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心电圈P-R间期代表兴奋经下列哪项传导的时间:
A.心房,房室结和房室束
B.心房,房室结
C. 房室结,房室束
D. 房室结,房室束和心室肌
E.心房
42.容量血管指的是:
A.大动脉
B.微动脉
C.肺动脉
D.微静脉
E.静脉
43.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
A.脑
B.心脏
C.肾脏
D.皮肤
E. 骨骼肌
44.血管对血流的阻力:
A.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2
B.当血管半径加倍时,降至原先阻力的1/8
C.取决于血管壁的厚度
D.在血液黏滞度升高时增大
E.和血管的长度无关
45.关于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线速度,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毛细血管的管径小,阻力大,故血流速度慢
B.血流速度在大静脉比在微静脉快
C.血流速度在血管中轴部分比靠近血管壁的部分快
D.在心室舒张期升主动脉血流速度接近于零
E.在各类血管中主动脉内的血流速度最快
46.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输出量
B. 大动脉的弹性
C.血液黏滞性
D. 阻力血管的口径
E.循环血量
47.肱动脉的脉搏和血压:
A.脉搏波传播速度和血液速度相同
B.脉压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C.远端被结扎后,其近端的压力升高20%
D.当手臂高举过头时血压降低
E.脉搏是由血压改变而产生的
48.下肢肌肉运动时,节律性地压迫下肢静脉:
A.可驱使静脉内的血液向心脏和毛细血管两个方向流动
B.是人在立位时,下肢静脉回流的惟一动力
C. 可减少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差
D.可增加下肢组织液的生成
E.可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心脏
49.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
B.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
C.容纳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
D.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
E.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
50.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压
B.其正常值变动范围为4~12mmHg
C.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
D.可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
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51.在主动脉处记录脉搏图时,降中峡是在下列哪个瞬间形成的;
A.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C.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D.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E.心房收缩时
52.心脏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是因为:
A.动脉血压升高
B.血流速度加快
C.心输出量增加
D.舒张期室内压低
E.舒张期静脉压低
53.下列关于大动脉管壁硬化所致的改变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动脉收缩压升高
B,动脉舒张压降低
C. 大动脉弹性减小
D. 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
E.动脉脉压减小
54.肌肉运动时,该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
A.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减弱
B.毛细血管主动舒张
C. 相邻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
D.动脉血压升高
E.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55.主动脉在维持与形成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
A.口径大
B. 管壁厚
C. 管壁有良好弹性,可扩张
D.血流速度快,压力大
E.主动脉可控制外周阻力
56.关于中心静脉压,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的:
A.是指胸内大静脉和右心房的
血压
B。可以反映心脏射血功能
C外周静脉广泛扩张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D.深呼气时中心静脉压升高
E.深吸气时中心静脉压降低
57.以下哪一项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A.深吸气
B.深呼气
C.骨髂肌的舒缩运动
D.阻力;血管收缩
E.人体从立位转变为卧位
58.构成循环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B.小动脉,微动脉口径
C. 小静脉,微静脉口径
D.血液黏滞性
E.大动脉弹性
59.关于外周阻力与舒张压的论述,以下哪点是错的:
A.外周阻力愈大,舒张压愈高
B.血液黏滞性愈大,血流阻力愈大
C. 血管口径愈小,外周阻力愈大
D. 毛细血管口径最小,它对舒张压影响最大
E.小动脉、微动脉是构成外周阻 力的最主要部位
60.若血压为200/120mmHg (26.5/16kPa)可能由于:
A.大动脉壁硬化
B.大、中、小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硬化,小动脉,微动脉收缩
C. 输血补液太多
D.心肌收缩加强
E.精神紧张
61.容量血管扩张会导致:
A.血流阻力减少,加速血液回心
B.提高了毛细血管静脉端压力, 使组织液生成增加
C. 外周阻力下降,使血压降低
D. 促进毛细血管的物质交换
E.静脉压力显著减小
62.外周阻力和心率不变而每搏输出量增加时,血压的变化主要是:
A.收缩压升高的幅度大于舒张压的升高幅度
B.舒张压升高
C. 收缩压舒张压等同升高
D. 收缩压舒张压等同降低
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63.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是:
A.4—12mmHg
B. 4—12cmHg
C.6—16mmHg
D.6—16cmHg
E.4—12kPa
64.关于微动脉,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
A.在调节主动脉血压中起主要作用
B.在调节器官血流量中起主要作用
C.其管壁厚度和管腔直径的比值比中动脉的大
D.收缩时组织液的生成量减少
