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六)

2020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提高练习(六)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09月28日 ]  【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教育即‘生活’‘成长’和‘经验改造’”、教育无目的论、“学校即社会”以及儿童中心论等。

  2.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一旦形成往往代代相传,具有不易消散的特点。

  3.A【解析】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他把动物本能和儿童无意识的模仿同有意识的教育混为一谈,抹杀了教育的目的性。

  4.D【解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个别差异和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5.A【解析】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全班性会务活动,具有集体性、针对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56.A【解析】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包括:(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空间;(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7.D【解析】制订计划是课外活动的起始环节,制订计划必须遵循计划可行性、协调性、明确性等基本要求。

  8.C【解析】1993 年,我国颁布了《教师法》,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9.D【解析】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包括: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进行文化选择;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文化选择;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文化选择;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10.C【解析】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他的理论属于内发论。

  11.D【解析】向师性指的是小学生依附于教师,对教师依赖。在低年级儿童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不可动摇的,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道德标准的化身,对教师怀有特殊的信赖感,把教师看作无所不晓、无所不能的人,愿听从教师的教导。

  12.C【解析】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自尊心和荣誉感,只有受到尊重和信赖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句话说明的正是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即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

  13.B【解析】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 1983年提出的。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度量他的解决问题能力的指标,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

  14. C【解析】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必修课程,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

  15.B【解析】上位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面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16.C【解析】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任务难度,这属于外部的、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17.D【解析】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技能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而来的。

  18.D【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1)学会调适;(2)寻求发展。其中,学会调适是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

  19.D【解析】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规定,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C【解析】恐惧症主要分为四种: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殊恐惧症和一般恐惧症。特殊恐惧症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某种情况的恐惧,题干中的怕蛇、怕狗等就是对某一事物或情况的恐惧。

  二、简答题

  21.【答案要点】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通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从客观条件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22.【答案要点】(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环节,是问题解决中最困难且最富挑战性的一个环节。

  (2)理解问题。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

  (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

  23.【答案要点】(1)概念:主题班会是班主任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种班会活动。

  (2)形式:①各种知识性的竞赛活动形式;②各种文体性的表演活动形式;③主题漫谈、讨论和展示形式;④各种假想性活动形式;⑤校外活动形式;⑥即时性活动形式。

  三、材料分析题

  24.【答案要点】(1)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可根据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不仅要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还要了解他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按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来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社会活动。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还要注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

  25.【答案要点】我觉得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值得。

  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就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细心呵护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相关的科学知识。教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花了如此多的时间,就是为了要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大自然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结论。

  教师这样的处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而且学生在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了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很有帮助。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设计】

  问题(一):

  整首诗要显得壮阔雄浑。前两句重音落在“依”“尽”“入”“流”几个动词上,读出壮阔的意境、赞美的情感。后两句突出“欲穷”“更上”,语调中表现出诗人不凡的胸襟和进取的精神。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及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2.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2)生字书写。

  问题(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指名拼读。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

  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

  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投影出示课文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范读。

  三、理解诗句

  (一)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理解意思。

  2.出示课文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引导学生理解“尽”,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指名说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3.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三、四行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就是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诗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5.练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8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靠、依山傍水)

  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穷、穷苦)

  3.教学字形。

  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抄写诗句。

  2.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再登上一层楼。()

  【设计理由】本首古诗教学设计用了两个课时,这是考虑到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不可能既了解了古诗的含义、正确朗读古诗,又学会生字的书写,因此第一节课,我注重领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准确朗读古诗。在第二节课时,我注重从复习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巩固已学的内容,加深记忆。

12
责编:yuanyij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