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两根轴压柱(l0/b≤8),除高度不同外,其余情况均相同,高柱承载力Nu1,低柱承载力Nu2,其承载力比较,正确的是( B )
A、Nu1>Nu2 B、Nul=Nu2 C、Nu1
82、轴心受压柱内纵向钢筋的构造要求正确的是( D )
A:柱中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得小于最小配筋率0.4%
B:柱中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最大配筋率4%
C:竖向浇筑混凝土时纵筋的净距与梁的要求相同
D:柱纵筋的净距不宜大于300mm
83、大偏心受压破坏形态与小偏心受压破坏形态的根本区别是( B )
A、受压区边缘纤维的压应变是否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值
B、离轴向力较远一侧的纵向钢筋As是否受拉屈服
C、离轴向力较近一侧的纵向钢筋As′是否受压屈服
D、离轴向力较远一侧的纵向钢筋As是否受拉
84、下述对梁中抗扭箍筋的叙述何者是正确的?( D )
A、箍筋两未端均应弯成1350的弯钩
B、箍筋一端应弯成1350的弯钩,另一端可弯成900的直钩
C、箍筋两未端均应弯成1350的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 d
D、箍筋两未端均应弯成1350的弯钩,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 d
85、梁中抗扭纵筋的间距不应大于( D )
A、200mm B、300mm C、梁截面短边长度 D、200mm和梁截面短边长度
86、受扭构件需设置( C )
A、 抗扭纵筋 B、抗扭箍筋 C、抗扭箍筋和抗扭纵筋 D、抗剪箍筋或抗扭纵筋
87、楼盖、屋盖是建筑物中的( C )
A、 竖向结构体系 B、斜向结构体系 C、水平结构体系 D、非结构体系
88、支承在砌体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范围内应配置不少于2个箍筋,其直径和间距的要求分别为( B )
A、不宜小于d/4;不宜大于5d B、不宜小于d/4;不宜大于10d
C、不宜小于d/3;不宜大于5d D、不宜小于d/3;不宜大于10d
89、现浇整体楼盖的缺点是( D )
A、 整体刚度小 B、抗震性差 C、防水性能差 D、模板用量大
90、下列有关混凝土板计算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两对边支承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B、四边支承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C、四边支承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单向板计算
D、四边支承板,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单向板计算
91、钢筋混凝土双向板的跨厚比应不大于( C )
A、25 B、30 C、35 D、40
92、钢筋从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 B )
A、 l0/7 B、 l0/4 C、l0/5 D、l0/10
93、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
( A )
A、箍筋 B、吊筋 C、鸭筋 D、弯起筋
94、某连续五跨次梁,当求第二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可变荷载应布置在( C )
A、一、二、三跨 B、二、四、五跨
C、二、四跨 D、二、五跨
95、等跨连续梁,求 B 支座的最大负弯矩时均布活荷载应布置在( D )
A、AB 跨;CD 跨 B、BC 跨;CD 跨 C、AB 跨;BC 跨;CD 跨 D、AB 跨;BC 跨
96、下图所示的荷载布置时,产生的最不利内力为( C )
A、 MB max B、 M1,3,5max和VA,F max C、 M1,3,5max D、 M2,4 max
97、嵌入承重墙内的现浇单向板,在支座处板面应设置构造钢筋,构造钢筋宜采用( D )
A、间距不大于150mm、直径不小于6mm B、间距不大于150mm、直径不小于8mm
C、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 D、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8mm
98、四边支承现浇双向板内跨中下部配筋正确的是( A )
A、短跨方向受力筋放在板底的最下部位
B、长跨方向受力筋放在板底的最下部位
C、根据荷载的大小确定
D、根据施工方便确定
99、现浇肋形楼盖等跨次梁在支座处负弯矩钢筋,当q/g≤3时按构造要求在伸过支座边( D )处
可全部切断。
A、 l n// 7 B、 l n// 5 C、 l n// 4 D、 l n// 3
100、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在主梁支座处,板、次梁和主梁负弯矩钢筋布置正确的是( C )
A、次梁负筋在下部、板负筋在上部、主梁负筋在中部
B、次梁负筋在上部、板负筋在中部、主梁负筋在下部
C、次梁负筋在中部、板负筋在上部、主梁负筋在下部
D、次梁负筋在中部、板负筋在下部、主梁负筋在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