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肝主疏泄生理功能的核心是
A、调畅情志
B、调畅气机
C、促进脾肾运化
D、促进生殖
E、促进津血运行
22、有“水谷之海”之称的是
A、三焦
B、小肠
C、大肠
D、胆
E、胃
23、与肾相表里的脏腑是
A、脾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胃
24、主腐熟水谷的脏腑是
A、脾
B、小肠
C、大肠
D、膀胱
E、胃
25、李时珍提出的“元神之府”是指
A、目
B、心
C、头
D、脑
E、脉
26、“太仓”指的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膀胱
E、三焦
27、具有泌别清浊生理功能的是
A、小肠
B、大肠
C、胃
D、膀胱
E、三焦
28、临床上治疗血行不畅,如血瘀时,常分别配合行气药或补气药,体现了
A、气能生血
B、气能行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生气
E、血能载气
29、使内脏维持于固有位置而不下垂是依赖于气的
A、固摄作用
B、气化作用
C、防御作用
D、推动作用
E、温煦作用
30、贯心脉而推动血液循行的气是
A、宗气
B、营气
C、元气
D、肾气
E、卫气
31、手足三阳经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中,太阳在后
D、少阳在前,太阳在中,阳明在后
E、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
32、头痛在额部,病变多在
A、少阳经
B、少阴经
C、厥阴经
D、阳明经
E、太阳经
33、循行于躯干正中线的经脉是
A、任脉
B、冲脉
C、足太阴脾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阳明胃经
34、经络在躯干部分的分布规律,足三阳经的阳明经行于
A、上肢
B、背面
C、头面
D、手足
E、胸腹
35、下列不属于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的是
A、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
B、手少阴经与手少阳经
C、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D、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经
E、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36、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
B、稳定性
C、全面性
D、普遍性
E、复杂性
37、在养生防病时,对阳盛体质的宜忌是
A、宜塞忌通
B、宜凉忌热
C、宜平忌消
D、宜泻忌补
E、宜温忌寒
38、不易感受外邪,平时很少生病的体质为
A、阴虚质
B、偏阴质
C、阳虚质
D、偏阳质
E、阴阳平和质
39、下列不属于六淫之邪的是
A、风邪
B、疠气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40、六淫中,常挟湿邪的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41、出现干咳少痰,痰液胶粘难咳是由于感受了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
42、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43、好发为痈肿疮疡的六淫为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44、火热邪气致病除有高热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口渴喜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这是因为
A、火热之邪其性炎上
B、火热之邪易生风动血
C、火热之邪最易耗伤人体津液
D、火热之邪易发肿疡
E、火热之邪易伤肺脏
45、易致肝风内动的邪气是
A、风邪
B、火热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46、因恐惧过度而出现二便失禁,摄纳不住的表现是
A、气上的症状
B、气下的症状
C、气乱的症状
D、气结的症状
E、气消的症状
47、突然受惊后出现精神不安,惊慌失措的表现为
A、气上的症状
B、气下的症状
C、气乱的症状
D、气结的症状
E、气消的症状
48、梅核气为痰气凝结于
A、经络
B、咽喉
C、筋骨
D、胸肋
E、胸膈
49、“至虚有盛候”是说明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50、“寒者热之”是治疗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寒实证
D、虚寒证
E、寒热夹杂证
51、“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52、以下不属于阴偏盛的病理变化的是
A、真寒假热
B、阴盛格阳
C、阴盛则寒
D、虚寒证
E、阴盛则阳病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