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药师 >> 执业中药师 >> 考试辅导 >> 中药学知识一 >>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

2017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复习讲义:第六章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3月26日 ]  【

  五、乳浊液型液体制剂

  (一)乳浊液型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

  乳剂由水相(W)、油相(O)和乳化剂组成,三者缺一不可。根据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及相比形成水包油(0/W)

  型或油包水(W/0)型,也可制备复乳,如W/0/W型或0/W/0型;

  联想:W为Water(英文意思水)的首字母

  O为Oil 油的首字母。

  (二)乳剂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

  1.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乳剂属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出现分层、絮凝、转相、

  合并、破裂和酸败等不稳定现象。

  (1)分层: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象,称为分层或乳析。

  (2)絮凝:由于ζ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絮凝。

  (3)转相:由0/W型乳剂转变为W/0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

  (4)破裂: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体的现象称为破裂。乳剂破裂是不可逆的,一旦

  发生就不能恢复到原来均匀的状态。

  (5)酸败: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2.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

  (1)乳化剂的性质:适宜HLB值的乳化剂是乳剂形成的关键。(2)乳化剂的用量。3)分散相的浓度。(4)

  分散介质的黏度。(5)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6)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8)其他:微生物的污染等。

  六、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一)混悬型液体制剂的特点

  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药物有: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

  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但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

  (二)常用附加剂

  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1.润湿剂:吐温类、司盘类表面活性剂等。

  2.助悬剂

  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

  ②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琼脂;海藻酸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

  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

  ③硅酸类,如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等。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

  三)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稳定化措施

  混悬型液体制剂为动力学不稳定体系及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稳定化措施: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混悬粒子的沉降、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温度的影响

  七、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了解)

  第六节 注射剂

  一、注射剂的特点与分类

  (一)注射剂的特点

  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

  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用于疾病诊断。但注射剂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其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特

  定的条件与设备,成本较高;一旦注入机体,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危险等。

  (二)注射剂的分类

  注射剂可分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1.注射液: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 100ml)注射液,又称为输液。中药注射剂

  一般不宜制成混悬型注射剂。

  2.注射用无菌粉末:以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生物制品注射用无菌粉末,也可称为注射用冻干制剂。

  3.注射用浓溶液

  二、热原

  (一)来源及致热特点: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

  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注射后能引起特殊的致热反应。大多数细菌和许多霉菌甚至病毒均

  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其中脂

  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二)热原的基本性质

  1.耐热性;2.水溶性;3.不挥发性;4.滤过性;5.被吸附性;6.其他性质: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

  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

  (三)污染热原的途径与去除方法

  1.污染热原的途径

  (1)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2)原辅料

  (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4)制备过程;(5)临床应用过程。

  2.去除热原的方法

  (1)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加热30分钟以上可破坏热原。

  (2)酸碱法:玻璃容器可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清洁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破坏热原。

  (3)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热原作用,同时兼有助滤、脱色作用。此外,活性炭与白陶土合用也可

  除去热原。

  (4)离子交换法: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除去溶剂中的热原。

  (5)凝胶滤过法

  (6)超滤法:在常温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热原能被超滤膜截留除去。

  (7)反渗透法:选用三醋酸纤维素膜或聚酰胺膜进行反渗透可除去热原。

  三、注射剂的溶剂

  (一)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应用

  制药用水因其使用的范围不同而分为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及灭菌注射用水。制药用水的原水通常为饮

  用水。

  1.饮用水:为天然水经净化处理所得的水,饮用水可用于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用具的粗洗用水。除另有

  规定外,也可作为饮片的提取溶剂。

  2.纯化水: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备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用的溶剂或试验用水;可作为中药注射剂、滴眼剂等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

  剂;也用作非灭菌制剂所用饮片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

  水。纯化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与稀释。

  3.注射用水: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到的水,应符合细菌内毒素试验要求。注射用水可作为配制注射剂、滴眼

  剂等的溶剂或稀释剂及容器的精洗。

  4.灭菌注射用水:为注射用水按照注射剂生产工艺制备所得,不含任何添加剂。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

  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二)注射用水与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

  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pH应为5.0~7.0;

  2.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主要是大豆油,酸值应不大于0.2;皂化值应为188~195,碘值应为126~140。

  四、注射剂的附加剂

  (―)増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常用附加剂有增溶剂、助溶剂,或使用混合溶剂。

  除另有规定外,供静脉用的注射液,慎用增溶剂;椎管内注射用的注射液,不得添加增溶剂。

  常用增溶剂为聚山梨酯80、胆汁等;常用的潜溶剂有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300或400。

  (二)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1.抗氧剂:抗坏血酸(维生素C)、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其中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常用于偏碱性药液,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常用于偏酸性药液。

