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
资讯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住院医师 >> 辅导资料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辅导资料:医学伦理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辅导资料:医学伦理学

来源:中华考试网   2018-01-18  【

   医学伦理学

  一、医学伦理概述

  现代医学面临的两大冲击:技术的冲击(医学科学和技术任务解决“能够”或“不能”,伦理学的任务面对“应该”或“不应该”);市场与经济的冲击。

  1、临床医学伦理学的核心: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权利。

  2、医学伦理学的核心:生物医学伦理学的根本问题就是探讨生物医学科学发展中人的价值问题。对医学实践中人的价值的思考便是医学人文精神的着眼点。

  3、完整人的医疗应该是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即全方位对病人身心照顾,“人文-生物医学模式”,是以完整的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是人性化、道德化的临床医疗。

  4、医学与医学道德的联系:医学道德是医疗实践的产物(医疗职业的内容和实践是医学道德形成的基础);医学道德是医学的内在特征(医生有义务促进任何病人的健康);医学道德难题(两种形式:一些根据表明某一行为道德,而另一些根据表明这一行为不道德的,均非决定性的;根据道德,他或她应该或不应该做某一事情的动机是无可指责的。解决医学道德难题是现代医学伦理的核心问题)

  5、医学伦理学含义:属于应用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理论在医疗卫生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作为伦理学分支。根据道德规范的理论体系,医学伦理学可作为应用规范伦理学的分支。医学伦理学离不开伦理学理论的指导,医学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的分支,是一般伦理学理论在医疗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作为理论医学的一部分ƒ作为医学人文学的组成。

  生物医学伦理学范围:经历了3个阶段,即医务伦理学(医疗职业内,如医患关系);生物医学伦理学(整个卫生保健,并不局限于医患关系);生命伦理学(21世纪,成了全社会、全人类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成了当今社会最关注的道德哲学)

  生命伦理学范围归为4个方面:医疗卫生专业中的伦理学问题,如医患关系的道德;生物医学和行为研究,如人体实验、行为控制伦理问题;广泛的社会问题,如公共卫生事业、人口控制的道德问题;人类生命以外的动物、植物的生命,如动物试验。前两者可以说是医务伦理学(传统医学伦理学)与生物医学伦理学的内容,后两者则是生命伦理学扩大的范围。

  二、医学伦理学理论与原则

  6、医学人道主义 一般意义上说,人道主义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和准则的哲学或伦理思想。

  含义: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和病人的健康价值(包括病人的权利、尊严、自主、利益等)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和观点。是医学伦理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内容。

  ‚内容:主要内容是同情、关心、爱护病人,平等、负责地对待病人,概括说就是尊重作为人的病人(尊重病人体现在:尊重病人生命及其价值;尊重病人人格;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

  7、结果论(目的论):关注的是行为的结果,或一行为应达到一定的目的。主要代表是边沁和穆勒的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任何人都应使自己的行为给影响所及的每一个人带来最大的好处。这一理论认为,无法为所有的行为制定什么规则,因为人们每时每刻所处的环境,条件都不相同,应根据所处的具体情况,选择可能带来最大好处的行为。

  长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相当的灵活性。 短处:很难判断好坏;缺乏规范的道德理论,很难被掌握。

  ·规则功利主义:人们应该遵守能给一切有关者带来最大好处的规则。规则制定来源于功利观点,即规则应符合多数人的利益,如此,按规则去做的行为便是道德道德行为。

  长处:克服了行为功利主义的随意性。 短处:制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很难;规则制定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却容易忽视对少数人不利的后果。

  非结果论:它的道德理论基础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某种道德义务。主要理论是义务论或者道义论。其道德体系的根本原理是绝对命令。主要代表者是康德。

  绝对命令有两种表述形式。第一种形式:一个人的行为符合一切人所能奉行的规则,这一行为是道德的;反之,一个人的行为规则不能为一切人所奉行,那么这一行为就是不道德的。第二种形式:一个人在某一行为中不把任何人单纯看作手段,而看成是行为的目的便是道德的;反之,是不道德的。

