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正后电位是指
A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去极化电位
B 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缓慢超极化电位
C 峰电位后缓慢的去极化电位
D 峰电位后缓慢的复极化电位
E 峰电位后缓慢的超极化电位
48 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49 能以不衰减形式细胞膜传播的电活动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7
50 神经-肌肉头后膜上产生的能引起骨骼肌细胞兴奋的电反应是
A 动作电位
B 静息电位
C 终板电位
D 感受器电位
E 突触后电位
51 细胞兴奋过程中,Na+ 内流和 K+ 外流的量决定于
A 各自的平衡电位
B 细胞的阈电位
C Na+ -K+ 泵的活动程度
D 绝对不应期的长短
E 刺激的强度
52 需要直接消耗能量的过程是
A 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 K+ 外流
B 动作电位升支的 Na+ 内流
C 复极化 K+ 外流
D 复极化完毕后的 Na+ 外流和 K+ 内流
E 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极少量的 Na+ 内流
53 低温,缺氧或代谢抑制剂影响细胞的 Na+ -K+ 泵活动时,将导致
A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 静息电位值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 静息电位值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E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不受影响
54 采用两个细胞外电极记录完整神经干的电活动时,可记录到
A 动作电位幅度
B 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
D 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
55 通常用于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 动作电位幅度
B 组织反应强度
C 动作电位频率
D 阈值
E 刺激持续时间
56 神经纤维的阈电位是引起
A Na+ 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B Na+ 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C K+ 通道大量关闭的膜电位临界值
D K+ 通道大量开放的膜电位临界值
E Na+ 通道少量开放的膜电位值
57 在一般细胞膜中,阈电位较其静息电位(均指绝对值)
A 小 10-15mV
B 大 10-15mV
C 小 10-15mV
D 大 30-50mV
E 小,但两者几乎相等
58 在同一神经纤维上相邻的两个峰电位,其中后一个峰电位最早见于前一个峰电位引起的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正常后
59 如果某种细胞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是 2ms,则理论上每秒内所能产生和传导的动作电位数最多不超过
A 5 次
B 50 次
C 400 次
D 100 次
E 500 次
60 细胞在一次兴奋后,阈值最低的时期是
A 绝对不应期
B 相对不应期
C 超常期
D 低常期
E 兴奋性恢复后
61 实验中,如果同时刺激神经纤维两端,产生的两个动作电位
A 将各自通过中点后传到另一端
B 将在中点相遇,然后传回到起始点
C 将在中间相遇后停止传导
D 只有较强的动作电位通过中点而到达另一端
E 到达中点后将复合成一个更大的动作电位
62 局部电位的时间性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8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3 局部电位的空间性总和是指
A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 同一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连续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 同一时间不同部位的两个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 同一部位一个足够大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
64 神经末梢兴奋引起囊泡释放递质时,起主要媒介作用并直接导致递质释放的是
A 神经末梢 Na+ 的内流
B 神经末梢 K+ 的内流
C 神经末梢 Cl- 的内流
D 神经末梢的 Na+ -K+ 交换
E 神经末梢 Ca2 +的内流
65 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主要媒介作用的离子是
A Na+
B Cl-
C K+
D Ca2 +
E Mg2 +
66 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中的 Ca2 +来自于
A 横管膜上电压门控 Ca2 +通道开放引起的外 Ca2 +内流
B 细胞膜上 NMDA 受体通道开放引起的外 Ca2 +内流
C 肌质网上 Ca2 +通道开放引起的释放
D 肌质网上 Ca2 +泵的主动转运
E 线粒体内 Ca2 +的释放
67 有机磷中毒时,可使
A 乙酰胆碱与其受体亲和力增高
B 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C 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
D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68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骨骼肌对运动神经动作电位的反应降低是由于
A 递质含量减少
B 递质释放量减少
C 胆碱酯酶活性增高
D 乙酰胆碱水解加速
E 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