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解析:秦朝军功授爵制以军功为根据;汉代察举制以德行、学问等为依据;九品中正制是对察举制的发展,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第声望成为考察的主要依据;科举制主要以科考成绩为依据。
答案:D
12.军机处自设立以来,到1912年清王朝灭亡,经历了180余年。自雍正王朝起,所有的王公、大臣、贝子、贝勒及历史名臣无不光顾此处,议论朝政,指点江山,可谓饱经了历史沧桑。以下关于军机处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设立者为清朝雍正帝
B.其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C.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
D.执掌着每日觐见皇帝,共商处理军国大事,并奉旨对各部门、各地方负责官员发布指示的重要使命
解析: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受笔录。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C
13.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以下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
解析:排除法,军机处始于清朝,排除B项;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排除C项;科举制结束于清末,排除D项,应选A。学生也可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以解答,皇帝死后有年号、谥号、庙号之分,“明太祖”属于庙号。
答案:A
14.在西汉政府实行的以下制度中,其演变结果与最初目的不相符的是()
①“推恩令”②刺史制度③“附益之法”
④察举制度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汉武帝实施①③的目的是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最终如愿以偿。刺史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以加强中央集权,但到东汉末年刺史掌握了地方行政、财政、军事大权,成为中央的威胁。实行察举制度的目的是选举有才能的人做官,结果却逐渐被官僚家族所支配。
答案:D
15.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世族依仗门第垄断高官。在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应选C;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A不符合题意;察举制是汉朝时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制度,B不符合题意;由“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可知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6.“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秦策一》)从材料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①“惠王代后”是造成商鞅悲剧的原因之一②说惠王之“人”为没落贵族③商鞅变法在秦国深入人心④商鞅权力过大威胁到秦惠王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解析: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死后,继位的秦惠王听信谗言,对商鞅实行车裂,①正确;“人”对惠王说的话对商鞅很不利,显然是改革的反对者,他的身份应为利益受到损害的没落贵族,②正确;商鞅的反对者说出“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可知③正确;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商鞅变法已有所成效,掌握大权的商鞅成了君主的最大威胁,④正确。
答案:A
17.《警世通言》中写道:“自王安石做了相公,立新法以扰民。老妾二十年孀妇,子媳俱无,止与一婢同处。妇女二口,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A.急于求成
B.用人不当
C.保守派力量强大
D.措施不当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结合史实分析史料的能力。据材料可知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措施不当。
答案:D
18.唐朝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开元时期与贞观时期相比()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贞观时期,社会经济处于恢复发展状态;开元年间,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因此,开元时期比贞观时期最大的发展是在经济方面。
答案:A
19.)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该查阅的历史地图(局部)是()
解析:此题考查明朝前期的都城,意在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基础知识并理解历史地图的能力。A项中的“中都”是金的都城,B项中的“大都”是元朝的都城,题干所给时间为“1369~1415”,而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称北京为京师,此前明朝都城为南京(京师),故答案为C。
答案:C
20.《金史》记载:“(金太祖)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材料中涉及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A.都创立了兵农合一的制度
B.政权建立后其封建化进程加快
C.都与南宋订立了和约
D.都兴起于辽河上游
解析:此题考查辽、金政权的比较。创立兵农合一制度的是金朝,辽、金分别与北宋和南宋订立了和约;兴起于辽河上游的是辽。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