  8、医学伦理学四大原则及其应用的主次序列变化

  ①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 含义:不仅是生物医学伦理学也是一般伦理学最基本的原则。包含两层意思: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尊重生命的价值。这两层含义体现了结果论与非结果论在这条原则中的结合。

  生命价值= 生命质量×治愈率×预期寿命×医疗需要×社会需要 ÷ 代价

  ②有利与无伤原则:一个行为的动机和结果都应对病人有利,而且应避免对病人的伤害。即医务人员为病人尽义务既要有利于病人,而且还不能伤害病人。

  ·一些对病人有利的诊疗措施常伴随对病人的伤害作用。(使用最优化原则,以最小损伤获取最大利益。)

  ·一些医疗行为对病人的有利作用和伤害作用均衡,或无法确定有利与无伤哪个为主。(使用双重效应原则)

  ·对病人没有直接利益,但可能会有一定的伤害。如医学实验研究。

  医疗伤害有技术性伤害、行为性伤害和经济性伤害等。

  ③尊重与自主原则

  尊重原则是一条基本的道德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对人应该尊重。通俗地说就是把人当人来对待;引申说就是人与人应相互尊重。狭义的主要是指对人的人格的尊重,如礼貌待人、不侮辱人等;广义的包括尊重人的权利,即尊重个人的自主权等。

  自主原则承认每个成年的、具有健全思维能力的人都有权决定其自身的行为。在医疗领域中,自主原则是指在医疗活动中病人有独立的、自愿的决定权利。

  尊重与自主原则的应用:知情同意、保密与隐私。

  亲属同意代替病人同意在中国临床工作中比较普遍。文化背景:家长主义的影响;儒家亲情主义的作用;儒家思想中忽视主体性的产物。

  ④公正与公益原则

  公正,这个古老的伦理学范畴,作为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对于公正概念,人道主义和功利主义有不同的解释。人道主义者认为人是平等的,因此利益分配也应等同;功利主义认为由于人的地位、功绩不同,因此应不同对待。总之,有一种道德理论就可能有一种公正观。概括起来说主要有基本权利说、契约说和社会效益说等几种不同的学说。

  公益原则:公益来自与公正。公正不仅是个人的美德,更是社会性事业的美德。它要求公平合理地对待每一社会成员,公益论其实质便是如何使利益分配更合理,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它体现了更大意义和范围上的公正。公益论要求医务人员将对病人的责任同对社会、他人、后代的责任统一起来。

  生物医学伦理原则的具体应用:①原则的主次序列:一般主次序列按: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是最基本的,其次是有利与无伤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解决具体问题时注意原则应用中的统一;原则主次序列变化;原则应用的结果。②双重效应原则用于:一行为的目的是好的,而且也可以带来明确的良好效应,这是行为的直接效应;同时也会伴随不可避免的伤害或副作用,这是行为的间接效应,而不是此行为的目的,那么可以认为这类行为是道德的。

  双重效应原则必须符合:行为的目的必须是指向第一效应,即行为者的动机必须是好的;作为行为受益者从第一效应得到的好处必须大于第二效应(负效应),这里需要用价值分析来权衡利弊。

  三、现代医患关系与伦理学

  9、含义:狭义的医患关系是特指医生与病人关系的一个专门术语。广义的“医”不仅仅指医生,还包括护士、医技人员以至管理人员;“患”不仅仅是指病人,还包括与病人有关联的亲属、监护人、单位组织等群体,尤其当病人失去或没有行为的判断能力时,与病人有关的人群往往代表患者,充当其监护人。由此可见,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的关系。

  10、内容: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不是关于诊疗实施本身医生与病人的相互关系,而是关于医患交往中的社会、伦理、心理方面的关系。通常说的服务态度、医疗作风等就是这方面的内容。