E.其管壁平滑肌的张力,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调节
65.血流是否通过迂回通路取决于:
A.微动脉的舒缩活动
B.真毛细血管的舒缩活动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
D.微静脉的舒缩活动
E.直接通路开放
66.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导致水肿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B.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
C.组织液静水压降低
D.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E.静脉压力低
67.在正常情况下,支配全身血管,调节血管口径和动脉血压的主要传出神经是:
A.交感缩血管纤维
B.交感缩舒血管纤维
C. 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D.交感缩血管纤维和交感舒血管纤维
E.交感缩血管纤维和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68.迷走神经副交感纤维对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
A.心率减慢,传导加速
B.心率减慢,传导减慢
C. 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
D.心室肌收缩力减弱,搏出量减少
E.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69.在家兔实验中,阻断一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可引起血压升高,其机制是:
A.阻断颈总动脉,外周阻力增大
B.脑组织缺血,缺氧,二氧化碳增多,使缩血管中枢兴奋
C因缺氧,二氧化碳增多刺激了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D.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牵张刺激减少
E. 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牵张刺激增多
70.动脉血压升高时,沿窦神经
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将引起:
—————————————————
心迷走中枢 心交感中枢 缩血管中枢
—————————————————
A. + 一 +
B. 一 + 一
C. 十 一 一
D. 一. + +
E. + + 一
—————————————————
注:“+"表示兴奋,"一"表示抑制
71.接受心脏移植后1年的病
人,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
由于:
A. 交感神经兴奋
B.心迷走神经抑制
C静脉回流量增加致每搏输出量增加
D.心率加快
E.心肌传导速度加快
72.在下述哪一种情况下,心交感神经活动会减弱:
A.动脉血压降低时
B.肌肉运动时
C. 血容量减少时
D.情绪兴奋时
E.由直立变为平卧时
73.副交感神经对体循环的主要作用是影响:
A.心肌收缩力
B.外周血管阻力
C. 血管顺应性
D.心率
E.以上都不是
74.在不同血管段,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是:
A.大动脉
B.微动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 微静脉
E.大静脉
75.阻断颈总动脉可使,
A.股动脉血压升高
B.心率减慢
C.窦神经传人冲动增多
D.血管运动中枢活动减弱
E.肱动脉血压降低
76.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A.大脑
B.下丘脑
C.中脑和脑桥
D.延髓
E.脊髓中间外侧柱
77.正常情况下颈动脉窦内压在下列哪个范围内变动时,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最高:
A。30—50mmHg
B.70—90mmHg
C 90—110mmHg
D.130—150mmHg
E.170一190mmHg
78.在正常情况下,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主要依靠:
A。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B.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 性反射
C容量感受性反射
D.心肺压力感受器反射
E.血管紧张素的作用
79.在各类血管中,
1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在:
A。皮肤血管
B。肾脏血管
C.胃肠道血管
D. 肌肉血管
E.脑血管
80.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
A.醛固酮释放减少
B.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C.肾脏排钠量减少
D.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减低
E.交感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减少
81:下列物质中升压作用最强的是:
A.肾上腺素
B.肾素
C. 血管紧张素工
D. 血管紧张素Ⅱ;
E.缓激肽
82.下列哪种情况下,可发生冠状动脉舒张:
A.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受刺激 时
B.动脉血pH增高时;
C.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降低时
D.动脉血氧气张力降低时
E.心肺感受器受刺激时
83.心肌缺氧引起冠状动脉舒张,主要是通过下列哪一种因素引起的:
A. 氢离子
B.组胺
C. 腺苷
D.前列腺素
E.乳酸
84.肺循环和体循环的:
A.收缩压相同
B.脉压相同
C.外周阻力相同
D. 大动脉可扩张性相同
E.每搏输出量相同
85.肺循环的血流阻力:
A.为体循环血流阻力的l/3
B.在肺泡内氧分压降低时减小
C.对肺的血流量起决定作用
D.在肌肉运动时增加
E.不受交感神经影响
86.下列诸因素中,哪一种对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影响:
A. 血液黏滞度
B.动脉血二氧化碳张力
C.脑脊髓液压力
D.脑组织液的pH值
E.颈动脉窦内压;
87.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是:
A. 脉络;丛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
B.毛细血管壁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
C.室管膜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
D.软脑膜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
E.硬脑膜和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