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小学 >> 小学心理学 >> 复习资料 >> 小学心理学重点归纳:小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

《小学心理学》第三章节重点归纳:小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08月04日 ]  【

  第五章 小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 知识的理解

  一、理解及其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理解

  理解是个体逐步认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认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

  (二)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二、小学生理解发展的特点

  林崇德:《小学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

  第Ⅰ级:直观概括水平。儿童依靠实物、教具或配合掰手指头来掌握10以内的数概念,离开直观,运算就中断或发生困难。

  三、怎样提高小学生的理解水平

  1.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感性材料

  2.激活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

  3.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产生适当的差距

  4.通过变式与比较促进学生理解科学概念

  第二节 知识的巩固与转化

  一、知识的表征

  知识在人脑中的存储和组织形式或者说知识在人脑中的呈现方式。

  信息加工的观点

  联结主义的观点

  二、知识的遗忘

  遗忘是指认识过的材料(经历过的事物)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发生错误的回忆或再认的现象。

  (一)遗忘的理论

  衰退说

  干扰说

  提取失败说

  动机遗忘说

  (二)遗忘的规律

  艾宾浩斯 《论记忆》(1885年)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步缓慢。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三、促进知识巩固的策略

  知识的巩固是指对所学知识的持久保持。

  知识巩固的意义:

  首先,学习是积累知识的前提.

  其次,知识巩固是进—步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四、促进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一)知识的分类

  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知识分类的不同角度

  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

  个体知识和公众知识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知识

  陈述性知识

  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可以言传,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言语形式向他人传授,不会出现“欲说而不能”的现象。

  陈述性知识主要为言语信息,分为三种不同水平:

  符号表征

  概念

  命题

  程序性知识

  是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包括动作技能和认知技能两方面。

  (二)陈述性知识的获得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形式

  命题表征:知识以命题的方式表征,命题是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

  命题网络表征:若干命题彼此联系组成命题网络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联结阶段

  精加工阶段

  组织阶段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过程

  1、引起与维持注意;告知教学目标(注意与预期)

  2、提示学生回忆与巩固原有知识 (激活原有知识)

  3、呈现经过组织的新信息 (选择性知觉)

  4、阐明新旧知识的各种关系,促进新知识的理解(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5、指导学生复习与记忆策略 (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6、测量与评价认知结构的特征(根据需要检索信息,提取与建构)

  (三)程序性知识的获得

  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与产生式系统来表征。

  产生式系统:前一产生式的反应为后一产生式的发生提供了条件时,互相联系的产生式构成产生式系统。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陈述性知识阶段

  学习者形成对问题的最初表征。

  转化阶段

  学习者开始把各个部分连接起来,实现程序化。

  第三节 知识应用

  一、概述

  是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二、知识应用的形式

  应用所学知识解答口头或书面作业题。

  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操作或实地作业

  应用所学知识去发现或解决实际问题

12
责编:354027874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