  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是指在诊疗措施的决定和执行中,医务人员和病人的相互关系。譬如说,与病人讨论治疗方案,诊疗实施前征求病人意见并取得同意,这些均是医患关系的技术性方面,即与医疗手段实施本身有关。

  11、医患关系的模式:对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作概括描述的首推萨斯——荷伦德模式。此模式是1956年萨斯和荷伦德在《内科学成就》一书中发表的《医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医患关系的类型:主动被动型(麻醉、急救创伤),指导合作型(急性感染),共同参与型(多数慢性疾病)。

  12、 医患关系特点:医患关系的技术化(与传统医患特点相对应的3个方面:医患关系物化的趋势、医患关系分解的趋势、病人与疾病分离的趋势)、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

  13、 医生的角色及作用:医生是治疗疾病的职业。其职业优势是由作用的特殊性、技术的复杂性、权利的独立性所决定的。优秀医生的条件:①技术高明②对患者亲切关怀,耐心解除疑惑③有高尚医德修养④注意到医疗躯体⑤能博得患者充分信赖⑥不是赚钱主义的医商。

  临床医生的任务: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包括解除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舒适并得到安慰等内容,即使病不可救药,但对病人还要给予医疗照顾。

  医患冲突:是一种医患之间的矛盾状态,存在于任何医患关系的始终。即使医患关系比较完满,并不意味着冲突就不存在。其原因有:服务态度问题、医疗事故和医疗差错、满足病人要求问题。

  病人的信任问题:医生方面:道德修养、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生理差别、知名度等;病人对医生方面:心理因素和认识偏差。

  四、病人权利

  14、 病人权利是指病人在医疗卫生中应享受的在法律上认可或伦理学上可得到辩护的要求或利益。

  其内容有:病人享有必要的和相应的医疗与护理的权利‚病人参与医疗和对疾病认知的权利

  ƒ病人享有医疗自主和知情同意的权利④病人享有保守个人秘密的权利

  ⑤病人享有拒绝治疗和实验的权利⑥病人有监督自己医疗权利实现的权利。

  精神病人权利:首先是其尊严和人格被尊重的权利;享有与一般病人等同的、无条件的医疗权。强迫性治疗措施是被严格限制在病情需要、病情较重,对他人可能造成危害的情况下。

  艾滋病病人的权利:尊重原则是对待艾滋病人的首要原则。

  15、医生义务:就是在全部的临床医疗工作中,医生都应无条件地忠实于病人的权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每一件事来治疗病人的疾病,增进病人的健康。同时,每个医生还必须承担对他人、社会的责任,增进公众的健康,促进社会的发展。(双重的义务)

  医生义务的内容:医生对病人的义务(治疗的义务,解除痛苦的义务,解释说明的义务,保密的义务)尊重是医生对病人最基本、最重要的义务内容;医务人员的社会义务(宣传、普及医学科学知识的义务,发展医学科学的义务)

  医生权利的特征:独立的、自主的。

  医生权利与医生义务的关系:首先,医生的义务是医生行使权利的前提;其次,要对病人尽义务需保护医生权利的完整性,任何医疗之外的因素都不能干扰医生独立、自主的使用其权利。

  医生权利与病人权利的关系:首先,医生权利和病人权利是一致的,而且医生的权利服从病人的权利;其次,医生的权利和病人的权利也可能不一致,这是由于病人权利与医生义务冲突时造成的。

  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的关系:总体上是一致的,但也常发生矛盾,如病人有权拒绝治疗,这就涉及到医生的特殊权利——医生干涉权。

  16、 父权主义:也称家长主义,是指为了另一个人本身的权益而不考虑或限制他的愿望和自由的行为和意志。

  17、 医生干涉权:在医学伦理原则指导下,医生为病人利益或为了他人和社会利益,对病人自主权进行干预和限制,并由医生作出决定的一种医疗伦理行为。是从除了维护病人利益以外的社会、公共利益考虑的父权主义。如拒绝治疗‚讲真话ƒ保密④行为控制。

