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浙江高考 >> 浙江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16届浙江高考生物跟踪检测:种群

2016届浙江高考生物跟踪检测:种群

中华考试网  2015-10-31  【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没有迁出和迁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B.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C.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

  D.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

  2.关于右图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曲线①表示酵母菌CO2释放量随O2浓度的变化,则e点是厌氧呼吸消失点

  B.曲线②可以表示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浓度的变化

  C.pH由10到2的过程中,胃蛋白酶的活性变化如曲线②

  D.若曲线③表示在密闭装置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则bc段种内斗争最弱,cd段种内斗争最激烈

  3.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如右图)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

  B.“J”形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率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

  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

  4.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

  5.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时,在经常饲喂的地方以保证捕到较多的鱼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标记方法不当导致标记物丢失

  6.(2014·浙江高考)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7.(2014·福建高考)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8.某学生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右图所示的曲线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种群的年龄结构先是增长型,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

  B.种群数量在不同时间的增长速率可能相同

  C.本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每次取样前应将培养瓶振荡摇匀

  9.下图表示在锥形瓶中用不同方式培养酵母菌时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中曲线⑤是空白对照组,其余曲线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及不换培养液但保持pH恒定4种不同情况下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代表每3 h、12 h、24 h换一次培养液的种群增长曲线

  B.在保持培养液的更换频率不变的情况下,曲线①将保持“J”形增长

  C.造成曲线⑤K值较小的原因可能是代谢产物的积累、pH变化、溶解氧不足等

  D.若用血细胞计数板统计细胞数量,不能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出培养原液进行计数

  10.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现其体长、种群生物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少

  B.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逐渐减小

  C.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

  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

  二、非选择题

  11.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绘制如下图甲,a表示每3 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

  (1)曲线a表示种群呈“________”形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____”形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

  (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情况如图乙所示,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

  12.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

  (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比率(♀/♂)为________。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13.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__增长,在__________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速率最高。

  (2)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地点 土壤肥力 土壤含水量 沙棘叶片光合色素总量(mg·g-1) 沙棘日平均光合速率(释放O2mg·m-2·h-1) 有机质含量(%) 氮含量(%) 表层~60 cm(%) 山坡地 0.595 0.015 7.0 2.44 960 河滩地 0.202 0.003 15.0 2.82 1 280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3)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12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