘀血、饮食积滞等郁久化火。
16.D 答案分析:阴虚火旺属于虚火。指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生的病理状态。如虚火牙痛、咽喉肿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