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
(6)自行研发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研发支出;
(7)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借:制造费用(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例5-13】20×5年6月份,甲公司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情况如下:A车间厂房计提折旧38 000元,机器设备计提折旧45 000元;管理部门房屋建筑物计提折旧65 000元,运输工具计提折旧24 000元;销售部门房屋建筑物计提折旧32 000元,运输工具计提折旧26 300元。甲公司20×5年6月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如下:
『正确答案』
借:制造费用――A车间 83 000
管理费用 89 000
销售费用 58 300
贷:累计折旧 230 300
(五)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重大差异的,或者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改变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概念补充】
账面价值
存货(账面)价值=存货的余额-存货跌价准备
应收账款价值=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持有至到期投资余额(含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的价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的价值=无形资产原值-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四、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补充】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的部分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发生后续支出的过程中,如果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则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发生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企业一般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
待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以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予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合理进行摊销。
一般会计处理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
借:在建工程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3.企业发生的某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这样可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成本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导致固定资产成本高计。
借:营业外支出(净损失)
银行存款或原材料(回收残值)
贷:在建工程(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
4.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5.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例5—14】甲公司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20×2年12月,该公司自行建成一条生产线,并于当月投入使用,建造成本为568 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价的3%,使用寿命为6年。
(2)20×5年1月1日,由于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产线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于是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假定该生产线未发生减值。
(3)20×5年3月31日,改扩建工程完成,共发生支出268 9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
(4)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将其使用寿命延长了4年,即为10年。假定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率为改扩建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3%;折旧方法仍为年限平均法。
(5)为简化计算过程,整个过程不考虑相关税费,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本例中,由于对生产线的改扩建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所以,此项后续支出应增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有关的会计处理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