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广东高考 >> 广东高考生物模拟题 >>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本质

2016广东生物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本质

中华考试网  2015-11-19  【

  1. [2014·上海高考]某亲本DNA分子双链均以白色表示,以灰色表示第一次复制出的DNA子链,以黑色表示第二次复制出的DNA子链,该亲本双链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的产物是(  )

  解析:亲代DNA双链用白色表示,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一次后得到的两个DNA分子只含有白色和灰色,而第二次复制得到的四个DNA分子以这两个DNA分子的四条链为模板合成的四个DNA分子中,都含有黑色的DNA子链,故D正确。

  答案:D

  2. [2014·山东高考]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

  解析:根据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可知,若DNA分子双链中(A+T)/(C+G)的比值均为m,则每条链中(A+T)/(C+G)比值为m,由此可判断C正确、D错误;DNA分子中(A+C)/(T+G)=1,而每条链中的(A+C)/(T+G)不能确定,但两条链中(A+C)/(T+G)的比值互为倒数,故A、B错误。

  答案:C

  3. [2014·江苏高考](多选)羟胺可使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导致DNA复制时发生错配(如右图)。若一个DNA片段的两个胞嘧啶分子转变为羟化胞嘧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上的碱基序列都发生改变

  B. 该片段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与总碱基对的比下降

  C. 这种变化一定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改变

  D. 在细胞核与细胞质中均可发生如图所示的错配

  解析:A项,由图示可见,胞嘧啶转化为羟化胞嘧啶后不再与鸟嘌呤配对,而是与腺嘌呤配对。若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分子位于DNA片段的一条链上,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子代有50%的DNA分子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有50%的DNA分子不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若发生转变的两个胞嘧啶分子位于DNA片段的两条链上,子代DNA分子都会发生碱基序列的改变。B项,因羟化胞嘧啶不再与鸟嘌呤配对,故复制后的子代DNA分子中G-C碱基对在总碱基对中所占的比例下降。C项,这种变化属于基因突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不一定引起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D项,细胞核与细胞质中都含有DNA,DNA复制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图示的错配。

  答案:BD

  4. [2014·上海高考]在DNA分子模型搭建实验中,如果用一种长度的塑料片代表A和G,用另一长度的塑料片代表C和T,那么由此搭建而成的DNA双螺旋的整条模型(  )

  A. 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必定与嘧啶环互补

  B. 粗细相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相似

  C. 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不一定与嘧啶环互补

  D. 粗细不同,因为嘌呤环与嘧啶环的空间尺寸不同

  解析: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长链盘旋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两条单链之间由嘌呤和嘧啶组成的碱基对相连,遵循互补配对原则。由此可知: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粗细相同,且由嘌呤环和嘧啶环构成的碱基对的空间尺寸相似。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5. [2013·广东高考]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

  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是:(1)DNA分子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2)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DNA中碱基对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这为解释DNA如何储存遗传信息提供了依据;一个DNA分子之所以能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其原因是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精确完成,所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为人们后来阐明DNA复制的机理奠定了基础。

  答案:D

  6. [2012·山东高考]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C. 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D. 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的结构、复制及其与生物性状的关系。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的双链DNA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鸟嘌呤G占30%,即一个这样的DNA中,A=T=2000个,G=C=3000个,则100个子代噬菌体的DNA中共含有鸟嘌呤3×105个。由一个噬菌体增殖到100个噬菌体的过程中,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3×105-3000个,故选项A错误。噬菌体侵染细菌并增殖过程中,DNA复制、转录所需的模板为噬菌体DNA,转录和翻译所需要的核糖核苷酸、核糖体、氨基酸以及酶等皆来自宿主细胞(细菌),故选项B错误。 DNA进行半保留复制,1个双链都含32P的DNA复制后,子代中含有32P的DNA(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的DNA)共有2个,只含有31P的DNA共有98个,二者的比例为2∶98即1∶49,故选项C正确。由于DNA上有非基因序列,基因中有非编码序列以及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等原因,DNA发生突变并不意味着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选项D错误。

  答案:C

  1. [2015·海淀模拟]下图示DNA分子的片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⑦

  B. 限制酶切断①②之间的化学键

  C. 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形成⑤

  D. DNA分子中⑥的排序代表遗传信息

  解析: 构成DNA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即图中④,A错误;限制酶作用的位点不是①②之间的化学键,B错误;⑤是氢键,氢键的形成不是DNA聚合酶的作用,C错误; 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正确。

  答案:D

  2. [2015·南京模拟]下图为某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900个

  C. 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3/4

  解析: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及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DNA分子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解旋酶;据题意可计算出该DNA分子中含胞嘧啶脱氧核苷酸[5000×2×(1-34%)]/2=3300个,所以该DNA分子复制2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3300×(22-1)=9900个。处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该含15N的DNA分子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复制2次得到的4个DNA分子中,有两个DNA分子中含15N,故占总DNA分子数的1/2。

  答案:B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