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课程改革 )。
2.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是( 课程 )。
3.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 教学计划 )、( 教学大纲 )、( 教材 )。
4.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分类,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 研究型课程 )。
5.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层次,课程类型分为(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6.基础型课程的内容是基础的,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为主。
7.拓展课常常以( 选修课 )的形式出现。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 特色课 )的形式出现。
9.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 儿童 )。
10.建立在不同的教育哲学理论基础上的课程论及课程的历史传统叫( 课程理论 )。
11.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是指时限性、( 具体性 )、预测性和( 可操作性 )。
12.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 对学科的研究 )、( 对社会的研究 )。
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 )、(普遍性 )、( 基础性 )。
14.教学计划的核心问题是( 课程的设置 )。
15.安排课程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迁移性原则 )、( 生理适应性原则 )。
16.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独特性、( 稳定性 )、发展性、( 灵活性 )。
17.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基础因素 )、(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
18.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 目标评价模式 )、(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
19.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20.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背景评价 )、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21.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 本文部分 )和其他或附录等几部分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