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题
试题答案:BD
考点:
☆☆☆☆☆考点29:书号、刊号、版号使用的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单位不得向任何单位或个人出售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本单位的名称、书号、刊号或者版号、版面,并不得出租本单位的名称、刊号。”犯规者要受到惩处(详见本章第四节)。
1.严禁买卖书号、刊号、版号。1997年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严格禁止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等问题的若干规定》指出:“凡是以管理费、书号费、刊号费、版号费或者其他名义收取费用,出让国家出版行政部门赋予的权力,给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书号、刊号、版号和办理有关手续,放弃编辑、校对、印刷、复制、发行等任何一个环节的职责,使其以出版单位的名义牟利,均按买卖书号、刊号、版号查处。”该文件还进一步明确,出版工作者不得为不法书商提供证明材料和办理有关手续,以掩盖买卖书号、刊号、版号的非法行为;出版单位不得在出版、印刷、复制和发行活动中以任何名义搞任何形式的“体外循环”或虚假“体内循环”;出版单位不得将书号、刊号、版号和经济创收指标等承包到编辑部或个人,不得在异地设立编辑机构。
2.禁止“一号多用”。“一号多用”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多种图书使用同一个书号;二是多卷书、丛书、成套书等包含几个分册的图书,在每分卷(册)分别定价的情况下,仍各个分卷(册)共同使用一个书号。“一号多用”违反了书号使用的规定,给出版管理造成了混乱。1994年11月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禁止中国标准书号“一号多用”的通知》规定,每一种不同形式的图书应分别使用书号,同一种图书的不同装帧形式、同一种图书的不同版本、相同内容的不同开本图书、相同内容的不同文字类别的图书,都应该单独使用书号。多卷书、丛书、成套书的书号使用,应根据该书的定价方式确定:每分卷(册)分别定价、可分别销售的,每分卷(册)应分别使用书号,分别统计品种;若各分卷(册)不分别定价,全套书只有一个总定价,不能拆开按卷(册)销售的,可作为一个品种使用一个书号。
对于“一号多用”的,一律按违反出版行政管理规定给予没收所得利润与罚款等处罚。
3.不准“以书代刊”。1989年2月新闻出版署规定,对下列 “以书代刊”的行为必须制止: (1)以书号出刊。
(2)以出版丛书的名义变相出刊。
(3)出卖书号给予他人出刊。
第36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32:与出版有关的奖励措施;
1.《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国家支持、鼓励出版下列优秀的、重点的出版物:
(1)对阐述、传播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有重大作用的。
(2)对在人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有重要意义的。
(3)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及时反映国内外新的科学文化成果有重大贡献的。
(4)具有重要思想价值、科学价值或者文化艺术价值的。
这一规定从内容上明确了优秀的、重点的出版物的范围,体现了出版行政管理的导向。这就意味着,出版单位要把具有这些内容的优秀出版物作为出版的重点,优先予以安排;出版行政部门应对这些出版物的出版给予支持,包括利用各种有关资金给予资助、补贴,在出版物评奖中予以倾斜,等等。
2.党、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优秀出版物以及为发展、繁荣出版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譬如:评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的“一本好书奖”,评选“国家图书奖”和“中国图书奖”;每五年评选一次“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在全国出版单位年检的基础上评选优秀出版单位、良好出版单位;每五年评选一次“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每两年评选一次“百佳出版工作者”,每两年评一次“韬奋出版奖”,等等。
第37题
试题答案:CDE
考点:
☆☆考点30:侵犯著作权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行为人侵犯著作权或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且同时又损害了公共利益,应接受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法律规定给予的行政处罚,这便是其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的主要方式有:
1.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2.没收违法所得。
3.没收、销毁侵权复制品。
4.处以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可以处侵权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的罚款;非法经营额难以计算的,可以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5.情节严重的,还可以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行政处罚由地方人民政府版权局负责实施。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侵权行为,则由国家版权局负责实施行政处罚。
第38题
试题答案:ABCD
考点:
☆☆考点42: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单位的权利;
1.音像制品出版单位享有下列权利:
(1)复制发行权。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2)出租权。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录制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出租并获得报酬的权利。根据这一规定,任何人要出租音像制品,不论是在专门经营音像制品的商店出租,还是在其他场所从事商业性的音像制品出租业务,都要取得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
(3)网络传播权。任何网络经营者在信息网络上传播录音录像制品,均应取得录音录像制作者的许可并向其支付报酬。
(4)广播权。电视台播放录像制品应取得录像制品制作者许可,并支付报酬。
2.电子出版物的出版者可享有与汇编人相同的权利,因为电子出版物在一定程度上与汇编作品相似;还可以根据所出版非连续型电子出版物或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的类别特点,相应地享有与图书出版者或期刊出版者相同的权利。
3.互联网出版者可享有的权利,根据其所出版互联网出版物的类别特点,相应地与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者所享有的权利大致相同。此外,互联网出版者还可以在注明出处和按有关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前提下,转载、摘编已经在报刊上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但是,转载、摘编作品不能超过著作权法所规定的报刊转载作品的范围;如果著作权人声明或者报社、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作品,互联网出版者也不能转载或摘编。
第39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2:编辑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写作编辑应用文,除了要遵循一般应用文写作的要求之外,根据编辑工作的特点,还须特别注意下列基本要求:
1.目的明确,观点鲜明
编辑应用文的写作以解决编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宗旨。编辑每写一篇应用文都首先必须明确目的,动手写作之前先要确定打算解决的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做到有的放矢,d能使应用文发挥应有的作用。目的明确之后,编辑就可针对这些问题,鲜明地表达观点,提出处理意见。撰写编辑应用文,在语言表述上绝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容易造成误解。例如,一位编辑明明想给投稿的作者写封退稿信,但信中表述得不够明朗,结果使得作者误以为是退修信。于是,作者将稿件修改后又重新寄回,使出版单位陷于被动。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编辑应用文不论长短,也不论采用什么表现方式,都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合乎逻辑和事理。所用的材料要能说明观点,材料的安排顺序和相互之间的衔接要合理。惟有这样,才能使阅读者充分了解写作的目的、意图及所阐述的内容。
