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需求
传统货币数量说: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MV=PT,只要货币量发生变化,马上会反映到物价上来,引起物价变动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庇古认为,货币的价值由货币供求的数量关系决定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轮):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流动性陷阱:利率降到某一低点,货币需求无线增大,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的三个因素:1.财富总额——“恒久性收入”,现在与过去的收入加权计算的收入;恒久性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2..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3..其他随机因素
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依据资产的流动性)
M0=流通中的货币
M1=M0+单位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供应量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创造派生存款机制三类因素制约:
1.受到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限制。2.提取现金数量的限制。3.企事业单位及社会
公众交付税款的限制
货币供应量 M=B×K,B 基础货币,K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通货膨胀类型
按成因划分:需求拉上型(自发性;诱发性;支持性);成本推进型(工会推进的工资推进;垄断企业推动的利润推进);输入型(进口商品价格上升、费用增加使物价总水平上涨)
按表现形式划分:结构型;公开型(物价随货币数量变动而自发波动,开放性通货膨胀);
抑制型(隐蔽性通货膨胀,物价管制,持货币待购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
通货膨胀直接原因:多度的现金发行以及过度的信用供给
主要原因:财政原因(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政策);信贷因(信用膨胀/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客观需求)
其他原因: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衡,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通货膨胀治理
紧缩的需求政策:1.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发行公债 2.紧缩货币
政策: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有价证券
积极的供给政策:减税;消减社会福利开支;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发展生产和精简规章制度
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
选择性货币政策: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
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变量指标: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
1)对货币政策变动够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2)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 3)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职能:信用中介(最基本职能)、支付中介、信用创造
商业银行主要业务: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资金来源—自有资金、吸收存款,借款业务);
资产业务(获得收益:票据贴现、贷款业务、投资业务)
中间业务(无风险业务:结算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代理业务,咨询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
金融市场效率,指金融市场实现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程度。包含两方面内容:金融市场
1. 以最低交易成本为资金需求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2.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向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
货币市场范围: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债券市场
资本市场范围:股票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