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教育知识与能力 >> 模拟试题 >>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压轴题(七)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压轴题(七)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10月24日 ]  【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导师详解】道德教育以生活为基础,道德教育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道德教育为了生活。

  2.【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导师讲解】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题干中所描述的完全与自我需要的概念相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3.【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导师详解】班级管理对于班级活动的顺利进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4.【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

  【导师详解】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出现的是民主型课堂。

  5.【答案】B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激起小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

  【导师详解】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包括教师的热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教师对学生的信任,不包括教师渊博的知识。

  6.【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创设小学英语教学情境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导师详解】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使他们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认知环境中产生对学习的需要,激发起学习探究的热情,调动起参与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材料的内容。

  7.【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迁移的基础知识”。

  【导师详解】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温故知新”是顺向迁移的一种。

  8.【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外活动的基本知识”。

  【导师详解】以实践作业为主的兴趣小组属于技术小组。

  9.【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导师详解】清朝政府颁布《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设定初等小学,并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义务教育。

  10.【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导师详解】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发生于学前期约4岁左右,在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比较一致。小学生自我体验与自我评价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自我体验的发展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小学生理性认识的增加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体验也逐步深刻。

  11.【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特点”。

  【导师详解】研究者认为,品德的发展应该是多层次、多水平、多深度的,所以道德情感发展不应以单维度来表示。其研究结果指出:(1)每个年级都有道德情感的五级水平。随着年级的递增,高级水平逐步增加。低年级从第三级向第四级转化;中年级以第四级为主;高年级约有半数左右被试达到第五级水平。(2)小学三年级是道德情感发展的转折期,即一、三年级之间道德情感水平的差异较显著,而三、五年级的差异没有如此明显。(3)小学生的情感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其表现是义务感最强烈,荣誉感次之,良心和爱国主义再次之,幸福体验最差。

  12.【答案】D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导师详解】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13.【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

  【导师详解】小学课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

  14.【答案】A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内容”。

  【导师详解】略

  15.【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导师详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则需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一特点要求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而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如:6—12岁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14—16岁,抽象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但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而到了17—18岁,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思维具有开放性。心理学家提出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正是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

  二、简答题答案分析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

  【参考答案】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这对形成学生的道德观念,奠定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品德风尚。

  (2)课外与校外活动。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一个生动活泼的重要途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教育,是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的,有助于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道德能力,形成相互友爱、团结合作、纪律性等良好品德。

  (3)劳动。这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尤其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劳动在德育上有独特的功效和作用,也是使后进生发生根本转折的一个重要途径。

  (4)学校少先队活动。这是通过对学生自己所组织开展的活动向他们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参加少先队活动,能激发自己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乐于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并学会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水平,培养良好道德。

  (5)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学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在这个集体中,班主任起到缺一不可的主导作用。因此,通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才能强有力地管理学生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也更有利于上述各个德育途径的发挥,班主任工作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上述德育的各个途径各有自身的特点与功能,它们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德育途径的整体。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方法”。

  【参考答案】

  (1)必须从小抓起,从儿童抓起。因此,家长应注重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2)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循序渐进,不断在教育中培养。

  (3)要建立三结合教育网。学生除受学校教育影响外,还受家庭、社会的影响,因此,应建立三种教育力量结合点,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创造有利条件。

  (4)要有科学的管理与评价。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作出科学的评价,作出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措施。

  3.【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1)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其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兴趣爱好等情况的了解。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如确立目标、建立班委会、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3)建立学生档案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4)个别教育在对学生个性尊重的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个性的发展。

  (5)班会活动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班会活动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班主任一要统一任科教师的影响:有计划的听课、共同研究教学方法等;二要统一学校各部门的教育影响;三要统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

  (7)操行评定

  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小结与评价。一般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分为学习计划、月或周计划以及具体的活动计划。

  班主任工作总结,是对整个班主任工作过程、状况和结局做出全面和恰如其分的评估,进行质的评议和量的估计。

  4.【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1)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2)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3)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4)教师人格修养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题

  1.【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评价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

  【参考答案】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B教师的设计是不断激活学生“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很明显,B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了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了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而这些都是A教师的教学设计所缺乏的。

  2.【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的认识”。

  【参考答案】

  (1)这一课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的提示指导、学生的个人活动和集体活动及讨论交流来学习。学习的途径:回忆自己生活经历中对月亮的认识一画出记忆中的月亮(画月亮)一在讨论交流中表述自己画出来的月亮(说月亮)一按记忆和逻辑顺序把画出来的不同的月亮排起来(排月亮)一寻找解决“不同排列的正误”的依据一观察模拟的月相一观察真实的月相(看月亮),即采用了“学生对月亮的认识从记忆中的月亮向现实中的月亮发展的过程,过程的每一步都经过观察(或实验)讨论交流”这样的教学策略,结合实际生活并且是从生活出发达到科学观察的结果,完成教学目标。

  (2)对教学策略的新认识

  ①教学策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设计教学策略时,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等已经设计好了。

  ②教学策略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也就是说,要指向已经设计好的教学目标。

  ③教学策略包含一定的教学理论成分,是对一定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受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支配和制约。这一具体化以教学模式为中介。

  ④教学策略的选择要基于对现实的教学活动的认识。因此人们认为它是对教学活动的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进程的反思性认知。

  ⑤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进行推进的措施。因而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

  ⑥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四、教学设计

  【考查要点】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一去二三里

  教学目标:

  1.会5个生字,认识4种笔画“横折钩、竖弯钩、点、捺”。

  2.准确地朗读课文。

  讲授新知:

  1.美丽的小村庄里,有5位小朋友要到我们班做客,看同学们能否找出它们,在生字下面点上小点。

  卡片出示生字:二、四、六、八、十。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谁发现了,我们读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呢?

  2.同学们读得真好,这5位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4件礼物,你们想看看吗?“(横折钩)、(竖弯钩)、(点)、(捺)”,呵!原来是四种笔画,这可是组成汉字的法宝啊,我们可得记住它。生读——书空——桌书。

  3.指导写。下面我们把5位小朋友请到明亮干净的客厅里,请同学们拿出田字格。指导写“

  二、四、六、八、十”。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123
责编:Luffy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