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机械排烟与机械补风组合的方式的防烟、排烟效果好,不受室外气象条件影响,但系统较复杂、设备投资较高,耗电量较大。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2、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补风系统应直接从室外引入空气,补风量不应小于排烟量的 50%。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机械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0m/s,人员密集场所补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5m/s。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25Pa~30Pa;
(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40Pa~50Pa。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机械加压送风机的余压值应满足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40Pa~50Pa。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采用金属管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 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管道时,不应大于15m/s;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7m/s。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设置要求:
(1)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通室外;
(2)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且应采取防止烟气侵袭的措施;
(3)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层面。当必须设在同一层面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机出风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3.0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0m;
(4)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和 1.50h 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5)当送风机出风管或进风管上安装单向风阀或电动风阀时, 应采取火灾时阀门自动开启的措施。
B 错误,送风机的进风口宜设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下部。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 2~3 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管道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1.00h 的隔墙与相邻部位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1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排烟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该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2.00h 的隔墙和 1.50h 的楼板及甲级防火门与其他部位隔开。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1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走道内排烟口应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 1/2 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其最近的边缘与吊顶的距离不应大于 0.50m。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1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 1.80m。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1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 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0m/s。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1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烟羽流的质量流量大于 150kg/s,或储烟仓的烟层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差小于 15℃时,应重新调整排烟措施。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1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当采用金属风道时,管道风速不应大于 20m/s;当采用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大于15m/s;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10m/s。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1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当建筑物发生火灾时,疏散楼梯是建筑物内部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
教材中没有原文,属于需要掌握的常识问题。
1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50m 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高度小于等于 100m 的住宅建筑,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防烟系统,简便易行。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1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防烟方法,都必须保证它的安全,防烟就是控制烟气不进入安全区域。
实务教材第二篇第十章。
1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 2.00m2。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自然通风设施的设置:
(1)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的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不小于 1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 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 5 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 2m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宜每隔 2-3层布置一次;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 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3)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避难层(间)应设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其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避难层(间)地面面积的 1%,且每个朝向的有效面积不应小于 2.00m2;
(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开启;设置在高处的可开启外窗应设置距地面高度为 1.30m~1.50m 的开启装置;
(5)可开启外窗或开口的有效面积计算应按式(3-10-
1)计算,与自然排烟相关要求相同。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21、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排烟系统吸入高温烟雾,当烟温度达到 280℃时,应停排烟风机,所以在风机进口处设置排烟防火阀,或当一个排烟系统负担多个防烟分区时,排烟支管应设 280℃自动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四节。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C 错误,应为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联动启动该送风系统的风机,而非其他各楼层的加压送风口。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四节。(2016 年真题)
2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火灾确认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能在 15s 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四节。
24、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机械加压送风方式是通过送风机所产生的气体流动和压力差来控制烟气流动的。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2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以及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时,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
(1)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
(2)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
(4)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加压送风时,应使防烟楼梯间压力>前室压力>走道压力>房间压力 ,同时还要保证各部分之间的压差不要过大,以免造成开门困难影响疏散。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27、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28、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为保证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以及人员安全疏散,发生火灾对,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高层建筑内可分为四个安全区:
(1)第一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避难层;
(2)第二类安全区为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
(3)第三类安全区为走道;
(4)第四类安全区为房间。
