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答案】C。解析:“凹”“凸”各有5画,“幽”有9画。
42.【答案】A。解析: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
43.【答案】B。解析:“温故知新”指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理解和心得。“升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遐迩闻名”形容名声很大,远近的人们都知道。“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由“如此循序渐进,积淀融合”可知,“升堂入室”最合句意。故本题答案为B。
44.【答案】C。解析:“擦干净”是动补短语,不是动宾短语,故c项当选。
45.【答案】A。解析:“倒拔垂杨柳”这个故事出自于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讲的是花和尚鲁智深的一段故事。
46.【答案】A。解析:“三苏”是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不包括苏秦。A项正确,当选。
47.【答案】A。解析:“从来”常与“没有”一起用作否定状语。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48.【答案】C。解析:“深沉”意为“程度深、低沉”,因此与“微笑”“雷声”搭配错误;“战争年代”是固定搭配;“端正”通常与姿势或态度品行的词搭配,故“端正目的”不合适;“炮火剧烈”应为“炮火猛烈”,“竞赛激烈”应为“竞争激烈”,“疼痛猛烈”应为“疼痛剧烈”。故应选C项。
49.【答案】A。解析:“炎热”的反义词应为“凉爽”。
50.【答案】D。解析:“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不是歇后语。
51.【答案】B。解析:A、C、D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而B句则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故正确答案为B。
52.【答案】C。解析:A项,杜甫的《登岳阳楼》是五言律诗;B项,自居易的《长恨歌》是长篇叙事诗;D项,杜牧的《泊秦淮》是七言绝句。故正确答案为C项。
53.【答案】C。
54.【答案】B。解析:周朴园、鲁大海、四凤都是《雷雨》中的人物。愫方是《北京人》中的人物,陈白露、方达生是《日出》中的人物。
55.【答案】D。解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6.【答案】A。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一”至“语文五”五个模块。
57.【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不包括“应用·提高”,应是“应用·拓展”。故C项不正确,当选。
58.【答案】C。解析: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59.【答案】B。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60.【答案】C。解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不是其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