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执业医师 >> 临床执业医师 >> 考试辅导 >> 2018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串讲: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2018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考点串讲: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8-04-22   【
七、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系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同时发生同族免疫反应而引起的溶血。

  (一)发病机制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

抗原

A/B

D/E/C/d/e/c
D抗原性最强,其次为E

抗体产生

胎儿RBC进入母体;
植物、寄生虫和其它病原体

胎儿RBC第二次进入母体

多见

母亲是“O”型血,
胎儿为“A”或“B”型血

母亲为Rh(-)
胎儿为Rh(+)

发病

多见
多见于第一胎

少见
一般发生在第二胎

病情

轻,很少发生胆红素脑病

重,极容易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二)临床表现

  ●早期出现黄疸(出现早/上升快)

  ●贫血(溶血)

  ●肝、脾大(髓外造血)

  ●胎儿水肿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最严重的并发症

  当未结合胆红素超过临界值:

  足月儿>342μmol/L(20mg/dl)

  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即可通过血脑屏障与神经组织结合发生胆红素脑病。

  【Rh与ABO血型系统溶血的比较】

临床特征

Rh 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贫血

重、早

轻、晚

黄疸

重、早,24h内

轻、中度,2~3天

胎儿水肿

常见

罕见

肝、脾大

明显

少见

胆红素
脑病

高度危险

很少

  【胆红素脑病的分期及临床表现】

分 期

表现

持续时间

警告期

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

12~24h

痉挛期

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前卤隆起,惊厥,发热

12~48h

恢复期

吃奶及反应好转,抽搐减少,呼吸好转,肌张力渐恢复

2周

后遗症期

出现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胆红素脑病四联症)。常遗留脑瘫、智能落后

病后2月或更晚,持续终生

  (三)辅助检查

  1.产前检查

  常规检测母、子血型,若母为O型或Rh阴性时应检查父亲血型。

  Rh血型不合者于妊娠12~16周,28~32周和36周时检查母血抗体,如滴度增高,进一步检测羊水胆红素浓度,增高即可确诊。

  胎儿水肿及并发腹水时B型超声波检查可协助诊断。

  2.产后检查

检查项目

Rh 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

血型

母亲Rh(-)
婴儿Rh(+)

母亲“O”型
婴儿“A”或“B”

贫血

Hb↓,
网织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

Hb↓

免疫血清血

改良Combs试验

+

+

抗体释放试验

+

+

游离抗体含量
(评价是否继续溶血)

+

+

  注意:

  改良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即改良Coombs试验)阳性与抗体释放试验阳性均表明患儿红细胞已致敏,故均为确诊试验。

  游离抗体试验有助于估计是否继续溶血及换血后的效果,但不是确诊试验。

  (四)诊断

  病史:母儿血型不合、流产、死胎、输血史

  +

  临床表现:早期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贫血、水肿

  +

  实验室检查:母儿血型不合、Coombs(+)

  (五)治疗

  1.产前治疗——了解

  (1)血浆置换:孕妇血中Rh抗体1:64时应考虑血浆置换术以清除Rh血型抗体。

  (2)宫内输血:胎儿水肿或胎儿Hb<80g/L,而肺未成熟者可行宫内输血。

  (3)苯巴比妥:孕妇分娩前1~2周口服苯巴比妥60mg/d,以诱导胎儿葡萄糖醛酸酶的产生。

  (4)提前分娩:羊水中胆红素明显增高,且卵磷脂与鞘磷脂(L/S)之比大于2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以免进一步发展为胎儿水肿或死胎。

  2.新生儿期治疗

  (1)光照疗法

  (2)药物治疗

  (3)换血疗法

  (1)光照疗法:

  波长:427~475nm

  强度:160~320W

  距离:20~40cm

  注意事项:翻身、避免脱水、眼睛及生殖器遮盖保护

  光疗指征:足月儿胆红素>205μmol/L(12mg/dl)

  早产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

  避免青铜症:结合胆红素>68.4μmol/L(4mg/dl)时不予光疗。

  (2)药物治疗:

  肝药酶诱导剂:口服苯巴比妥;

  输注白蛋白或血浆;

  纠正缺氧、酸中毒;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

  肠道益生菌。

  (3)换血疗法:

  换血意义:

  换出部分血中游离抗体和致敏红细胞,减轻溶血;

  换出血中大量胆红素,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换入RBC,纠正贫血,改善携氧,防止心力衰竭。

  换血指征:

  ①产前已明确诊断,出生时脐血总胆红素>68μmol/L(4mg/dl),血红蛋白低于120g/L,伴水肿、肝脾大和心力衰竭者。

  ②生后12小时内胆红素每小时上升>12μmol/L

  (0.7mg/dl)者。

  ③总胆红素已达到342μmol/L(20mg/dl)者。

  ④不论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低,已有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者。

  ⑤小早产儿、合并缺氧、酸中毒者或上一胎溶血严重者,应适当放宽指征。

  换血量:150~180ml/kg(约全血量的2倍)

  血型选择:

  Rh溶血→Rh系统与母亲同型、ABO系统同患儿;