3.文字简练,态度平和
文字简练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完整的内容,如古人所说的“文简而理周”。简练的文字既可节省篇幅,又便于记忆,增强表达力。在提倡文字简练的同时,也应注意不要苟简,因为将不该省的词语省去,会使文句的意思不完整或不清楚。文字的简练,须以意思表达得完整、明确为前提。
在力求文字简练的同时,还要做到态度平和。编辑人员不能因为代表出版单位而在与人交往中持有优越感,坚持己见也要以理服人,切忌以势压人,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一点在写作编辑工作书信时尤应注意。
4.签署完整,归档备查
编辑应用文作为编辑工作过程中的业务文件,在一项工作完成或出版物正式出版之后,都应该归档保存,以备日后需要时查阅。因此,编辑在撰写应用文时,应该从有利于归档保存的角度,将姓名和时间写上。姓名要写得完整,不能只写一个姓或者名字中的一个字,否则今后查阅时就会难以判断写作者究竟是谁。时间也要规范地按顺序写全年、月、日,不能只写月、日或只写日,以免今后无法断定文件的确切写作时间。
第40题
试题答案:ABCE
考点:
☆☆☆☆考点13:访问作者报告概述;
编辑人员在工作中除了要写作与稿件处理有直接关系的业务文件外,平时还要写一些与编辑业务有关的其他文件,其中主要是编辑参加种种社会活动的各类书面记录。这类文件以工作报告和情况汇报的形式为主,范围很广,包括组稿报告、访问作者报告、外出工作情况汇报、调研报告、信息汇报、会议纪要、工作总结,等等。这些文件都属于编辑应用文,而其中的访问作者报告在编辑活动中较为常用,所以在此特作简要介绍。
编辑人员在编辑活动过程中需要与作者保持密切的工作联系。除通信外,编辑有时还需要登门拜访作者,共同商讨工作,交流信息,同时还能加强感情联络。编辑访问作者后,应尽可能作一些书面记录,以备日后查考。在下列情况下,最好写出访问报告:
1.编辑发现作者的写作较原计划有较大改动,应在问清改动的原因、改动的内容并与作者充分商讨是否有改动的必要后,用书面形式向室、社领导汇报。同时,对作者的改动无论赞成与否,都要给以明确的答复。
2.作者向编辑提供了当前国内外与出版社有较大关系的重要信息,编辑应及时记录,写成书面报告,向室、社领导汇报,以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3.作者对出版社的工作或出版物提出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意见或建议,编辑应该写书面报告向领导反映。
4.编辑参加较重要的学术讨论会,获得了有价值的信息,应写出书面报告。
第41题
试题答案:CDE
考点:
☆☆☆☆考点6: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法规及重要规章;
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的法规性文件称“行政法规”,适用于全国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规性文件称“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所辖的行政区域。目前,构成出版行政管理行政法规基本框架的有五个条例,即《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其中,《出版管理条例》系统、全面地对各种出版活动作了规定,是有关出版工作的最重要的基本行政法规。
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部门规章全称“国务院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全国范围。地方政府规章是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仅适用于所辖行政区域。规章与法律、法规相比,规范的问题更具体、涉及面更广,它们的数量也相应地多得多。出版工作者应该掌握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重要规章,还应该结合本职工作掌握更为具体的相关部门规章。目前,我国出版行政管理的重要部门规章有《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期刊管理暂行规定》、《音像制品出版管理办法》、《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新闻出版保密规定》、《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等等。
宪法和有关普通法律中涉及出版行政管理的规定,刑法中对与出版有关的各种刑事犯罪及其行为人须承担的刑事责任的规定,出版行政管理的上述法规和规章的详细内容,可参阅《有关出版的法律法规选编》。此外,本书和《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的各有关章节中,也对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点按专题作了综合概述。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
第42题
试题答案:ACE
第43题
试题答案:BCD
第44题
试题答案:ABCE
第45题
试题答案:DE
第46题
试题答案:BCDE
考点:
☆☆考点3:出版行政部门;
1.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
新闻出版总署是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有:参与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法律和法规,制定和实施出版行政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定和实施全国出版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全国出版单位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审批出版单位的设立,对出版单位、出版物质量、出版物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等等。新闻出版总署内设政策法规、图书出版管理、报纸期刊出版管理、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管理、印刷复制管理、发行管理、出版物市场管理、著作权管理、人事教育、对外事务等职能部门,分别对出版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协调。
国务院其他有关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是公安部门、文化部门、工商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科技部门等。这些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其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新闻出版局,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有:参与起草有关出版活动的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定和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业发展规划,审核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出版单位的设立,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版单位、出版物质量、出版物市场进行监督管理,等等。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出版管理的行政部门,包括公安、文化、工商管理等部门。这些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出版活动监督管理工作。
第47题
试题答案:ABD
第48题
试题答案:ADE
考点:
☆☆☆☆考点1:出版物的概念;
出版物就是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物。作为已经出版的作品,出版物必须是某种精神文化的成果。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以称为出版物,因为出版物只是精神文化成果中经过编辑加工、复制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通过发行在社会上传播的作品。可见,出版物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形、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阅读、欣赏。
2.具有承载这些精神文化内容的物质载体。
3.具有一定量的复本,从而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
第49题
试题答案:ABE
考点:
☆☆☆考点10:出版单位的变更;
出版单位变更名称、主办单位或者其主管机关、业务范围,合并或者分立,出版新的报纸、期刊,或者报纸、期刊变更名称,均应当依照新设立出版单位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经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同意后,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相应的登记手续。互联网出版机构若有这类变更事项,还应持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文件到省级电信管理机构办理相应手续。