  2.惰性气体:常用的惰性气体有二氧化碳和氮气。 3.金属离子络合剂:乙二胺四乙酸(EDTA)、乙二胺

  四乙酸钠(EDTA-Na2)等。

  (三)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凡与血浆、泪液渗透压相同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大量注入低渗溶液会导致溶血,因此大容量注射液应调节渗

  透压。常用的调节渗透压的附加剂有氯化钠、葡萄糖等。调节方法有冰点降低数据法和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1.冰点降低数据法

  血浆冰点为-0.52℃,根据物理化学原理,任何溶液其冰点降低到-0.52℃,即与血浆等渗。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与1g药物呈等渗的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3.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等张溶液系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定义不同,等渗溶液不一定等张,等张溶液亦不一定等渗。必要时加入葡萄糖、氯化钠

  等调节成等张溶液。

  (四)调整pH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注射剂的pH值一般要求在4.0~9.0之间,但同一品种注射剂的pH值允许差异范围应不超过2.0,大剂量输

  入的注射液pH值应近中性。常用的调节pH值的附加剂有盐酸、枸橼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氢钠、磷酸

  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等。

  (五)抑制微生物增殖的附加剂及其应用

  多剂量包装的注射液可加适宜的抑菌剂。

  静脉给药与脑池内、硬膜外、椎管内用的注射液均不得加抑菌剂。

  常用抑菌剂为苯酚、甲酚、三氯叔丁醇等。

  (六)减轻疼痛的附加剂及其应用:常用的止痛剂有三氯叔丁醇、盐酸普鲁卡因、盐酸利多卡因等。

  五、中药注射剂的半成品

  中药注射用半成品通常包括从中药饮片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组分组合物及提取物等。

  以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的纯度应达到90%以上;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总固体量

  的60%。

  六、输液剂、乳状液型注射液与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

  (一)输液剂的特点与分类

  1.输液剂的特点:系指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一次给药在100ml以上)注射液,临床上多用于救治

  危重和急症病人。

  2.输液剂的分类:包括电解质输液、营养输液、胶体输液和含药输液剂。

  (二)乳状液型注射液的特点与分类

  乳状液型注射液系指以脂溶性药物(挥发油、植物油等)为原料,加入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经乳化制成的油/

  水型或复合(水/油/水)型的可供注射给药的乳状液。

  供静脉注射用的乳状液,简称静脉注射乳剂,因其具有对某些脏器的定向分布作用以及对淋巴系统的靶向性,

  故可将抗癌药物制成静脉注射用乳剂以增强药物与癌细胞亲和力,提高抗癌疗效。

  乳状液型注射剂应稳定,不得有相分离现象,不得用于椎管注射;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剂中乳滴的粒度 90%

  应在1μm以下,不得有大于5μm的乳滴。

  (三)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与分类

  1.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

  适用于对热敏感或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特别是对湿热敏感的抗生素及生物制品。

  2.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的分类(了解)

  七、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一)注射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混悬型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

  无菌、细菌内毒素或热原

  (四)

  第七节 眼用制剂

  一、眼用制剂的特点与分类(了解)

  二、眼用制剂的附加剂:(1)渗透压调节剂:除另有规定外,眼用溶液剂应与泪液等渗。洗眼剂属于用量较

  大的眼用制剂也应尽可能与泪液等渗。常用渗透压调节剂有氯化钠、硼酸、葡萄糖、硼砂等。(2)pH 调节剂:

  常用的有磷酸盐缓冲液、硼酸盐缓冲液等。(3)抑菌剂:多剂量眼用制剂,应加适当抑菌剂。常用的抑菌剂有三

  氯叔丁醇、硝酸苯汞、苯乙醇、羟苯乙酯等。(4)黏度调节剂:有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5)其他附加剂:根据药物性质和制备要求,还可加入增溶剂、助溶剂、抗氧剂等。

  三、眼用制剂的质量要求

  (一)眼用制剂生产与贮藏的有关规定

  除另有规定外,滴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10ml;洗眼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200ml;眼用半固体

  制剂每个容器的装量应不超过5g;在启用后最多可使用4周。

  眼内注射溶液、眼内插入剂、供外科手术用和急救用的眼用制剂,均不得添加抑菌剂或抗氧剂或不适当的附

  加剂。且应采用一次性使用包装。

  (二)眼用制剂质量检査项目与要求(略)

  四、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

  1.眼的药物吸收途径

  眼的药物吸收途径主要有两条:角膜和结合膜。

  角膜吸收是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

  药物经结合膜吸收是药物进入体循环的主要途径。

  2.影响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

  (2)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

  (3)眼用制剂的pH及药物的pKa:完全解离或完全不解离的药物不能透过完整的角膜。

  (4)刺激性

  (5)表面张力: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滴眼剂与泪液的混合。

  (6)黏度:增加黏度可使滴眼剂中药物与角膜接触的时间延长,有利于吸收。

12
责编:duoduo

报名通关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在线题库
  • 医药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