D 错误,普通电梯间前室不属于安全区。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2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建筑高度大于 100m 的高层建筑,其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设计,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当地下室层数为 3 层及以上,或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 10m 时,按规定应设置防烟楼梯间,并设有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其前室为独立前室时,前室可不设置防烟系统,否则前室也应按要求采取机械加压送风方式的防烟措施。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31、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建筑面积大于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
(2)丙、丁类生产车间;
(3)总长度大于 20m 的疏散走道;
(4)电影放映间、舞台等。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3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1)建筑面积大于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
(2)丙、丁类生产车间;
(3)总长度大于 20m 的疏散走道;
(4)电影放映间、舞台等。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3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建筑高度超过 50m 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住宅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公共建筑不宜超过 50m,住宅不宜超过 100m。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2016 年真题)
3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厂房或仓库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人员或可燃物较多的丙类生产场所,丙类厂房内建筑面积大于 3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2)建筑面积大于 5000m2的丁类生产车间;
(3)占地面积大于 1000m2的丙类仓库;
(4)高度大于 32m 的高层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 20m 的疏散走道,其他厂房(仓库)内长度大于 40m 的疏散走道。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8.5.2。(2016 年真题)
35、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考虑到厂房、库房建筑的外观要求没有民用建筑的要求高,因此可以采用可熔材料制作的采光带、采光窗进行排烟。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3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规定,自然排烟口的总面积大于本防烟分区面积的 2%时,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37、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汽车库、修车库内最不利点至汽车坡道口不应大于 30m。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38、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室内或走道的任一点至防烟分区内最近的排烟窗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 30m,当公共建筑室内高度超过 6.00m 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其水平距离可增加 25%。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3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自然排烟系统是利用火灾热烟气的热浮力作为排烟动力,其排烟口的排放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烟气的厚度和温度,自然排烟系统的优点是简单易行,这里推荐采用比较成熟的英国防火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
可开启外窗的形式有侧开窗和顶开窗。侧开窗有上悬窗、中悬窗、下悬窗、平开窗和侧拉窗等。其中,除了上悬窗外,其他窗都可以作为排烟使用。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2016 年真题)
4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由加压送风口所在防火分区内的两只独立的火灾探测器或一只火灾探测器与一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报警信号(“与”逻辑),作为送风口开启和加压送风机启动的联动触发信号。另外消防控制室可以通过火灾报警控制器直接远程手动开启送风口。根据防排烟系统联动控制原理,当送风机启动时不会联动送风口动作。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九章第三节、第十章第四节。(2017 年真题)
4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满足走廊至前室至楼梯间的压力呈递增分布,余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1)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封闭避难层(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25~30Pa;
(2)防烟楼梯间、封闭楼梯间与走道之间的压差应为 40~50Pa。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2017 年真题)
4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民用建筑的下列场所或部位应设置排烟设施:
(1)设置在一、二、三层且房间建筑面积大于 100m2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设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地下或半地下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2)中庭;
(3)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 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的地上房间;
(4)公共建筑内建筑面积大于 300m2且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房间;
(5)建筑内长度大于 20m 的疏散走道。
中庭不论大小均应设排烟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8.5.3。(2017 年真题)
4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A 错误,挡烟垂壁越低越影响实际的使用空间;B 错误,防烟分区不可跨越防火分区。C 正确;D 错误,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空间内相邻的防烟分区时,补风口位置不限;当补风口与排烟口设置在同一防烟分区时,补风口应设在储烟仓下沿以下。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2017 年真题)
二、多项选择题
1、
【正确答案】 BC
【答案解析】 (1)机械加压送风机的进风口宜直通室外;
(2)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 2~3 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
(3)机械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7m/s;
(4)机械加压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
(5)未设置在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1h。
A、D、E 正确,分别符合上述第 1、4、5 条;B 错误,除直灌式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每隔 2~3 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井道的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间应分别每隔一层设置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C 错误,机械加压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 7m/s。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2、
【正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主要由送风口、送风管道、送风机和吸风口组成。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二节。
3、
【正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机械排烟系统的选择:
(1)建筑内应设排烟设施,但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房间、走道及中庭等,均应采用机械排烟方式。高层建筑主要受自然条件(如室外风速、风压、风向等)的影响会较大,一般采用机械排烟方式较多;
(2)人防工程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①建筑面积大于 5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房间、大厅;
②丙、丁类生产车间;
③总长度大于 20m 的疏散走道;
④电影放映间、舞台等。
(3)除敞开式汽车库、建筑面积小于 1000m2的地下一层汽车库和修车库外,汽车库、修车库应设置排烟系统(可选机械排烟系统);
(4)机械排烟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独立设置;
(5)建筑高度超过 50m 的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住宅排烟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公共建筑不宜超过 50m,住宅不宜超过 100m;
(6)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和机械排烟方式,因为这两种方式相互之间对气流会造成干扰,影响排烟效果。尤其是在排烟时,自然排烟口还可能在机械排烟系统动作后变成进风口,使其失去排烟作用。
A、B、C、D 正确,分别符合上述第 1、2、6、3 条;E 错误,同一防烟分区内不应同时采用机械排烟方式和自然排烟方式。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三节。
4、
【正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根据烟气上升流动的特点,排烟口的位置越高,排烟效果就越好,因此排烟口通常设置在墙壁的上部靠近顶棚处或顶棚上。
实务教材第三篇第十章第一节。
2020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题库(模拟试题/真题)下载 | |||
模拟考场 |
章节练习 |
历年考题 |
每日一练 |
在线模考测试 |
专项突破练习 |
原题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新试题 |
点击试用 | 点击试用 |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