报纸、期刊变更刊期,原也须按设立新出版单位的规定报批,而自2004年1月起,可由省级新闻出版局代行审批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但广播电视类报纸、期刊变更刊期为一周以上(含一周)的,仍须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
出版单位如有除上列变更事项之外的其他变更,应当经主办单位及其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申请变更登记,并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后,到原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50题
试题答案:BDE
考点:
☆☆☆考点14:固定成本项目;
根据出版物成本组成结构,属于固定成本的项目有:
1.相对固定的稿酬。我国支付稿酬的三种法定基本方式中,与生产量不发生直接关系的是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方式中的基本稿酬和一次性稿酬。基本稿酬根据字数付酬,在一定的付酬标准下,字数越多,所支付的基本稿酬也越多,但与生产量无关。一次性稿酬通常由出版单位按作品的质量、篇幅和经济价值等,参照基本稿酬的标准计算出报酬额,一次(有时经征得作者同意也可分次)支付给作者。以该作品制作成的出版物,无论生产多少,均不必再向作者支付报酬。
2.制版费用。纸质出版物的制版费用分为文字排版费、图片制版费、感光胶片输出费等。文字排版费根据字数或版面支付;图片制版费根据图片开数大小按块(或套)支付;感光胶片输出费按出版物的开本大小和面数多少支付。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制版费用分为录制费、摄制费、编程费、母盘(带、卡)制作费等。前三项按制作所需时间(以小时为单位)或按项目支付;母盘(带、卡)制作费按套支付,也有一些加工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免去母盘制作费用,只收取复制费用。
3.其他直接费用。这主要是可以明确归属于某一出版物品种的前期策划费用和编辑加工费用等。这些费用的支出主要在出版物的精神生产过程中发生,明显地与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产品生产量无关,故属于固定成本范畴。
第51题
试题答案:ABC
考点:
☆☆☆☆考点3:著作权法的适用范围;
著作权法的适用范围不仅指地域的适用,还包括对主体与客体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关于我国著作权法适用范围的规定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做法,即实行“国籍原则”、“互惠原则”和“地域原则”。
1.国籍原则
这是根据著作权主体的国籍来确定给予著作权保护的一条原则。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从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就享有著作权。受我国著作权法的保护。
2.互惠原则
这是根据国与国之间所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来确定给予著作权保护的一条原则。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二款便体现了这一原则。一个国家对著作权怎样实行保护,是国家主权的体现,有严格的国界限制,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地域性的体现。两个国家若签订有双边协议或者共同参加了某个国际公约,便相互给予对方国家的作者以国民待遇,在本国地域内根据本国著作权法律的规定保护他们的著作权,这便是互惠原则的体现。1992年10月,我国参加了《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简称《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1993年4月,我国参加了《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在此之前,我国还分别与美国和菲律宾签订过有著作权保护内容的《中美贸易协定》和《中菲文化协定》。因此,我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涉外著作权关系正常化。现在,我国作者的作品可以在一百多个国家受到著作权保护,同样,我国也要保护与我国有著作权相互保护关系的一百多个国家作者的作品。
两个国家若没有签订双边协议或者没有共同参加某个国际公约,则不相互保护对方作者的著作权。
3.地域原则
这是根据著作权主体所创作的作品的首先出版地来确定给予著作权保护的一条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第三款和第四款。第三款中的“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是指外国人、 无国籍人的作品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出版;如已在中国境外出版过,然后再在中国境内出版,就不能称为“首先出版”。第四款中的“同时出版”不一定指同一天出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八条规定,作品在中国境外首先出版后,30日内在中国境内出版,则视之为同时在中国境内出版。符合上述条件的作品,我国法律予以保护。
第52题
试题答案:ABD
第53题
试题答案:ACE
第54题
试题答案:ACD
第55题
试题答案:ADE
第56题
试题答案:CD
第57题
试题答案:BDE
第58题
试题答案:ABD
第59题
试题答案:ABDE
第60题
试题答案:BCE
第61题
试题答案:BCDE
第62题
试题答案:ABE
第63题
试题答案:BCD
第64题
试题答案:ADE
第65题
试题答案:ABD
第66题
试题答案:BCDE
第67题
试题答案:BCE
第68题
试题答案:ACD
第69题
试题答案:DE
第70题
试题答案:ACDE
第71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是指,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计划,应经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出版社应在上一年的第四季度制定出版计划,先报其主管部门审核和批准,然后送所在地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出版社如在年度出版计划已经审核、备案后,还需增补选题,要在发稿前一个月将选题计划报送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
考点:
☆☆☆☆考点22: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
年度出版计划是出版社准备在某一年度安排出版的产品计划,有时也称“年度选题计划”。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要求:出版社的年度出版计划应经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在实际操作中,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出版社应在上一年第四季度制定出版计划,先报主管部门审核和批准,再送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同意后报新闻出版总署备案。出版社如在年度出版计划已经审核、备案后还要增补选题,须在发稿前一个月将选题计划报送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核。特殊急件须随时报批。
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制度是出版行政管理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这一制度,可以及时了解、掌握出版活动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根据规定,出版社未将年度出版计划上报备案或在出版物出版后再补报计划,都将受到行政处罚。
第72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1)选题集体论证制度。
(2)选题报请审核备案制度,包括每年拟出版的选题,要列入年度出版计划按国家规定申报备案;重大选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备案制度;专项选题除列入年度出版计划备案外,还必须向出版行政部门单独报批,获准后才能出版。
(3)三级审稿责任制度。
(4)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
(5)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6)出书后的评审制度。此外,还包括几项比较特殊的制度,主要有特殊图书外审制度;各学科交叉审读制度;专家通读及专项检查制度。
考点:
☆☆☆☆☆考点29:出版社的图书质量管理制度;
