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
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
解析:夏建立后,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王位的世袭取代了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与题干中的信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相符,可判断其依据为选项A。
答案:A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以下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解析:此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河南省(豫)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河北省(冀)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冀州;湖南省(湘)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湖北省(鄂)的简称是因为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山东省(鲁)辖区为西周时鲁国封地,故简称“鲁”;山西省(晋)辖区为西周时晋国封地,故简称“晋”;广东省(粤)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简称“桂”。
答案:C
3.春秋初期,楚国君主首先称王。随后,吴、越等国国君也相继称王。上述现象本质上反映()
A.专制制度动摇
B.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C.分封制的动摇
D.周王至尊地位动摇
解析:提取信息:楚国、吴、越等诸侯国国君称王,事实上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所以表面看是违反了礼乐制,实质是反映了分封制的动摇。
答案:C
4.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假设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郡县制,在这种制度下,地方官员主要是负责地方行政事务,不需要定期朝觐皇帝、监督百官,也没有世袭权,故C正确。
答案:C
5.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以下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
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
解析:知州“三岁一易”不涉及长官和副手之间的关系,排除A;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都是中央部门,禁军属于军队方面的内容,和州郡地方政府无关,排除B、C两项;应选D。
答案:D
6.范仲淹公元1015年中进士,曾先后做过河中府通判、饶州知州、延州知州等地方官,于1043年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推行新政。以下对范仲淹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通判负责监督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枢密使的设置有利于加强君权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
解析:宋朝时期,为制约相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和军权,负责监督地方长官的是通判。因此D项错误。
答案:D
7.据史书记载: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后一度被察合台汗国占据,后期重新回归中央政权。这里的“中央政权”应为()
A.秦朝政府
B.汉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此题的关键信息是“今乌鲁木齐一带曾设置别失八里行省”,就说明当时的“中央政权”实行行省制度,综合分析四个朝代,我国的元朝政府开始实行行省制度。
答案:D
8.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中国古代某项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孟德斯鸠评价的是()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A、C、D三项都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
答案:B
9.说隋唐三省六部制度是古代中央官制的合理设计主要是指()
A.增加宰相来分散相权
B.分工合作来提高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
C.三省牵制来防止腐败
D.垂直管理来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从官制的合理设计角度,三省六部制度主要进步性在于中央机构运行机制上的分工合作来提高决策水平和行政效率。
答案:B
10.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十张面孔》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曕是乾隆帝的最小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曕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那么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A.宫廷内部的森严等级
B.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
D.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解析:此题通过解读历史故事,考查学生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A、C、D三项都不是故事反映的本质,只反映了某个具体方面,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