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了成本构成项目和成本核算方法及成本管理观念。成本管理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管理方法,强化成本控制的战略。即:在分析信息时代对成本影响的基础上,寻求成本核算的最佳方法,利用成本的有关资料,站在战略视角来分析、选择、优化企业战略的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信息时代对成本的影响
(一) 对成本构成项目的影响
在过去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企业产品生产还是处于以人工为主的加工方式,产品生产分为若干生产步聚或分散的不同的生产部门进行。从成本项目看: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项目,其中前两项主要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活动,而且占成本绝大部分,制造费用是指基本生产车间服务于产品活动而发生的折旧费、工资费、办公费等项目,占成本很小的一部分。从再生产过程上看: 过去产品的成本主要发生在生产过程,生产成本就是成本,成为人们公认的惯例。从成本计算方法上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直接归于不同的产品。制造费用所含的内容先归于不同的部门,然后再选择一定标准进行分配,从而汇总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信息时代。生产的要素不再局限于资本和劳动力。对知识、信息、人才等智力资源的占有和投入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成本项目的多年一贯制,已严重影响成本计算的结果,导致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受到质疑。信息时代,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费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决定,不完全是生产过程的计算和管理所能控制,而且其占成本的比例越来越小。直接人工费更因生产的自动化缩小甚至消失。相反,采用高新技术而支付的使用费,采用先进设备的折旧费, 因影响环境采取相应措施应支付的环境保护费,因信息资源共享而支付的信息使用费,因从事产品研究与开发而支付的人力资源费等等。这些项目有的记入制造费用,有的记入管理费用。究竟在制造费用还是管理费用或者单列成本项目怎样核算,是成本理论工作者急待研究的问题。
(二) 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影响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其中,品种法是指以各种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是指以各种产品及各种产品所经过的各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是指以各批产品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们均受成本计算对象的制约,而成本计算对象取决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如今,随着生产的逐步完全自动化,生产特点与过去
大不相同,产品顷刻间就可制造完成。分步骤、分批别计算成本已不十分重要,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向产品设计阶段、存货管理阶段、销售方面拓展,成本的计算方法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首先,费用要素的分配方法不合理。如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一般按生产工时为标准进行分配,有的部门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有的属于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其费用的发生与生产工时的相关性不一定很强。对于制造费用,一方面包含的内容繁杂,并且金额较大,依据重要性原则,单列成本项目核算较为妥当。另一方面,费用分配标准太具有主观随意性,显失公允。
其次,成本核算方法过于复杂。如分步法,既涉及费用要素在各产品、各步骤之间分配,也涉及产品的成本在步骤间的计价并转移。存在的问题是:分配标准选择难,计价标准不准确,需要分配的环节多。最终导致成本核算人员难操作,信息使用者理解难。
(三) 对成本管理观念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人们成本管理的观念有很大影响。
第一,从企业内部看: 信息使用费、信息管理费增加,工资的调整、折旧率的提高,使各种显性成本提高。从企业外部环境看: 各种赞助费、公关费、摊派费等不利因素影响,使企业隐性成本增加,造成产品成本的扭曲现象,掩盖了企业通过挖潜、增收节支和加强内部管理所带来的效益,使企业管理者心态失衡,管理情绪下降,管理机制削弱,对加强内部管理信心不足,淡化了成本意识。
第二,企业筹资渠道增多,造成成本地位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营权利、经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可以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取得各种借款,这种变化,使许多企业以“圈线”、“套钱”为目标,不考虑偿债后果,不顾及投资人、债权人的利益,不守信用,不计成本,放松成本管理,成本意识日渐淡化。
第三,管理重心转移,成本观念淡薄。由于企业盲目的筹资、投资,企业管理者的重心逐步由内部管理转向外部经营,由生产转向流通,甚至把管理与流通、生产与流通对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成本意识难免不受影响。有的企业追求速度型效益,对于抓管理,特别是降低成本不屑一顾。
第四,环境变化迅速,成本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一时难以应付。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不断地需要调整和创新。但是,由于企业管理者或是心理准备不足,或是业务素质不够,或是思想保守僵化。导致企业成本管理水平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经营者的业绩和管理信息,严重制约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发展。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