图书是出版社的产品。它的质量好坏、高低,主要取决于出版社的各个生产环节,因而出版社的质量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而对出版社质量管理起着关键性作用的则是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各出版社都须坚持执行的图书质量管理基本制度主要有八项,另外还有几项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的制度。
1.选题集体论证制度
图书质量首先来源于选题质量。建立选题集体论证制度,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民主和集中相结合的论证方法,共同把好选题关。关于选题集体论证的具体做法,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的第三章第二节。
2.选题报请审核备案制度
(1)每年拟实施的选题,要列入年度出版计划按国家规定申报备案。
(2)重大选题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核、备案手续。关于选题申报备案制度的具体做法,详见本书第三章“出版行政管理”。
3.三级审稿责任制度
三级审稿责任制度,是我国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审稿制度。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的第三章第四节。
4.责任编辑制度和编辑持证上岗制度
图书的责任编辑由出版社指定,一般由初审者担任。责任编辑除负责初审工作外,还要负责稿件的加工整理(包括督察助理编辑或其他编辑的加工质量)和校样的通读工作,使稿件的内容更完善,体例更严谨,材料更准确,语言文字更通达,逻辑更严密;还要消除一般技术性差错,防止出现原则性错误;还要负责对整体设计、排版、校对、印刷等环节的质量进行监督。为保证图书质量,可以根据稿件情况,适当增加责任编辑人数。
因为编辑在保证图书质量上具有关键的作用,所以,编辑人员必须通过全国统一考试来获得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未获得中级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5.责任校对制度和“三校一读”制度
校对是出版流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出版社要配备足够的具有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负责校对工作。每出一种书,都要指定一名具有出版专业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为责任校对。一般图书的专业校对应不少于三个校次并至少通读一次,重点图书、工具书等应相应增加校次。终校必须由本出版社具有中级及以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的专职校对人员担任。据付印清样输出的胶片必须经过核对。关于这两项制度的具体内容,详见《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的第五章“书刊校对”。
6.出书后的评审制度
出版社要成立图书质量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具有出版专业高级职业资格的编辑人员以及社会上的专家学者组成,定期对本社新出版图书的质量进行认真的审读、评议。出版社根据评议结果,奖优罚劣,并根据有关规定对质量有问题的图书及其责任者作相应处理。
7.其他几项制度
上述各种制度是各出版社在任何时候都应执行的,具有普遍性。此外,还有一些个别性的、在某些较特殊情况下须执行的制度。例如:
(1)特殊图书外审制度。这是将书稿送请有关部门或专家审读。适用于两类选题:一是需申报备案或专项报批的选题,稿件应该送请有关主管部门审定其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涉外问题等;一是学术性、专业性特别强的选题,出版社的编辑觉得单凭自己的水平难以把握稿件内容的正确性,需要送请社外的有关专家审阅。
(2)各学科交叉审读制度。这是由各学科的编辑互相交换审读稿件。多适用于大型工具书的选题。因为大型工具书往往会有各学科的交叉问题(如百科性辞书中的某些条目就可能涉及知识跨度极大的诸多学科),通过各学科编辑的交叉审读并各有侧重地把好专业知识关,可以避免或大大减少重复、遗漏或相互矛盾等失误。
(3)专家通读及专项检查制度。这是聘请各方面专家对己按学科分别进行编辑加工整理的稿件合在一起后作全面的或跨学科的专门检查。这一制度对确保大型工具书的编校质量尤其必要。因为原来分学科处理的稿件,相互间肯定有许多不统一、不平衡、欠呼应的地方,其他方面也难免有遗漏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专家在通读合在一起的书稿时发现和解决。此外,还需对一些涉及全书各学科的内容进行专项检查,如《辞海》的专项检查内容就有字形、注音、中国古今地名、外国古今地名、外文、译名、图片、图名、图注、参见系统等项目。
第73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审稿意见也称“审稿报告”或“审读报告”,是审稿人对稿件在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处理意见的书面文件。
初审报告一般包括:稿件的基础情况,包括稿名、稿源状况、审稿简况;作者简介,指介绍作者的简要情况;内容简介,指说明稿件的内容范围、专业门类、写作方法等,文艺作品可简述情节;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即对稿件质量作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稿件是否可以采用的意见;稿件的不足之处和相应的修改意见;待处理的问题,指提请复审、终审解决的疑难问题。
考点:
☆☆☆☆考点8:审稿意见概述;
审稿意见也称“审稿报告”或“审读报告”,是审稿人对所审稿件在质量判断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处理意见的书面文件。稿件质量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用一把尺子衡量。为了写好审稿意见,在审稿时要注意作好审稿记录和摘要。审稿记录,就是把审稿中形成的看法、想到的意见和发现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供日后整理审稿意见时参考;审稿摘要,是将原稿各章节的内容摘要写下,以便了解和分析全稿的面貌及结构条理上的问题。
我国出版社的审稿制度是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室主任复审、总编辑终审。每一审级都必须写审稿意见,但三者各有职责,审稿意见的内容和写法也有所不同。初审是整个审稿工作的基础,要对稿件作出最初的全面评估和判断,至关重要。所以这里主要谈初审审稿意见的写法。
☆☆☆☆考点9:审稿意见的内容;
责任编辑审读完全部稿件后,先要对稿件的内容、特点和问题等加以分析、综合,然后写出审稿意见。审稿意见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稿件的基本情况。包括稿名、稿源状况(即稿件来源)、审稿简况(如是否开过审稿会或外审过,若有外审意见,须附上)以及稿件的实际情况与选题报告中原先的设计是否吻合、有哪些变化等。
2.作者简介。一般应介绍作者的简要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已出版的作品及其水平和社会影响。如是知名作者,介绍可以简单些;如是新作者,要尽可能详尽地介绍其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说明有无同类性质的著述,等等。
3.内容简介。说明稿件的内容范围、专业门类、写作方法等;文艺作品则可简述其情节。
4.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这是审稿意见的重点。编辑要对稿件质量作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据此提出稿件是否采用的意见。可以先写总的印象和评价,然后列举理由,条分缕析地逐点说明;也可先分点说明,然后归纳作出总的评价。评价时要注意与同类出版物作比较,说明该稿件的特色或不足。
5.针对稿件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如果稿件从总体上看可以采用,但还有些不足,须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分全局性的和局部性的。前者包括观点、见解、重要的史料、内容结构和写作方法、文字风格等方面的问题,后者包括个别事实的出入、个别提法的斟酌等。可以将上述情况分别写出,一般先写前者,再写后者。提出局部性修改意见时,只须指出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并举典型实例加以说明便可,不必一一罗列,以免行文烦琐。
6.说明待处理的问题。初审时如有一些疑难问题不易或不便处理,编辑可在审稿意见中具体写明,以便复审、终审者提出如何解决的意见。以上所说的只是审稿意见的一般性内容,并非每篇意见都必须具备这些项目。根据稿件的具体情况,审稿意见的项目也可有所调整,少于或者多于上述各个项目的情况,都是允许的。但是,“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一项,是任何稿件的审稿意见中都必不可少的项目。
审稿意见要注意详略得当、轻重有致。对本质性的、全局性的问题,宜多花笔墨写得详细些,对枝节性的问题可以简略些,最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也忌面面俱到、不得要领。
第74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凡例也称“义例”、“例言”、“编辑凡例”等。是说明书籍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一般只使用于工具书、部分大型丛书、成套书和古籍校刊整理本等图书。
