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A2
1、患者女性,23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的体位最好是
A、平卧位
B、右侧卧位
C、随意卧位
D、左侧卧位上半身抬高
E、仰卧位
2、患者女性,28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史3年,平时不用药,登三楼无明显不适。孕5月起活动时常有轻度心慌、气促。现孕38周,因心悸,咳嗽,夜间不能平卧,心功能Ⅲ级而急诊入院。在制定治疗计划时,最佳的方案是
A、积极控制心衰后终止妊娠
B、积极控制心衰,同时行剖宫产术
C、积极控制心衰,同时行引产术
D、适量应用抗生素后继续妊娠
E、纠正心功能,等待自然临产
3、患者女性,34岁。初次怀孕,孕16周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发现心功能Ⅱ级。经过增加产前检查次数,严密监测孕期经过等,目前孕37周,自然临产,该产妇的产褥期护理正确的是
A、产后前3天,最容易发生心衰
B、为了早期母子感情的建立,不要让别人帮忙
C、积极下床活动,防止便秘
D、为避免菌群失调,不能使用抗生素治疗
E、住院观察2周
4、孕妇,30岁,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37+3周,有规律宫缩2小时入院。检查:血压125/83mmHg,心率130次/分,心功能Ⅱ级,骨盆、胎位正常,宫口开大4cm,先露坐骨棘下1cm。对该孕妇的处理正确的是
A、产褥期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B、胎儿娩出后用麦角新碱防出血
C、在第二产程鼓励产妇屏气用力
D、产程开始时,应立即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输液时无需控制输液速度
E、第一产程禁用镇静药、镇痛药
5、患者女性,为育龄妇女,心功能Ⅰ~Ⅱ级,无心力衰竭且无其他并发症。对她的妊娠建议是
A、可以
B、不可以
C、密切监护下可以
D、绝对不可以
E、终生不孕
6、孕妇,妊娠27周。在产前检查中发现其血色素偏低,需要补充铁剂,正确的服药时间是
A、餐前半小时
B、饭后或餐中
C、空腹时
D、睡前
E、晨起后
7、初产妇,妊娠38周,合并心脏病已临产。心率100次/分,心功能Ⅲ级。骨盆测量正常。宫口开大5cm,正枕前位,先露S+1。下列分娩方式哪项最适宜
A、严密观察产程,等待自然分娩
B、待宫口开全后行阴道助产
C、适当加腹压缩短第二产程
D、应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E、静脉滴注缩宫素加速产程
8、某患者,30岁,心脏病,现妊娠20周,心功能Ⅱ级,下述哪项处理不妥
A、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B、避免情绪激动
C、立即终止妊娠
D、给低盐饮食
E、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9、某孕妇,28岁。妊娠30周,测空腹血糖,2次均>5.8mmol/L,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该孕妇在妊娠期最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A、过期妊娠
B、妊高征
C、羊水过多
D、胎膜早破
E、泌尿系统感染
10、孕妇33岁,妊娠2个月,家务劳动后感心悸、气短和胸闷。查体:心率每分钟118次,呼吸每分钟22次,心尖区有Ⅲ级收缩期杂音,肺底部有湿啰音,下肢水肿Ⅰ度。正确的处理应是
A、饮食中限制食盐的摄入
B、加强整个孕期的监护
C、心衰控制后人工流产
D、立即入院终止妊娠
E、心衰控制后,继续妊娠
11、某孕妇,32岁,现妊娠36周,既往有心脏病史,日常活动即感到胸闷、憋气,休息时无不适。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严密监护
B、预防感染贫血等诱发心衰因素
C、宜剖宫产结束妊娠
D、产后1周后行绝育术
E、产后应用广谱抗生素2周
12、初孕妇,孕33周,近1周自觉头晕、乏力、心悸及食欲减退。查体:面色苍白,心率100次/分,血红蛋白85g/L,血细胞比容0.25,胎心及骨盆测量均正常,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妊娠生理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3、某孕妇25岁,孕1产0,早孕有较重的呕吐。现孕8周,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燥无光泽,活动无力、易头晕。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70g/L,红细胞比容0.15,血清铁6.0μpmol/L。下列孕期健康宣教内容,错误的是
A、重点监测胎心率变化
B、如果服用铁剂时胃肠道反应较轻,则不需同服维生素C
C、应列为高危妊娠,加强母儿监护
D、重点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
E、给予心理支持,减少心理应激
14、孕妇,36岁,妊娠10周,休息时仍感胸闷、气急。查体:脉搏120次/分,呼吸22次/分,心界向左侧扩大,心尖区有Ⅱ级收缩期杂音,肺底有湿啰音,应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立即终止妊娠
B、控制心衰后终止妊娠
C、加强产前监护
D、控制心衰继续妊娠
E、限制钠盐摄入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