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可划分为:
1.可持续农业观念的提出。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8年,粮农组织。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2.可持续农业从构想到具体的实践。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使可持续农业从一种战略构想逐步转向世界各国具体的实践。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农业是指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基础的方式,并进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性变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农业。这种可持续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能保护土地、水资源和动植物的遗传资源,而且不会造成环境退化,同时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能够被社会接受。
(1)都强调不能以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益作为换取当今发展的代价。
(2)均认为可持续农业要兼顾经济的、社会的和生态的效益,不能只顾某一方面。
(3)可持续农业包含硬件和软件两大要素。软件指可持续农业的外部环境,即人们的观念、政策体制等,硬件指技术上的创新。
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1. 生态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
2. 社会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社会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
3. 经济可持续性
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农业资源锐减
2. 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3. 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4. 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三个基本目标: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农村综合发展脱贫致富目标和保护自然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目标。
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
六、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模式
(一)发达国家的主要模式
美国 低外部投入的可待续农业发展模式, 高效率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德国则倡导综合农业发展模式;日本提出 环境保全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法国设计和推行环境保护型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
(二)我国的主要模式及现状
我国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把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有机结合,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要求,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资源的培育与高效利用融为一体,实现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使农业系统成为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如南方的桑基鱼塘,北方多元多维的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