凡例的特点一是在使用范围上有如前所述的要求;二是除了关于内容的原则说明,重点是介绍体例;三是通常分条分款列出。
撰写凡例应注意的问题是力求明确、通俗、具体,便于读者理解,避免因空洞或歧义引起误会。
考点:
☆☆☆考点33:凡例概述;
凡例又称“义例”、“例言”、“编辑凡例”等。它是说明书籍内容和编纂体例的文字,一般仅使用于工具书、部分大型丛书、成套书和古籍校刊整理本等图书,其他图书较少使用。
凡例和出版前言一样,都置于正文之前。但是,出版前言置于目录前,可以不编入目录;凡例一般置于目录之后,并编入目录。
凡例一般由该书的编辑或作者撰写。不同类型的书,凡例所包括的内容也不同。一般是根据书籍的规模和著述方式,有选择地交代出书目的、编选意图、内容梗概、读者对象、选文标准、收词原则、归类方式、编排顺序、年代划分、释义范围、检索方法等,说明有关注释、插图、公式、表格、附录、索引等的特点,以便读者了解该书的编纂旨意、编排原则、格式特点和符号含义等,便于阅读、使用或检索。
☆☆考点34:凡例的特点;
凡例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1.在使用范围上,如前所述,大多用于工具书(如字典、词典、百科全书、手册、年谱、索引、资料汇编等),古籍校勘、注释书,汇编书以及文集等。
2.除了关于内容的原则说明外,重点是介绍体例,如词典的条目安排、注音规则、释义原则、格式安排、符号含义、检索方法,等等。
3.通常分条分款列出。如1999年版《辞海》凡例,分为“单字和词目”、“字体和字形”、“注音”、“编排和检索”、“其他”共5项18条。
☆☆考点35:撰写凡例应注意的问题;
读者在使用图书时发现了疑难问题,会求助于凡例。根据这一阅读需要,凡例的撰写就要力求明确、通俗、具体,要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有时甚至要不厌其烦地逐条举例说明。譬如,《辞海》在谈到条目编排方式时,便作了十分详尽的解说。《辞源》在说明多音字的注音方式时,也是专门列举了五个词条为例。准确而又周密的凡例,有利于一般读者的理解,可以避免因空洞或歧义引起误会。
例文:《鲁迅年谱》编辑凡例
一、本谱主要是记述鲁迅一生的革命活动、文学活动及其主要生活事件,力求体现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 家和伟大的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并试图初步理出鲁迅思想发展的脉络。
二、本谱采取逐年、逐月、逐日的记载方式,但为了使读者对鲁迅的思想发展和生平事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特将鲁迅生平分为若干时期,并分别附以简短的说明,不作全面评价。
三、本谱于每一条下均注明资料出处。资料分为以下四类:……
四、资料出处的注明,按上述四类的先后次序排列,各类从开头起空两格,对上述第四类资料,均加“参见”二字。……第一次引用资料时,均详细标明作者及出处,其后则只引题目和页码。遇有重题,后出现者仍加作者姓名,以示区别。
五、本谱选用某些未经发表的回忆文章和访谈记录时,均标明 “未刊”字样。……
六、为了帮助读者理解鲁迅的生平和著作,本谱记载了有关的国内外大事,其中有政治方面的,也有文艺方面的。在1917年以前的谱中,均记于每年之后;1917年以后的谱中,则记于每月之后。此类文字,一般不注明出处,用楷体字印出,以示区别。
七、本谱对于鲁迅的大多数作品均加简略的题解。这些题解,皆为本谱编者一己之见,未必精当,仅供读者参考。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本书]
第75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作者简介也称“作者小传”,是对作者的身份等的简要说明。
按写作主体分,有作者自己写的,有编辑写的,有作者或编辑委托他人写的;按放置的位置分,有单辟专门页面的,有放于勒口或面封、底封的,有置于文章开头或末尾的,还有作为注释或按语出现的。
作者简介的内容一般应是作者生平和主要成就的概括介绍。大体包括作者的简历;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主要成就和贡献,包括著作和获奖情况等;其他值得介绍的有关情况。
作者简介的写法,一是应突出重点,不求全面;二是应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写作者简介应注意的问题是材料要真实;评价要适当;要注意稳定性;文字要简明。
考点:
☆☆☆考点36:作者简介概述;
作者简介也称“作者小传”,是对作者的身份等的简要说明。作者简介过去多用于翻译书稿,主要是介绍原书作者,后逐渐用于一般书刊。撰写作者简介,主要是为了宣传作者,扩大其影响,同时也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必要的资料。读者在了解作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再读其作品,可能会更容易理解,得到更多的收获,留下更深的印象。
作者简介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
1.按写作主体分,有作者自己写的,有编辑写的,也有作者或编辑请他人写的。
2.按放置的地位分,有单辟专门页面的,有放于勒口或面封、底封的,有置于文章开头或末尾的,还有作为注释或按语出现的。
☆☆考点37:作者简介的内容;
作者简介的内容视其在书刊中的放置位置和作品写作形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应是作者生平和主要成就的概括介绍,大体上包括:
1.简历,包括出生年月、籍贯、学历、工作经历(或社会职业)等。
2.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3.主要成就和贡献,包括作品和获奖情况等。 其他值得介绍的有关情况。
☆☆考点38:作者简介的写法;
作者简介在写法上有以下特点:
1.突出重点,不求全面。作者简介因为文字少,只能抓住作者的主要事迹和成就加以介绍。譬如,简历一般只写生年(或生卒年)、籍贯、最高学历、社会职业和重要职务等(学历、社会职业和职务也可不写);主要成就只写与本书(或本文)相关的作品及其获奖情况,不涉及其他方面。
2.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作者简介虽文字很少,但不宜写成千篇一律的一个模式,而可以根据作者的不同情况作多样化的尝试。一般来说,要与作品的性质相协调:作品性质严肃的,宜写得严肃端庄;作品性质轻松的(如小说、散文),则不妨诙谐、幽默一些。
☆☆☆考点39:撰写作者简介应注意的问题;
1.材料要真实。不论是作者自撰还是编辑代写的简介,材料都要注意核实。有些内容往往带有史料性质,有可能被广泛引用,一旦失实,容易以讹传讹,造成混乱。
2.评价要适当。作者简介以平实简明为妥。作者简介不是对作者一生的总结,一般地说,可以只讲好的一面,这是人之常情,不存在“为尊者讳”的问题。但是,要防止过于夸张拔高,对作者及其作品的评价,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滥用“著名”、“杰出”一类的评语,乱戴“名家”、“新秀”之类的桂冠。
3.要注意稳定性。书刊要长期留传下去,因此一些不够稳定的材料,如正在撰写的著作之类,就不宜写到简介中。
4.文字要简明。作者简介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要在这么短小的篇幅里表现一个人的生平,一定要注意行文简洁。要在 “小”字上面下功夫,做到小巧、精悍、扎实、言之有物,要用材料说话,而不要不着边际。
例文:马克·吐温小传
马克·吐温(1835?910)是美国文坛上的幽默讽刺大师。他出生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小城汉尼拔。12岁丧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印刷所的学徒、排字工人、水手、引水员、矿工等,熟悉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他从16岁起开始学习写作幽默小品,1867年发表了第一部短篇小说《卡拉维拉斯县驰名的跳蛙》,一举成名。其后,他陆续发表的几部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王子与贫儿》(1881)、《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4)等,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吐温继承了美国民间的幽默传统,把它运用到文学创作上,加以提高和发扬,使它成为一种战斗的武器。……
[摘自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笑的文学棗外国幽默讽刺小说选》]
第76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提示:
(1)出版机构的发展变化:外资出版机构、官办出版机构、民办出版机构;
(2)新的出版物形态的出现,如期刊、报纸等;
(3)出版物内容的发展变化,从救亡图存到维新变法再到民主共和;
(4)新的印刷设备、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引进和革新,新的印刷企业的出现;
(5)图书形态包括开本、版式、装帧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考点:
