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维生素(vitamin)
概况:
一、含义
二、特点(共同特点)
1.既不提供能量,也不构成机体组织;
2.只需微量即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3.大多数在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很少,必须由食物供给。
三、分类
1.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D、E、K;排泄效率低,过量蓄积中毒。
2.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排泄效率高,不易贮存,不易中毒。
四、维生素缺乏
1.维生素的临床缺乏
2.亚临床维生素缺乏 由于体内维生素营养水平和生理功能处于低下状态,降低了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及工作和生活质量而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亚临床维生素缺乏,也称维生素边缘缺乏(marginal deficiency)。
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一)理化性质
1.维生素A(vitamin A)
(1)又名:又称视黄醇 (retinol)、抗干眼维生素、抗干眼醇。
(2)存在形式:视黄醇酯、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存于动物食物。
(3)生物活性形式:视黄醇、视黄醛、视黄酸。
2.类胡萝卜素(β-Carotene)
(1)种类:α、β、γ-胡萝卜素,存于植物食物。
(2)维生素A原:β-胡萝卜素生物活性最高, 1/6转变为维生素A。
3.对热和碱较稳定,易被氧化。
(二)生理功能
1.维持正常暗视觉
2.维护上皮细胞结构和生殖功能
3.促进生长发育
4.增强机体抵抗力、抗感染和抗癌作用。
5.改善铁的吸收,促进贮存铁的转运,增强造血系统的功能。
β-胡萝卜素 抗氧化作用强
1.预防癌症
2.预防心血管疾病
3.预防白内障
[缺乏症]
1.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
2.干眼病;角膜软化、溃疡和穿孔、失明。
3.毛囊角化症
[过多症]
1.急、慢性中毒;流产和胎儿畸形。
2.胡萝卜素高胡萝卜素血症。
(三)食物来源
1.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动物的肝脏、蛋黄、牛奶、鱼肝油等。
2.类胡萝卜素主要来源:深色或红黄色的蔬菜和水果。
四、参考摄入量
二、维生素D
(一)理化性质
1.维生素D(vitamin D)包括D2和D3。
2.在中性及碱性溶液中耐高温,不易氧化;
3.在酸性溶液中分解,脂肪酸败破坏维生素D。
(二)生理功能
促进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生长与钙化。
[缺乏症] 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及手足痉挛。
[过多症] 中毒
(三)食物来源
1.主要来自动物肝脏、鱼肝油、蛋黄等。
2.奶类含量不高。
3.肉类食品及植物性食物含量很少。
此外,来源于阳光浴。
(四)参考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