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中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复习资料 >>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二:德育及其主要内容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三十二:德育及其主要内容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6月12日 ]  【

  (3)课外活动中实践生命教育

  课外活动主要是指利用德育活动课、节日活动、纪念活动、仪式活动、社会实践等来实践生命教育。其中德育活动课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德育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生命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生命态度。

  (4)教师培训是生命教育的关键

  即教师要有强烈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能力。学校可采取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实践中探索相结合的方法。

  (5)家庭、社会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扩展空间

  生命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取得满意的成效离不开社会的支持系统,如良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交往、融洽的社区氛围、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

  总之,在探索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各条途径的作用,有机整合生命教育资源,构建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自我四个教育支点在内的综合教育体系。

  (二)生活教育

  1.生活教育的含义

  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获得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确立生活目标、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树立正确生活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2.生活教育的意义

  (1)生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展生活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职责;

  (3)开展生活教育对个体发展有重要意义。

  3.学校生活教育的途径和方式

  学校教育更应在教育发展中做出贡献,在学校教育中体现“生活教育”,首先,从职业和生涯规划指导中,体现生活教育的内容,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其次,通过学校实践的活动,以及教学内容的“知行统一”,在行动中实现教育为生活质量提高之内容。

  根据课堂生活、课余生活、校外生活不同特点和现代社会生活的不同要求,可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充分利用生活的各个场所,有力发挥生活这种教育手段,有效达到现代教育目标。

  (1)探究型活动方式

  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就是促进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一般要求是:有目的地选择重演和再现的内容;通过设疑提问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帮助组织小群体、提供优结构的材料;鼓励运用多种方式完成发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加工;开设研究性课程,让学生自己选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

  (2)交往型活动方式

  组织各种学习小组、研究小组、实践小队,不仅鼓励进行小群体内相互交流、共同协作,而且安排他们走出校门,深入社会访问调查。通过主题班会、联欢晚会、演讲和辩论比赛,增强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和谐愉快地交往。

  (3)体验型活动方式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以体验学习、体验劳动、体验爱心、体验道德为主线,开展多种多样的体验生活。

  在课堂生活中,倡导体验学习,并努力引导学生主动体验,调动学生情感、知觉、思维、注意等一系列心理功能。课余体验劳动主要有:校内执勤、保卫、搞卫生、种树、清理操场等。

  (4)创造型活动方式

  一方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材料组织、情景创设、问题设计,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创造性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大型的文化艺术节,为学生体验创造生活,展示个性特长搭建广阔舞台。

  (三)生存教育

  1.生存教育的含义

  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

  2.生存教育的教育意义

  (1)生存教育是适应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存观念:

  (3)有助于学生提高生存能力。

  3.生存教育的基本途径

  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大类途径来实施。

  专题式教育可分为组织开展以生存教育为主题的专题活动和以综合课程的思路开设此类课程两个方面。渗透式教育可分为学科课程渗透和活动课程渗透两种。

  (四)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的含义

  安全教育是指教育学生确立自主维护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意识;严防危及生命安全的犯罪。中学生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校内外活动安全;消防安全;卫生防病,饮食及家居安全等。

  2.安全教育的意义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基本上做到“三懂”、“三会”,即认识到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危险性,从而增强安全意识;懂得各种危险危害形成原理,注意了解各种安全事项的细节;懂得预防各种危险危害,积极开展安全宣传;学会报警方法,学会预防危险,学会自护自救方法。

  (2)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是向全社会普及安全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3)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可以培养社会及专业的后备安全防范队伍。

  3.安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切实提高对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教育是维护中学生安全的一项基本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才的根本教育,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把做好中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到能不能营造优良育人环境、能不能维护校园和社会的稳定、能不能实现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这一高度来认识,时刻把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2)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靠保卫部门和学校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生管理工作者和学生组织及学生家长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共同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要发挥思想教育阵地的作用,利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此外,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老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3)突出重点、注意提高教育实效

  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既要全面展开,更要有重点地进行,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一是教育的内容要以防人身伤害、防财务受损、防心理失常、防违法犯罪、保学业完成为重点。二是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内容的教育。如对有不良行为的“后进生”要以防违法犯罪为主要内容,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对喜爱运动,行为又过于冒险的学生,要加强防运动损伤教育,教育他们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对有心理失常表现的学生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等等。

  (4)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

  让中学生参与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是提高中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十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校园安全管理工作。

  (5)争取相关部门协作,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在加大对校园安全保卫力量的投入、提高保卫人员素质和学校安全教育水平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公安机关的支持,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及中学生安全的不法行为,切实改善校园周边治安状况,优化育人环境。

  (五)升学就业指导教育

  1.升学就业指导教育的含义

  升学和就业指导是指教师根据社会的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他们了解社会职业,进而引导他们按照社会需要和自己的特点为将来升学选择专业与就业选择职业,在思想上、学习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2.升学就业指导的意义

  第一,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使学生对自己有全面、理性的认识。

  第二,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了解社会分工的要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第三,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3.升学就业指导教育的途径

  教育学生做好升学与就业的“两手准备”,可以利用多种途径与方法,诸如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或组织专题报告会、或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或通过与家长、社区协作的其他校外活动等。

12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