☆☆☆☆☆考点33:外国人在华创办的出版机构;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进入史学界一般称为“近代”的历史时期。西学东渐、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共和民主,无不对中国近代出版产生深刻的影响,各类出版机构也应运而生。上海作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出版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近代的外资出版机构主要由外国传教士开办。外国传教士对中国出版的影响,早在明末已开始,如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合译出版《几何原本》。外资直接在中国办出版机构是在六口通商之后。此前虽有英华书院(1814年成立于马六甲)、华英书院(1838年成立于新加坡)从事出版中文宗教读物,但都是在海外华人聚居地注册的。
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近代出版印刷机构,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上海成立的墨海书馆。该书馆先后由麦都思、伟烈亚力主持,聘王韬为编辑,翻译出版了《几何原理》、《代微积拾级》、《谈天》、《博物新编》、《大英国志》等自然科学、社会历史以及宗教书籍。书馆首次在中国引进了西方印刷机械和铅活字排版技术。从1843年起,在上海出现了一批由外国传教士主持的教会出版机构或外商出版机构,如土山湾印书馆(亦称“土山湾印刷所”)、美华书馆、申昌书局(申报馆)、点石斋书局、益智书会(即学校教科书委员会)、图书集成局、广学会等。
这些出版机构在宣传宗教教义的同时,译印出版西方自然科学著作,把许多自然科学知识首次介绍到中国,并出版社会科学著作,向中国人介绍西方的政治和历史。此外,它们还出版了一些报纸期刊(见下文)。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和社会政治的变革。
☆☆☆☆考点34:官办出版机构;
清朝末年,官办出版机构主要是由地方官绅创办的,大致上有两类:
1.地方官书局同治二年(1863年)在南昌设江西书局。同治三年,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后,又以重兴文化为名,奏请设立书局,刊印古籍。随之成立的有金陵官书局(又名“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湖南官书局(又名“思贤书局”)、湖北官书局(又名“崇文书局”)、广雅书局等。这些书局多仍用雕版印刷,刻印传统古籍。其中金陵官书局由莫友芝主持,聘请汪士铎、张文虎、李善兰、冯煦等名士校刊,选用善本,故所印各书质量上乘,为学林所重。浙江官书局由俞樾主持,先后刊刻两百余种,选用善本精校重刻,有“局本之冠”之称。广雅书局刊《广雅丛书》等三百余种,藏版多至十五六万片。然而,官书局处此西学东渐、学术日新之际,终为传统经籍刊印之余绪,一息尚存而已。
2.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
这类出版机构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翻译机构,附设于洋务派创办的学校和工厂内。洋务派在与列强的外交活动中,深感若不了解各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便无法与各国交涉,因而希望选派青少年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翻译欧美书籍。
首先是京师同文馆于同治元年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光绪二十七年十二月(1902年1月)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治二年又有上海同文馆的成立。同文馆在培养外交和洋务人才的同时,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书籍,其中以丁韪良的《万国公法》,毕利干的《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影响最大。同治五年,海关税务司在上海设置印务所,九年改名为海关总署造册所,设印刷厂,出版贸易年报、海关统计报告、中外贸易物资介绍以及方便外籍人士学习汉语的双语工具书等书籍。出版物多用中英文对照,所设印刷厂是我国最早具有外文排字能力的印刷机构。
工厂附设的翻译出版机构,有福州船政学堂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而尤以后者为著。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于同治七年,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官办翻译出版机构,先后聘请了59名中外学者翻译西书,出版了一批军事、应用技术、医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方面的著作,以及部分史志、政治类著作,总共20个学科 199种。据梁启超《西学书目表》、徐维则《东西学书录》统计,所译军事著作占全国此类书的一半以上;医学著作完整、系统以及影响之大,独步国内;社科书较少,但如《佐治刍言》、《东方交涉记》、《列国岁计政要》、《日本学校源流考》、《保富述要》等,也都影响很大。
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奏请清廷批准创办上海南洋公学,并于次年正式成立。南洋公学所附译书院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打破了西学教育以使用教会出版物为主的局面。该院出版的《蒙学课本》三编,是我国学校正式使用的第一种新式教科书。
☆☆☆考点35:民办出版机构;
与外资出版机构和官办出版机构同时兴起的,还有一些民办出版机构,它们大多出现在上海。
1.商务印书馆
这时期民办出版机构中最具影响的,是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由原美华书馆的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风池创办,初以印刷为主。1902年,为适应废科举、兴学校之后对新式教科书的大量市场需求,设立编译所,并聘请张元济为所长。张元济主持编译所后,迅即编辑出版了一套新式教科书,10年间销量达30万册,获利至巨。在此基础上,商务印书馆迅速发展,很快成为我国最有规模,集编、印、发为一体,涉足出版、教育、制造等方面业务的综合性大型出版机构。
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出版业务主要有四类:一是大量编印教科书。二是大量翻译介绍西方文化名著,如严复与林纾的著名译作,多由商务印书馆刊行。三是出版新式工具书,早期以双语工具书为多,后来各类品种大增。四是兴办各种期刊。自1903年创办《绣像小说》起,到1914年已有自办期刊6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后来自办期刊又有增加,同时还接受馆外各种期刊编辑部的委托印制出版期刊,两者合在一起,前后多达数十种。
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大多与中国社会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畅销中国数十年。在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中,曾出现短暂的落伍,但迅即赶上。
张元济领导的编译所人才济济。1920年以前,在编译所工作过的有蔡元培、高梦旦、蒋维乔、杜亚泉、陆费逵、孙毓修、沈雁冰、章锡琛、胡愈之等,可说是群贤毕集。
商务印书馆一贯重视印刷,到1924年,已经拥有6个规模很大的印刷厂,其中上海4个,北京1个,香港1个。商务印书馆还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发行体系。至1916年,在全国各地设立分馆与文馆共约50个,同时还在新加坡设有分馆,在汉城、东京、河内等地设有代销处。
2.扫叶山房
杭州、苏州、南京、扬州的刻书机构,在近代上海出版机构迅猛发展的影响下,相形萎缩,其中有的便到上海寻求继续发展的机会。中国出版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民间书坊棗扫叶山房,就典型地反映了这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扫叶山房成立于明末,清初得汲古阁毛晋书版,翻刻流传。先于松江(今属上海市)设书坊刻书,后移至苏州阊门(一说先设于苏州)。所印经史子集及小说、笔记、通俗读本行销全国。随着上海成为全国的出版中心,扫叶山房在1880年于上海彩衣街设分号,将其重心转至上海。不久又在棋盘街设北号扩展经营规模。它还购入石印、铅印设备,以适应生产的需要。扫叶山房老店新开,成为上海很有影响的、以出版古籍为主的出版机构。
3.其他民办出版机构
清末,上海相继出现了一批以出版传统文化书籍为主、用石印技术印刷的民间出版机构,如文瑞楼、同文书局、拜石山房、中西书局(亦称“中西五彩书局”,专事彩色石印)、千顷堂书局、广智书局、广益书局、神州国光社、文明书局,等等。
☆☆☆☆☆考点36:近代出版物的变化;
中国近代是社会激烈动荡,中西学术、新旧思想猛烈碰撞的时代。近代出版业通过自己的最终产品棗出版物,反映了这一历史过程,同时也走出了传统图书出版的窠臼,使出版物的品种和数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近代时期,传统出版物渐趋衰退,国外新的出版物形态渐为国人接受,并逐步成为主要的出版形式。
