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题·单选题】设备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之差即是超额投资成本,其反映为( )。
A.第Ⅰ种功能性贬值
B.第Ⅱ种功能性贬值
C.经济性贬值
D.第Ⅱ种有形磨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性贬值。第Ⅰ种功能性贬值反映在超额投资成本上,复原重置成本与更新重置成本之差即为第Ⅰ种功能性贬值,也称为“超额投资成本”。 参见教材P83。
【例题·多选题】某设备为10年前建造的自制设备,目前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价格以及制造该设备的技术、工艺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下列因素中,属于评估师计算复原重置成本时应考虑的因素有( )。
A.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辅材费用较过去下降了10%
B.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人工费、机械费的单价分别较过去上升100%和40%
C.由于制造工艺的进步,材料费利率提高,制造设备所使用的钢材节约10%
D.由于价格上涨,制造设备所用钢材的单价较过去增长了25%
E.由于制造工艺的变化,人工工时和机械工时分别节约了30%和70%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性贬值。选项CE属于更新重置成本需要考虑的因素。参见教材P85。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功能性贬值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如果可以直接确定设备的更新重置成本,超额投资成本引起的功能性贬值则不需要单独计算
B.超额投资成本是由于技术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使得相同功能新设备的制造成本低于评估对象而造成评估对象的贬值
C.超额运营成本带来的贬值一般表现为被评估设备与参照设备相比,生产效率低、材料消耗大、操作人数增加等
D.超额投资成本等于更新重置成本减去复原重置成本
E.机器设备的功能性贬值是由于设备的使用而引起的资产价值的损失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性贬值。超额投资成本等于复原重置成本减去更新重置成本;机器设备的实体性贬值是由于设备的使用而引起的资产价值的损失。参见教材P85。
【例题·单选题】被评估设备甲为3年前购置,预计评估基准日后甲设备与同类新型设备相比每年运营成本增加10万元,甲设备尚可使用8年,若折现率为10%,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则甲设备的功能性贬值额最接近于( )万元。
A.5.34 B.25.38 C.40.01 D.53.3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功能性贬值。功能性贬值=10×(1-25%)×(P/A,10%,8)=40.01(万元)。参见教材P85。
(二)运营费用提高产生的经济性贬值
【例3-15】某台车式电阻炉,政府规定的可比单耗指标为650千瓦小时/吨,该炉的实际可比单耗为730千瓦小时/吨,试计算因政府对超限额耗能加价收费而增加的运营成本。
『正确答案』该电阻炉年产量为 1500吨,电单价为1.2元/千瓦小时。
超限额的百分比=(实测单耗-限额单耗)/限额单耗
=(730-650)/650=12%
根据政府规定超限额 10%-20%(含20%)的加价2倍。
Y=Y1×(实测单耗-限额单耗)×G×C
实测单耗和限额单耗的单位为千瓦小时 /吨。
(三)市场竞争加剧产生的经济性贬值
【例3-16】某产品生产线,根据购建时的市场需求,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1000万件,建成后由于市场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每年的产量只有400万件,60%的生产能力闲置。该生产线的重置成本为160万元,规模经济效益指数为0.8,如不考虑实体性磨损,试计算生产线的经济性贬值。
『正确答案』由于不可逆转的市场发生变化,该生产线的有效生产能力只有 400万件/年。这种生产能力的生产线的重置成本为:
400万件/年生产线的重置成本=(400/1000)0.8×160≈77(万元)
该生产线的经济性贬值=160-77=83(万元)
【例题·多选题】评估师对某发动机缸盖生产线进行评估,该生产线是由30余台专用组合机床组成,已投产3年,评估师在进行现场勘察时了解到的下列情况中,可能产生经济性贬值的因素有( )。
A.生产线中的部分设备仍使用国家已公布的淘汰落后产品
B.与目前市场水平相比,该生产线所需的操作工人数量较多
C.为了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法规的要求,以及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拟在2年内停产该型号的发动机,该缸盖生产线保留,仅用于为已上市该型号发动机提供维修备件供应
D.与目前市场同类新产品相比,生产线中部分设备的能耗水平较高
E.评估师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生产线的部分设备近年来价格大幅度下降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性贬值的估算。机器设备的经济性贬值是由于外部因素引起的贬值。这些因素包括: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减少,导致设备开工不足,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原材料、能源等提价,造成生产成本提高,而生产的产品售价没有相应提高;国家有关能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或者使设备强制报废,缩短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等。参见教材P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