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为例,社会治安状况不佳和市场行为不规范是制约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大敌.近年的"严打"和整顿市场秩序就是中央政府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对策,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寻求标本兼治之策,建立制度保证,司法约束和自我约束,才能使我国不同企业,地区和部门走出低水平恶性竞争,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赢得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世界市场份额.这是我国伴随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必须完成的长期质量攻坚战役.市场经济也有层次高低之分,不可否认我国目前仍处於市场经济的较低水平,整个社会呈"断裂"状态(林风,2002).因此要利用WTO的透明机制和整个国家体系的制度创新向规范的,法制的市场经济迈进,为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避免滑向"权贵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的泥潭.
⒈外部环境和组织质量改进的互动分析来源:考试通
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一般情况下组织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质量状况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影响的正反馈回路,外部环境好(差)则能促进组织的质量改进(下降),而组织的质量水平高(低)又影响了外部环境的优良(恶劣).但人类社会和组织又不是简单的原子世界,追求健康,进步,高质量,正义等等的目标,又使变化寓於内生之中,积聚到一定时间,外部环境系统(即社会经济系统)与组织系统内部存在的多种负反馈回路才能发挥必要的作用,如海尔1984年的砸冰箱事件和目前我国"打假",建立信誉机制的呼唤等.来源:
"组织"提高质量的行动不仅与内部的管理水平,经营理念,领导意识,员工素质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外部环境的约束与状态水平有著紧密的联系.如欧美的汽车召回制度已成为汽车生产商面对竞争对手和顾客争取主动的正常举措,而在过去中国对汽车没有列入"三包"的范围,甚至还不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正因为从短缺和计划经济走过来的中国缺乏对中国消费者权益的严密保护和对厂商有震慑力的严格法律约束,三菱的汽车召回就是中外有别,而东芝的笔记本事件也给我们以极大震惊.同样的厂商为什麽在处理不同国别的消费者利益受损事件时态度迥异呢 因为欧美国家市场经济发达,法律体系完善,对消费者的保护程度高,厂商的质量赔付成本极高,而中国由於市场经济水平不高,法律不完善,在纵容了"家贼"的同时也对"国际大盗"无可奈何.在消费者的巨大压力和媒体的不懈追问之下,2002年10月23日国家质检局向社会公布了《缺陷汽车产品招回管理规定(草案)》,可见包括法律体系和市场经济水平在内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质量决策有著直接的影响.加入WTO后的中国面临著来自国内外的要求公平竞争的压力,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为龙头,建立能促进组织质量不断改进的优良的外部环境.
由此可见,聪明的组织是外部环境的产物.外部环境严格与优化,组织则由此确定较高的质量目标与努力程度;而形形色色的组织对质量的态度,改进措施与质量状态水平又决定了外部环境的好坏.可以推断,法制不健全,市场不规范时,组织会寻找自己获利最大的较低质量状态,它反过来又会加剧外部环境的恶化.中 华 考 试 网
2.建立良性正反馈回路的利益机制
21世纪的质量已经不是狭义的有形产品质量和某些方面的服务质量,而是涉及任何个人和任何组织的广义质量.从竞争的角度看,中国加入WTO后,如果要在国内守得住和在国际上站得稳,必须依赖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经营;从个人角度看,要不断地提高生活质量,既依赖於社会能够提供质量不断提升的产品与服务,也依赖於自己能够持续地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与贡献.因此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讲,个人,组织,社会之间存在质量改进的相关性.而长期以来某些地方打假中的"假打",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担心无法建立高质量的收益增长模式而对摧毁低质量模式表现出消极态度,这既使我们认识到旧利益机制的顽固,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质量,品牌建设对我国企业发展的紧迫性.本
在信用体系及质量文化建立中,对个人和不同组织特徵的分析是建立良性互动的正反馈利益机制的基础.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系统中,既有厂商组织,行政组织,立法组织,司法组织,政党团体,新闻媒介,教育科研部门和社会福利等机构,又有或游离於组织之外,或存在某个组织之中且不断跳跃迁移的个人.客观地说,其中厂商组织中的个体私营经济利益明确,效率极高但质量信誉(总体印象)较差,而其中的国有企业产权模糊,动力缺乏但质量信誉的印象较好;政府,司法组织由於受长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还未真正树立公仆观念,因而缺乏服务於大众的质量意识;新闻媒介的独立性和监督力度不够;我国总体上人力资本量大质差的状况还在逐步改善之中.虽然以上各种类型的组织和个人肯定也存在冲突的情况,但在发展经济,提高质量,共同进步方面存在更多的相关利益和合作心理.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