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它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办,用木版雕印,主要在南洋华侨中免费散发;国内最早创办的具有现代涵义的中文期刊,是 1857年在上海创刊的教会刊物《六合丛谈》。此外,也有学者认为,苏州长洲人唐大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开始纂辑出版的《吴医汇讲》已经是期刊。这一时期相继出版的主要刊物还有:1868年教会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年改名《万国公报》,广学会成立后,成为广学会的机关刊物,是外国传教士所办最有影响的一种刊物;1872年英商《申报》馆创办的《瀛寰琐记》,是中国第一种文艺刊物;1896年创刊、由梁启超任主笔的《时务报》,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以时事政治为主的综合性刊物;1900年由杜亚泉创办的《亚泉杂志》,是国人创办的第一种自然科学杂志;1904年由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杂志》,是中国近代出版时间最长、最具影响的综合性杂志;1906年上海书业商会创办的《图书月报》,是中国第一种出版专业杂志。在20世纪初短短的10年中,在上海地区陆续创办的刊物达160余种。
报纸在中国大量出版发行,也是近代出版的一大特点。报纸作为一种国外传入的新的传播媒体,主要是教会及外商办的,上海、天津、北京、汉口、广州、福州以及东北等地均创办了一批以中国人为阅读对象的中文报纸,如《上海新报》(1861,上海)、《申报》 (1872,上海)、《时报》(1886,天津)、《字林汉报》(1893,汉口)、《闽报》(1897,福州)、《顺天时报》(1901,北京)、《协和报》(1901,上海)《盛京时报》(1906,奉天)、《全闽新报》(1908,厦门)、《芝罘日报》(芝罘)、《岭南新报》(广州)、《燕都报》(北京)、《关东报》(旅顺)、《盛京报》(沈阳),等等。其中由英商美查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久、最有影响的一份中文报纸;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49年停刊。《申报》馆在办报的同时,还出版大量图书,其光绪年间出版的《申报馆丛书》收书300余种,内容包括小说、艺术作品、尺牍等。申报馆是近代中国很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之一。
图书出版方面,除了注重出版维新派、革命派著作及各类翻译著作外(详见下文),教科书渐次成为一大支柱。20世纪初,随着科举制度的改革和新式学校的兴起,社会对教科书的需求大增。南洋公学、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藻文书局、广智书局、乐群书局等,都纷纷推出各自的教科书,以适应学校教学的需要,其中尤以南洋公学、文明书局、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最具影响。教科书从诞生起,就成为各出版机构经营的重点,其市场占有率直接影响到一些大出版机构的盛衰。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出版业务中,能适时跟随局势的发展,于1904年即推出《最新教科书》。该教科书分初小、高小和中学三类,由张元济、杜亚泉、庄俞、黄英等人撰写,推出后广受欢迎。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的教科书体例后为清学部认可,并被纳入学部颁布的初、高小暂用教科书目与中学暂用书目。商务印书馆的教科书逐渐成为国内各学校首选的教材。
☆☆考点37:近代出版物的主流;
倡导救亡图存、维新变法和民主共和是近代出版物的主流。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国的落后,认识到政治改革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于是就积极介绍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和政体,以学习外国之所长。最早的代表人物是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林则徐是中国近代最早组织人员翻译西书的人。当他抵达广州后,即在衙门设立译馆,招募受过英文教育的华侨和通晓汉文的外国传教士,编译外国时事、法律、军事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根据英国《世界地理大全》编译的《四洲志》,向国民介绍了世界情况。林则徐谪戍伊犁途经镇江时,又将数万字的《四洲志》资料交给魏源,嘱托魏源将其整理扩编。魏源对这些资料作数次增补后,于咸丰二年(1852年)出版《海国图志》100卷。康有为说,他是从读此书开始而认识西方世界的。梁启超更将自己“新思想之萌蘖”的“因缘”归功于《海国图志》。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他政论文的汇编,是当时著名的政治改良论著。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著作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后大量出版。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以及维新派出版的《公车上书记》等书,均广为流传。据当时报刊与广告记载,维新派出版的新书有40多种。《西学书目表》初版2000余册,上市即告售罄。同时还有《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报》等报刊宣传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许多知识分子由此寻求新的道路,于是宣传民主革命的图书大量涌现。据统计,至辛亥革命爆发前,出版革命派图书130余种,最著者有章炳麟《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等。革命派创办的报刊达数百种之多,遍布全国各地,如上海的《大陆》、《苏报》、《国民日日报》、《民呼日报》,广东的《亚洲日报》,武汉的《江汉日报》,浙江的《萃新报》、《杭州白话报》,安徽的《安徽俗话报》,河北的《直隶白话报》,等等。
中国近代出版业忠实记录了中国近代史的演进。维新派、革命派利用图书与报刊传播自己的政治主张,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考点39:西方印刷技术的引进;
中国的雕版印刷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至近代渐为西方印刷技术所代替。这一过程在中国经过了约一百年时间。
19世纪初,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首先在中国引进用铅活字排版的机械印刷。第一部用机械印刷汉字的图书,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编著的《华英字典》六卷,于1815年至1823年逐渐出齐。此后的近半个世纪内,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主要是传教士和外资创办的机构,如墨海书馆、美华书馆、土山湾印书馆、点石斋书局、申报馆等。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和新的生产方式,为书刊印刷提供了新的生产力。如点石斋书局首次引进石印技术,于1878年印制《康熙字典》,首印4万部,第二次印6万部,创当时出版物发行量之最。申报馆引进机制纸印《申报》,并首先使用手摇平版机和单色轮转机。为了使西方印刷技术更加适用于汉字印刷,美华书馆的姜别利作出了两大发明:一是发明用电镀法制造汉字铜模,使字模形象完美、清晰,成为流行几十年的“美华字”。后来这种方法流传到日本,促进了日本印刷的发展。二是发明元宝排字架,将汉字分为常用、备用、罕用三类,于排字木架中间放常用、备用字,两边放罕用字,并按部首排列,大大提高了汉字排版的速度。
随着对西方印刷技术长处的认识不断加深,国人也开始重视采用这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1881年出现了中国人自办的石印局棗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同文书局购入石印机19架,拥有工人500名,专事古籍影印。1891年受清廷委托印刷《古今图书集成》100部,堪称石印出版物中的精品巨制。在石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珂罗版印刷,是德国人J·阿尔贝特于1867年发明的。不过十年的时间,它就传入了中国。1909年,上海文明书局员工赵鸿雪自行试制珂罗版获得成功;1904年该书局又聘请日本技师试验以石印技术印刷彩色版,获得成功,所印古代书画碑帖十分精致。
☆☆考点40:中国印刷企业的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短短十余年时间中,国人自营的机械印刷业迅速发展起来。有财力的企业直接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以发展生产,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如1898年,各印刷企业购进价格低廉的日制仿欧式轮转机;1906年引进单滚筒机;1908年引进铅版印刷机;1915年引进胶印机;1919年引进米利双回轮转机及双色米利机、双面印米利机;1922年引进双色胶印机、滚筒印刷机;1923年引进环轮凹印机;1925年引进彩色影写版印刷设备,等等。
民国时期,一些大型出版机构都自办印刷厂,如商务印书馆、书局、大东书局的印刷厂均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在1932年遭日寇轰炸之前,已是远东综合实力最强的印刷厂,下辖彩印、石印、铅印、铸字、排版校对、照相影印等40多个部门,拥有滚筒机、米利机、胶印机、铅版印刷机、大号照相机等各种机器设备1200余架,工人3000余名。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往往在全国率先采用新技术,配备的印刷设备已大体与西方同步。例如,1912年开始使用电镀铜版;1915年创制仿古活字,引进彩色胶印机;1919年引进米利机;1920年采用直接照相制版法,等等。书局同样重视印刷厂的发展,派员出国考察印刷技术,积极引进先进设备。书局印刷厂下辖10多个部门,有工人1000余名,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印刷厂的我国第二大印刷企业。1932年在九江建分厂,设备之完善号称远东第一。
