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切诊
一、脉诊
脉诊简史
1、扁鹊:已将脉诊用于临床实践
2、《内经》:“三部九候论”“独取寸口”
3、张仲景:“平脉辨证”
4、王叔和:著《脉经》,记载24种脉象
5、李时珍:著《濒湖脉学》,记载27种脉象
6、周学霆:著《三指禅》,以缓脉为权衡标准
7、黄宫绣:著《脉理求真》
8、赵绍琴:著《文魁脉学》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1、心脏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主血,其充在脉”
“心藏脉、脉舍神”
2、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
“气行则血行”
“脉不自行,随气而至,气动脉应”
3、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朝百脉
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脉以胃气为本”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二、诊脉的部位和方法
(一)脉诊的部位
1、遍诊法(三部九候法):
上部、中部、下部
2、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趺阳、太蹊
3、寸口诊法:寸口是指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桡动脉。又称“气口” “脉口”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寸口诊法原理
“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寸关尺的定位
•1、先定关: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记
•2、再定寸、尺: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寸口与脏腑相配
•配属原理:
1、上竞上,下竞下:恰似一个倒立的人形
《难经•十八难》:“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头之有疾也;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也;下部法地,主脐以下至足之有疾也”
2、表里配:根据脏腑经络相表里的关系配属
肺与大肠同归右寸,心与小肠同属左寸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寸口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左手 右手
心(君火) 肺(金)
肝(木) 脾(土)
肾(水) 肾(相火)
阴、血、精 阳、气
左为心肝肾 右为肺脾命
寸关尺与脏腑配属的原理
1、此配属符合五行的原理:
2、符合阴阳(气血)的原则:肺主气,脾气主升,命门之火,少火生气,故气旺于右为阳;心主血,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故血旺于左为阴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平息和体位
平息:“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 闰以太息,命曰平人”
体位:坐位 卧位 与心脏等高
•2、诊脉时间:平旦为佳,安静
诊脉方法
指法:手指略成弓形倾斜,指腹对脉脊。高大者宜疏,矮小者宜密,小儿用拇指定关法
1、举:轻取
2、按:重取
3、寻:中取
循法、推法、总按、单按
三、脉象的要素及平脉特征
(一)构成脉象的八个要素
脉 位 :脉管的浅深
至 数 :脉搏的频率
脉 长 :脉动的范围长短
脉 力 :脉搏的强弱
脉 宽 :脉管的粗细
流利度:脉来的通畅程度
紧张度:脉管的弛缓程度
均匀度:脉动的节律
四、平脉
平脉既正常脉象的特点
1、胃:脉来从容、和缓、流利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胃少为病” “无胃为死”
2、神:应指有力,节律整齐
“按指下之有条理,先后秩然不乱者,此有神之至。”
3、根:尺脉沉取有力,按之不绝
“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平脉的特征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
脉数:一不快不慢,一息四至
脉势:从容和缓,应指有力
脉形态:不大不小,不滑不涩
脉律:均匀无歇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