  五、知情同意

  18、 知情同意,也称知情许诺或承诺,指为病人提供其作出医疗决定所必需的足够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由病人作出的承诺。

  19、伦理意义: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ƒ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20、知情同意在临床医疗和医患关系的应用中,具有义务性、意向性、自愿性3个方面的伦理特征。

  21、知情同意的伦理条件

  ①知情的条件:医生动机和目的完全是为了病人的利益;有自主能力的病人有知情的自愿要求;医生向病人提供让其作出决定的有关病情的足够信息;医生向病人做充分必要的解释说明。

  ②同意的条件:《纽伦堡法典》病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病人有同意的合法权利;病人对作出明智的决定有充分的理解力;病人有作出决定的充分知识。

  22、具体问题:提供信息的限度‚代理人同意(选择代理人同意的顺序是家属、亲戚、朋友、单位领导)ƒ治疗特权 (急诊急救时)

  23、亲属同意:是知情同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些病人由于缺乏作决定的自主能力,在涉及医疗判断、医疗方案的选择或决定时,在医生向病人和亲属说明有关医疗的好处、危险性和可能发生的其他情况等信息之后,由病人亲属为病人作出同意或不同意这种治疗的决定。包括婴幼儿病人、智障者、未到法定年龄的青少年病人、正常成年病人、其他情况。尊重和强调病人的自主权是未来医学和医患关系的立足点。

  六、医疗保密和讲真话

  24、医疗保密概念:医疗人员在医疗中不向他人泄露能造成医疗不良后果的有关病人疾病信息的信托行为。其伦理学意义体现在:体现了对病人权利、人格和尊严的尊重;是维系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和取得病人信任及主动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一项必要的保护性防治措施。

  25、医疗保密内容:主要是为病人保密(病人不愿向外透露的诊疗信息、生理缺陷、病史及不愿外界知道的与治疗无关的一切个人隐私)、对病人保密、守医生秘密(医生或别的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及医疗差错等情况一般不应当告诉病人)。

  应用的条件和范围:与病人自身健康利益相冲突;与无辜第三者利益冲突;与社会利益冲突;法律的要求可以使保密成为例外;医疗本身的需要往往使保密的情况发生变化。

  26、讲真话的伦理争议:不赞成讲真话的观点(认为当不向病人说真话符合病人最佳利益时说假话或隐瞒病情时必要的。病人不能真正理解医生告诉他的东西;在病人情况不佳时适当隐瞒真情,增强信心和争取好转;病人需要正面的鼓励),赞成讲真话的观点(这是病人的权利要求;绝大多数病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即便是坏消息;当病人知情后,反而能积极配合治疗,消除疑虑和恐惧,增强治疗的信心,有利于治疗;不了解治疗的副作用或痛苦,那么一旦发生这些情况时病人无思想准备,他会抱怨医生,甚至会拒绝治疗;告诉不治之症病人的预后,可以让病人对余下不多的时间作充分的调整和利用),折中观点(关键在于是否伤害了病人,所以应尊重病人,让他们决定自己想获悉什么情况。重要的是不能从心理上伤害病人,要做到:要认真倾听病人诉说;既不要拐弯抹角地回答病人问题,又不要令病人难以忍受;不要把真情强行告诉没有心理准备的病人;不要使用医学术语来回避实际情况;解释和回答病人问题时应逐步地或多次地进行,且语言要亲切,态度要温和)

  27、 讲真话的原则:关键在于如何对病人讲真话,这就是讲真话的艺术问题。

  讲真话原则的重要方面:对患不同疾病的病人讲真话 ‚对不同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的病人讲真话 ƒ对不同心理特征的病人讲真话。

