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特训试题(四)

2020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特训试题(四)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8月14日 ]  【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这一点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得以体现。他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专家点拨卢梭是自然主义者,是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其自然人性观出发的,他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爱弥儿》中有充分体现。

  2.C【解析】学生双方的需要及对方的期望构成互补关系时,较易组织在一起。因此,两名性格不同的学生在一起更觉得自在是由于他们的需要互补性。

  3.D【解析】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阅读、心算技能都属于人的思维技能。

  4.A【解析】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通过从众使学生保持认知、情感和行为上的一致,并为学生的课堂行为划定了方向和范围,成为引导学生行为的指南。

  5.A【解析】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6.A【解析】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并指出了各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其中12~18岁是青年期,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即获得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专家点拨在人格的基本理论中,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多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生必须重点掌握。

  7.C【解析】教师作为一名课堂管理者,负有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纪律的责任。

  8.A【解析】负强化是指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时,此种刺激的减少,即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专家点拨强化是行为主义学派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内容。强化中最重要的知识点就是正强化和负强化。考生可以这样进行记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同时,考生还要能够正确区分负强化和惩罚,负强化与正强化一样,都是使行为的概率增加,而惩罚则是使行为的概率降低。

  9.D【解析】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距离、照明等外界因素发生改变时,知觉对象的大小、形状和颜色都具有相对固定性。因此,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置于明亮处还是黑暗处,人们的知觉都不会改变。

  10.D【解析】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其中动作领域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和言语行为。

  11.C【解析】格式塔学派于20世纪初在德国诞生,其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格式塔学派主张研究知觉和意识,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12.B【解析】个案法是指对某个或某些被试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个案法有时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这样可以收集更丰富的个人资料。

  13.A【解析】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学校文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教师文化,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他的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是形成学校文化最重要的因素。

  14.C【解析】人格也被称为个性,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它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15.B【解析】不随意注意也叫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某些事物发生的注意。

  专家点拨根据引起注意及维持注意的目的是否明确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三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的特点是没有预期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有意注意的特点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D【解析】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他于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17.C【解析】学生的发展具有可塑性,因为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也是他们的品德、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各方面都尚未定型,极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教师只要找对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得学生不断进步。

  18.A【解析】隐私权指学生有权要求拥有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隐私,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

  19.C【解析】直接经验就是指通过亲自探索、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就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

  20.D【解析】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但是班级授课制不利用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个性。

  专家点拨班级授课制是我国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其相关知识是历年考试的重点考查内容。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述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将其进一步完善从而基本定型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我国最早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地点(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的概念、基本特征、优缺点等,都可能以各种题型出现。本题就是对班级授课制优点的考查。

  21.C【解析】课程内容的深度、广度和逻辑结构,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特点及其潜力来选择和组织相应的课程内容,而且要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现实与发展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证交流群814304627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组成。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意味着平均发展,而是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个性化、有差异地发展。

  专家点拨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也就是说,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考生应该正确理解全面发展的含义,“全面”并不是平均,不是均匀用力,而是各方面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

  23.正确【答案要点】教师的劳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教师的劳动从劳动手段角度讲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和其本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说,教师劳动是个体性和集体性劳动的结合。

  24.错误【答案要点】客观性试题多利于阅卷、评定成绩,便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主观试题能够充分考查考生的观点、能力,可以发挥人的创造力。因此,并不是说考试中的主观题越少越好,而是要根据考查的内容来进行考试题型的选择。

  25.错误【答案要点】虽然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学生的这种能力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要建立在熟练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否则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无从谈起。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程序教学是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程序教学以精心设计的顺序呈现主题,要求学习者通过填空、选择答案或解决问题,对问题或表述做出反应,在每一个反应之后出现及时反馈,学生能以自己的速度进行学习。这种程序能够融人书、教学机器(一种融人程序学习形式的机器设备)或计算机。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的关键是程序的制定,他提出了制定程序的五个原则:小步子、自定步调、积极反应、及时强化(反馈)、低错误率。

  27.【答案要点】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精选教材内容;(2)合理组织材料;(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5)防止负迁移的发生。

  28.【答案要点】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避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2)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感,避免羞耻感和怀疑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诚的实现。

  (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7)繁殖感对停滞感(25~50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50岁以上)。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29.【答案要点】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目前研究的基本结论如下:(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专家点拨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个体间和个体内;智力的群体差异则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1)李南遭到此种境遇的原因在于:①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单向的传递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②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向学生传递知识,可以不用考虑进行德育,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的教学。③学生的发展水平与特点是阶段性与差异性的统一,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尤其是不能忽视学生的差异性。④教学过程中的管理是需要艺术的,不可以简单机械地采用某种管理模式。

  (2)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第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材的逻辑体系,合理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第二,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学法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四,及时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课堂管理方面建议:第一,加强师生合作,实旋民主化的课堂管理模式。第二,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灵活机智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第四,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注意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进行。

  31.【答案要点】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会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j兴趣和记忆的信心与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制造了一些心理障碍。

  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过度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程度以后的附加学习,即学生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但同时也要注意,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而成为无效劳动。

责编:shunning阳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