  ABO溶血→AB型血浆+O型红细胞(最好)。

  (六)预防

  Rh阴性孕妇:在流产或娩出Rh阳性婴儿3天内肌注抗D-IgG300μg,此剂量可中和10ml胎儿血,以避免产妇被致敏。

  在流产、羊膜穿刺后,因产前出血或宫外孕输过Rh阳性血时,亦应采用同样剂量预防。

  【例题】新生儿出生体重3.2 kg。生后48小时血清总胆红素257 μmol/L(15 mg/dl),结合胆红素34.2 μmol/L(2 mg/dl)。首选治疗方案是
  A.光照治疗
  B.抗生素疗法
  C.肌注苯巴比妥钠
  D.换血疗法
  E.应用利尿剂

  

『正确答案』A

  【例题】足月婴,生后1天内出现黄疸,拒哺。查体:嗜睡,面色苍白,Hb 90 g/L,血清未结合胆红素342 μmol/L。
  1.此患婴的可能诊断是
  A.新生儿肝炎
  B.新生儿胆管发育不佳
  C.新生儿溶血病
  D.新生儿败血症
  E.新生儿硬肿症

  

『正确答案』C

  2.首选的检查是
  A.肝功能
  B.血常规
  C.血培养
  D.血型
  E.肾功能

  

『正确答案』D

  3.首选的治疗是
  A.输注葡萄糖液
  B.应用抗生素
  C.应用病毒唑
  D.换血疗法
  E.光照疗法

  

『正确答案』D

  八、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的全身性严重的炎症反应。

  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尤其是早产儿。

  (一)病因

  1.病原菌:

  我国以葡萄球菌最常见,其次为大肠杆菌等G-杆菌;

  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等机会致病菌所致感染有增加趋势。

  2.感染途径→决定发病时间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

不吃、不哭、不动、体重不增、发热或体温不升、反应低下等非特异症状
——“五不一低下”

各系统表现(较特异)

黄疸

生理性黄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复现(有时是唯一表现)

肝脾大

轻~中度大

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瘀点、瘀斑、针眼渗血,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

休克

面色苍灰、皮肤呈大理石样花纹,血压下降、尿少或无尿,硬肿等

其他

呕吐、腹胀、中毒性肠麻痹;呼吸窘迫或暂停、青紫

合并症

肺炎、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三)辅助检查

  1.外周血象:血白细胞总数<5×109/L或>20×109/L、中性粒细胞中杆状核细胞比例≥20%、粒细胞内出现中毒颗粒或空泡、血小板计数<100×109/L

  2.细菌培养

  血培养:阳性可确诊,但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诊断;

  脑脊液、尿培养

  3.急相蛋白:C反应蛋白(CRP)反应最灵敏,感染6~8小时内即上升。CRP≥15ug/ml提示败血症,如持续增高证明感染尚未控制。

  (四)诊断

  (五)治疗

  1.抗菌疗法:

  早用药、静脉给药、联合给药、足疗程(一般1~2周,重症者2~3周)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

  葡萄球菌感染:宜选择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

  G-杆菌:宜选用氨苄青霉素或第3代头孢菌素。

  厌氧菌:甲硝唑。

  2.治疗并发症:抗休克、纠正酸中毒和缺氧;

  3.清除感染灶

  4.支持疗法

  5.免疫疗法

  【例题】(1~2题共用题干)女,8天,足月顺产,母乳喂养。近2日来哭声低弱,不吃奶,黄疸加重。体检:体温不升、面色发灰,脐部有脓性分泌物。血清总胆红素221μmol/L(13mg/dl),直接胆红素17μmol/L(1mg/dl),子血型“O”,母血型“A”。
  1.引起黄疸的原因是
  A.母乳性黄疸
  B.新生儿肝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Rh溶血
  E.新生儿ABO溶血

  

『正确答案』 C

  2.关于新生儿败血症,错误的是
  A.临床表现常不典型
  B.可出现黄疸
  C.可伴肝脾肿大
  D.易并发脑膜炎
  E.均有高热

  

『正确答案』E

  九、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又称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期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主要由受寒引起,表现为低体温、皮肤硬肿,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受损。

  寒冷季节,生后1周内新生儿、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多见,或有严重感染、窒息史。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五不一低下”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体重不增、反应低下)

  低体温(肛温):重度<30℃ ←中度→ 35 ℃ ≤轻度

  硬肿

  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面积: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

  后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肤色:早期如熟虾,严重者面色苍白或发灰

  多器官功能受损

  病情分度: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情分度

程度

硬肿范围

体温(肛温)

器官功能改变

轻度

<20%

≥35℃

无或轻度低下

中度

~50%

≥30℃肛温<35℃

功能损害明显

重度

>50%

<30℃

明显低下,肾衰竭、DIC、肺出血、休克

  (三)治疗

  1.复温——是治疗的关键。

  轻度患儿(肛温≥30℃)立即置入30℃的暖箱内,调节箱温于30~34℃,力争6~12小时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重度患儿(<30℃)置于箱温高于肛温1~2℃的暖箱中复温,每小时提高箱温1℃(不>34℃),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恢复正常。

  2.热量和液体补充:

  开始热量按每日50kcal/kg(210kJ/kg),逐渐增至每日100~120kcal/kg(419~502kJ/kg)。

  输液量一般控制在每日60~80ml/kg,速度不宜过快。

  3.控制感染

  4.纠正器官功能障碍

  【例题】治疗与护理新生儿硬肿症的首要措施是
  A 供给足够的热量
  B 供给足够的液体
  C 逐渐复温
  D 预防各种感染
  E 加强皮肤护理

  

『正确答案』C

1234
纠错评论责编:duoduo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