  七、临床技术运用伦理学

  医疗技术两重性:技术方面,指医疗技术自身的正作用和副作用;非技术方面:即在技术应用中由于社会、心理、道德、经济等因素影响作用下而产生的两重性。

  医疗技术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医源性疾病的增加(用药、手术、麻醉、各种辅助检查),医患关系的物化趋势(医疗技术代替了以往医生在诊断、治疗中与病人直接、密切的心灵沟通),医疗行为客观化的趋势(物化的医疗技术往往把整体的人理解成一个个器官,降低了人的价值和尊严,削弱了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医药资源和卫生经费的浪费(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28、 临床技术运用的最优化原则(最佳方案)

  在诊疗方案的选择和实施中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效果的决策。

  意义:使临床诊疗中医学判断与伦理取向的协调统一,实现对病人诊疗最完美的结果。包括积极获取最佳疗效(最佳疗效指诊疗效果在当时当地医学发展实际水平看是最佳的)、确保诊疗的安全无害(在疗效相当的情况下,应选择最安全、最少伤害的诊疗方法)、竭力减轻病人痛苦、力求降低诊疗费用。

  29、 滥用药物的伦理分析:

  滥用药:临床上违背医药学原理,或不符合病人病情及生理病理状况的用药。

  ‚直接后果:药源性疾病增多,药物性依赖增多,医药资源浪费。

  ƒ滥用药物原因 :医生源性(忽视病人用药史及特异体质;忽视药物相互作用及配伍禁忌;误用;用法不当;剂量不当;用药种类过多),病人自身源性(久病乱投药;迷信偏方、昂贵药;不遵医嘱乱用药),社会及经济源性。

  30、 用药的伦理思想和伦理原则:临床用药必须以拯救和维护病人的生命、治疗疾病、解除痛苦、促进病人身心健康为基本宗旨,符合这一宗旨的用药就是符合道德的用药。这一宗旨本身就贯穿了临床用药中动机和效果、目的和手段统一的辩证伦理思想。

  道德的用药就是达到动机与效果,目的与手段的完整统一。临床用药应以科学和伦理学为基础,按最优化原则用药。用药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严格掌握适应症、安全有效、用药个体化、合理配伍、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一致性。

  31、辅助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越来越大,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充分的肯定。不少医务人员过分依赖和迷信辅助检查。局限性:不恰当的常规,不必要的精确,虚假的客观性,多余的检查。

  辅助检查的伦理规范:必须是确实需要的;优化辅助检查的项目和程序;对有害或者对病人产生不良影响的检查做到知情同意;客观估计辅助检查在诊断中的意义。

  32、 手术治疗的特点:不可避免的损伤性、特殊的技术性、治疗的协作性。

  33、 手术治疗的伦理学选择:外科医生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包括严格掌握适应症、最佳术式选择、手术过程做到病人知情同意。

  34、 手术治疗的医疗缺陷:是医疗工作的质量缺陷,是指医疗效果的不理想、不完满状态。

  计划性缺陷:是指在一定的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水平条件下,对某些疾病还难以找到理想的治疗方法,尽管经过医生的多种努力,仍免不了死亡、残疾和某些严重并发症,劳动能力不能完全恢复或丧失等后果的医疗质量缺陷。

  意外性缺陷:指对某些疾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尽管手术医生竭尽全力,认真负责,但由于病情复杂,或由于病情急剧变化,出现了超过手术治疗计划之外的、意想不到的情况,造成轻重程度不等的医疗缺陷。

  过失性缺陷:指由于手术医生的过失造成的医疗缺陷。分为工作失职、粗心大意、不负责任而给病人造成痛苦或不幸,如阑尾炎手术误扎输卵管造成不育,必须追究道德和法律责任;医生技术水平差、手术操作不熟练而对病人造成痛苦和危害的医疗缺陷,要承担道德责任。

  八、医学研究和人体试验

  35、 医学研究的道德责任从根本上确定或评价医学研究的善与恶,制约和影响着医学研究的行为路线,研究的方式、方法。是医学工作者从事医学研究所要追求的病人、公众和人类健康最终利益的根本保证。