☆☆☆☆考点41:新技术对图书形态影响;
西方印刷技术的传入对我国图书的开本、版式、装帧形式产生巨大影响,使图书形态逐步发生了变化。
我国传统的雕版印刷图书,开本无一定之规,除巾箱本外,一般尺寸都较大。铅印、石印技术传入后,出版物字体变小但仍可十分清晰。如石印本《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均只有32开大小。小开本便于携带使用,尤其如《康熙字典》这类士子赴考必用之书,印成小开本后深得士子欢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铅印、石印图书已基本统一采用32开或大32开的规格。
图书版式的设计主要取决于主观意愿,技术的影响较小,但变化却并不快。究其原因,可能与传教士最初在华印书为求得中国人的认同而多遵循中国的传统习惯有关。教会印制的一些图书,在很长时期内也都采用直排,版面印有版框,在中缝印“鱼尾”(雕版印刷书籍版面上表示对折位置的一种记号,形状像鱼尾巴)、书名、卷数。国内现存最早的横排本,是1884年点石斋印的《无师自通英语录》,因是双语对照,无法竖排,于是出现了中文从右至左排,英文从左至右排的格式。版式的真正改变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西方造纸技术和装订机械的引进,使图书可以双面印刷,出现了精装、平装的样式。民国时期的图书装帧已完全与世界潮流合拍。但是,传统的线装样式,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图书装帧形式,至今仍保留着,用于一些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图书。
第77题
试题答案:1
试题解析:
内容提要也称“内容简介”、“内容说明”,是对图书或期刊中文章的内容、特点的简要介绍和说明,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一部书或一篇文章作出判断。
容提要大致可以分四种类型:评论型、说明型、梗概型、悬念型。
评论型:概括介绍作品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其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作出评价。适用于各类书刊,尤其是学术理论著作。
说明型:对作品的内容做准确概括或解释说明。一般用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书刊,各种普及读物、汇编书、选本、资料性读物等。
梗概型:简单勾勒故事轮廓,对情节不作过多叙述。适用于小说、戏剧等以情节为主的图书。
悬念型:以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的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常用于少儿读物、科普读物和侦探、惊险小说。
本题例文是说明型内容提要。
考点:
☆☆☆☆考点28:内容提要概述;
内容提要也称“内容简介”、“内容说明”。它是对图书或刊物中文章的内容、特点的简要介绍和说明,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对一部书或一篇文章作出判断。
☆☆☆考点29:内容提要的类型;
内容提要没有固定的格式。不同类型的作品,内容提要的写法也不尽相同,但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而在实际写作中,这四种类型又往往混合使用。
1.评论型。也称“鉴定型”,适用于各类书刊,特别是学术理论著作。比较常见的,是概括介绍作品中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作出评价。写这类内容提要,评价部分要注意符合实际,做到客观公正。
例文:《教育哲学棗问题与观念》内容提要
本书概述了当代教育哲学的研究与发展情况,阐述了人性问题与人的发展观、本质问题与教育本质观、知识问题与教育课程观、方法问题与教学方法观等。材料新颖,观点明确,语言简洁。能引导读者对当代教育思潮发展和教育方面的诸种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摘自辽宁教育出版社《图书总目》]
2.说明型。这是较常见的一种内容提要。一般用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书刊,各种普及读物,以及汇编书、选本和资料性读物等。说明型内容提要有介绍性提要和解释性提要两种。
(1)介绍性提要的写法,是直接说明作品的主要内容,所以要求对作品的内容作准确概括。
例文:《女学部委员访问记》内容提要
本书记述了活跃在我国科技战线上的女科学家成功的历程。她们是第一流的学者、专家、中国科学院的学部委员林巧稚、蒋丽金、谢希德……读者可以从她们各具特色的富有个性的奋斗历程中获得有益的启示:人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如何处理事业和爱情、婚姻、家庭的关系,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该怎样对待……这是一本有血有肉的生活教科书,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启示录。
[摘自海洋出版社出版的本书]
(2)解释性提要并不是给所解释的课题下定义,而是对其应用范围、性质及作品中从哪些方面论述这一课题作些解释说明,从而使读者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例文:《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内容提要
哥德尔定理是现代逻辑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一个转折点,它开创了逻辑发展的新时期。本书对哥德尔定理的背景、内容、证明、定义等作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和塔斯基的形式语言的真理论及图灵机的判定问题理论,已被国际逻辑学界赞誉为现代逻辑的三大成果。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对逻辑学、数学、哲学人工智能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摘自辽宁教育出版社《图书总目》]
3.梗概型。这类内容提要适用于小说、戏剧等以情节为主的图书。要求以极简单的线条,勾勒书中故事的轮廓,但不能对故事情节作过多的叙述,只能就题材、背景、线索、表现手法等作简要介绍。
例文:《暮鼓晨钟棗少年康熙》内容提要
康熙帝七岁登基时,四大辅臣把持朝政,他们借口恢复祖制,几乎全部推翻了顺治皇帝的变革措施。特别是辅政大臣鳌拜结党营私,擅权跋扈,诛杀异己,觊觎皇位,造成政局混乱,民怨沸腾。康熙帝苦读史书,励精图治,逐渐不满辅政大臣的倒行逆施和自己的傀儡处境。在祖母太皇太后的教诲和辅佐下,康熙帝采取各种方式,同鳌拜展开了错综而尖锐的斗争。在康熙帝亲政第三年、年纪不过十六七岁时,鳌拜弑君阴谋暴露,康熙帝一举擒获了他,完全夺回了皇权。
小说规模宏大,情节跌宕,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康熙初年的宫廷生活与社会风貌。
[摘自北京出版社、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本书]
4.悬念型。这类内容提要常用于少儿读物、科普读物和侦探、惊险小说,以提出问题、制造悬念的方式,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但是,悬念不能用得太滥,所提问题要确实能引起人们兴趣才行。
例文:《有趣的地名》内容提要
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不少地名。可是你知道地名是怎么来的吗?你知道各种地名的涵义吗?这本书会告诉你许多与地名有关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还讲了不少地名中的有趣故事。只要打开这本书,相信你会爱不释手的。
[摘自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本书]
>>2017年中国人事考试网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推荐阅读】
2017全国出版专业资格准考证打印时间及入口 打印系统 打印网址:中国人事考试网
2017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时间10月15日 考试教材大纲 2017备考专题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7年全国各地出版资格考试通知 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7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在线题库上线 出版资格考试报考指南 常见热点问题大全
2017年出版专业资格精品VIP班赠送教材;免费邮寄到家:含各章节重要考点、历年常考试题、章节深度训练; 内部资料,导师全程跟踪辅导;在线答疑,跟导师互动,快速解决疑难问题;在线模考,数万道精选试题,覆盖全部考点;考试不通过,重修至通关。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联系速道
>>>>华课网校校出版专业资格强化训练 考点覆盖 互动答疑 在线报名<<<< |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