  道德要求:崇高的研究动机和目的;坚持实事求是和诚实的原则。

  36、 人体实验:是以人体为受试对象,用科学的实验手段,有控制地对受试者进行研究和观察的医学行为和过程。不仅是医学的起点,也是医学研究的最后阶段。

  其伦理原则:①知情同意原则;人体实验合不合道德性的第一区分标准就是这一试验是否取得了受试者的知情同意。②有利无伤原则;必须以维护病人利益作为根本的前提。③医学目的原则;实验的直接指向和目的是在宏观上发展医学,积累医学知识,为人类的健康服务。④实验对照原则;是现代人体实验的一个科学原则,也是一个道德原则。要求实验对照做到分组的随机化,做到对照组、实验组的齐同性、可比性和足够的样本数。方法是安慰剂和双盲法。

  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成员不少于5人,任期5年,可以连任。

  37、 人体实验道德的国际宣言:《纽伦堡法典》其基本精神是:a. 绝对需要受试者的知情同意;b. 实验对社会有利,又是非做不可的;c. 人体实验前先经动物实验;d. 避免给受试者带来精神的和肉体的痛苦及创伤;e. 估计受试者有可能死亡或残废的,不准进行实验;f. 实验危险性不超过人道主义的重要性;g. 实验应精心安排,采取一切措施,杜绝发生伤残;h. 实验必须由受过科学训练的人来进行;i. 实验期间,受试者有权停止实验;j.实验过程中发现受试者有可能伤残或死亡时,应立即停止实验。

  九、辅助生殖技术

  38、 辅助生殖技术的概念:指用现代生物医学知识、技术及方法代替自然的人类生殖过程的某一步骤或全部步骤的过程。其道德评价的主要标准是能否对人类发展带来实际的好处,为社会及大多数人谋利益。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和无性繁殖(生殖性克隆)

  39、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原则:严格医疗机构的准入资格制度;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应用范围;保密制度和互盲原则;严格管理并确保生殖质量;确认辅助生殖技术关系人的法律地位;尊重关系人各方知情同意并签署法律契约文书。

  十、高科技技术

  40、 高科技技术概念:是现代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概念,主要指应用于临床的高医学技术。是综合利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在人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或基因水平对疾病病因和机制、形态和功能的变化等进行系统研究,从而达到对某种疾病进行有效诊断或治疗的新方法。具有高效性、多学科合作、费用昂贵等特点。其价值包括科学价值、社会价值、道德价值。伦理问题:医疗资源的分配;代价和生命质量;与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冲突。

  41、 器官移植:是用一个具有完好功能的器官置换一个人由于疾病等原因损坏而无法医治的脏器,来抢救该病人生命的治疗方法。

  其伦理问题:就是围绕器官移植中科学死亡标准、生死观、价值观和义利观而展开的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冲突。①供体器官商业化;②病人的选择;医学标准是器官移植选择病人合目的性、合伦理性的客观评价标准,无可替代。③宏观控制;④活体肾移植;活体亲属间的肾供给将不再有任何的伦理学理由,法律也应予以限制。⑤其他问题:器官的置换会不会影响人格或个性。

  42、 基因治疗:是以分子遗传技术为基础,将克隆的正常基因序列(目的基因)导入该基因有缺陷的患者体内,使导入的基因发挥作用从而纠正、替代缺陷基因,以改善或恢复这种基因的正常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其伦理限制:体细胞基因治疗(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生殖细胞基因治疗(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已经对某疾病相应的体细胞治疗有了多年经验,并且是安全有效的;已有足够数量的动物实验证明此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是可靠的、安全的及可重复的;病人对这种治疗方法表示知情同意;大多数公众已了解并赞成这种治疗;社会有相应有力的管理和法律手段防止滥用)、增强基因工程(不属于治疗性)

  十一、生命的本质特征与价值

  43、 生命的本质特征:是意识或是自我意识,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本体。是建立在人的社会、文化、历史存在的基础之上的。

  44、 生育控制概念:指对人的生育权利的限制,包括对正常人生育权利的限制和异常特定人的生育权利的限制。其伦理依据:生育控制符合控制人口数量的要求;生育限制符合提高人口质量的要求。

  45、 优生学的概念:是运用遗传学原理来改善人群的遗传素质的科学。包括预防性优生学(又称消极优生学,防止劣质人口出生,如婚检、避免近亲结婚、孕期保健、优生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人工流产等)和演进性优生学(又称积极优生学,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基因工程等)。

  46、 性别选择的概念:也称性别控制,是在生殖阶段或过程中运用现代医学技术有目的的控制、选择后代男女性别的技术和手段。其意义:控制伴性的和受性别影响的疾病或遗传性疾病;积累有关生殖知识;直接或间接促进家庭幸福、降低出生率。

  47、 严重缺陷新生儿分类:遗传因素和非遗传的致畸因素(母体患病)。其处置的伦理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医疗保密原则。处置方式:被动安乐死(自然死亡)、主动安乐死。

  十二、死亡的概念、文化和伦理学

  48、 死亡的本质是个体自我生命的终结,是自我意识的消失,即死亡是个体存在的自我消失。

  49、 脑死亡的哈佛标准:①不可逆的深度昏迷,即病人完全丧失了对外部刺激和身体内部需求的所有感受能力;②自主呼吸停止,即人工呼吸时间停止3分钟仍无自主呼吸恢复的迹象,视为不可逆的呼吸停止;③脑干反射消失,即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眼运动反射(眼球-前庭、眼球-头部运动等)均消失,以及吞咽、喷嚏、发音、软腭反射等由脑干支配的反射一律丧失;④脑电波平直或等位。凡符合以上标准,并在24小时或72小时内反复多次检查结果一致者,即可宣告其死亡。服用过镇静剂、低温(<32℃)或其他代谢原因导致的可逆性昏迷除外。

  50、 脑死亡标准的道德意义:①使死亡标准更趋于科学化,首先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上。(脑死亡不可逆,并且在脑死亡之后 机体各个器官不久都会死亡,人的生命特征立即消失,大脑是目前不可置换的具有主宰意义的器官。) ②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③使更多的人得以新生;有助于缓解供体器官短缺的情况,使更多病人得以救治生存。

  51、 临终关怀的伦理学背景:帮助临终病人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纳死亡;以同情心对待濒死病人;尊重濒死病人的权利;满足濒死病人的意愿;重视濒死病人的生命品质,维护濒死病人的生命尊严。

  52、 对临终病人的责任:控制症状和减轻痛苦;帮助病人接受死亡的事实;掌握说明病情的最佳方式;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照顾好病人的亲属。

  53、 安乐死:主动安乐死,指医务人员或其他人在无法挽救病人生命的情况下采取措施主动结束病人的生命或加速其死亡过程。 - 自愿自己执行的。 - 自愿他人执行的。 - 非自愿他人执行的 以生命不再有意义为前提。被动安乐死:指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一切治疗措施,使其自行死亡。 - 自愿 垂死病人有心愿; - 非自愿

  十三、卫生政策和卫生资源分配

  54、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55、健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适应人类健康需要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人人健康的理念出发,弘扬道德精神,规范人的行为,促进人的健康的一门学问。

  56、卫生政策制定的伦理道德基础:决策者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道德态度和基本的健康道德价值定向。

  57、卫生政策分析的道德评价:合理性评价(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一致,体现人民最根本利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情实性评价(符合国情、民情);适宜性评价(人民群众的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效用性评价(获得的利益大小)

  58、卫生政策实施的道德保障:提高实施政策人员的健康道德责任感;充分利用道德舆论和道德传统的影响作用;充分发挥道德的协调功能。

  59、卫生资源分配的伦理原则:公益性原则(最基本),公平性原则(按需分配),效益分配原则,价值性原则(人的生物学生命价值和人的社会学生命价值)

纠错评论责编:zhenzi
考试题库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