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质量工程师 > 综合辅导 > 文章内容

质量工程师:质量提速靠“零感”

考试网(www.examw.com)  2007年10月9日  
  许多企业在采取5S管理、六西管理、流程再造、体系认证之类的质量管理活动一段时间后,死角找完了,不符合项也没有了,尽管企业效益还是老样子,但感觉再讲测量、分析、纠正、预防、改进、确认等措施和制度就后劲不足、“提速”乏术了。这是为什么呢?    

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在总结质量管理的各类方式方法后,提出了“零缺陷管理”学说,并认为质量管理的真谛是——第一次就把正确的事件做对。对照这一理论,我们不难发现,企业质量管理缺乏“提速”动力的根本原因也正是“零感”不足。    

首先,是“零缺陷”的意识不够强。    

“零缺陷”的质量意识是一种质量文化。文化的发育、发展和最终形成要依靠从决策层到执行层,从现场到市场,从软件到硬件,从投入到产出等各个方面的长期保持才能实现。还要经历“构建—塑造—运行—改良—变革—再塑造—再运行”的反复塑造,甚至于千锤百炼才能具备生命力。有的企业负责人就抱怨过:我铺了地板砖,聘了保洁工,办了培训班,是超级的5S了,也没见到什么回报,还想让我怎么样?殊不知,5S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使工序简洁化、人性化、标准化,从而使质量管理形象化、日常化、现代化。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只不过是手段,是否创造了一种追求细节、追求卓越、提高素质的企业文化,才是衡量5S管理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以5S管理为载体培养“零缺陷”的质量意识,就应将5S管理纳入日常考核制度中,并定期提高考核目标直至“零缺陷”。    

其次,是“零缺陷”的目标不够清。    

“零缺陷”的质量目标是随着制造业的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演变为现实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的制造业质量水平已达到5个西格玛的领先水平,美国的MOTOROLA公司不甘落后,率先提出了六西管理模式,是目前条件下最接近“零缺陷”的质量管理水平。“零缺陷”质量目标的核心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管理系统,坚持循环改进的过程方法,在每一环节上追求第一次做对,避免因返工返修造成损失和浪费。“零缺陷”质量目标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方面,“零缺陷”是指质量特性与质量标准的符合性——符合标准即合格;另一方面,质量目标是动态的、渐进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企业目标定的本来就不高,稍有进步就以为是行业老大、地区霸主了。有的企业一步到位把目标定位在六西水平或行业标杆上,结果因可望而不可及或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或怨天尤人走回头路。   

再次,是“零缺陷”的标准不够严。   

质量为本,标准先行。有不少人在经过ISO9001认证后就迷惑不解:企业产品既符合国家法规,又符合用户要求,咋就说滞销就滞销呢?道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标准还没有接近“零缺陷”。一是标准按对象分为产品质量标准和工作质量标准,市场预测是不是“零偏差”、产品研制是不是“零缺陷”、成本控制是不是“零浪费”、产品功能是不是“零故障”、售后服务是不是“零抱怨”……都大有文章可做;二是标准面前人人、事事、处处平等,是不是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对象之间采用了双重标准,也值得检查和思考;三是标准要动态管理,该提高时不提高,该改进时不改进,就会因坐井观天,而不知天外有天、“零感”无边。   

最后,是“零缺陷”的产品不够硬。   

产品是不是“零缺陷”,是衡量企业质量水平的硬指标。有的产品因采购的元器件质量不稳而埋下隐患;有的产品因工艺流程参数随意微调而酿成大祸;也有一些知名企业因随意贴牌而招惹是非;更有一些著名品牌因不注意产品的安全性指标而毁于一旦。产品的零缺陷是否过硬,要靠质量问题归零来保证———即设计的可靠性问题归零、采购的元器件问题归零、过程的风险性问题归零和管理的真实性问题归零。问题归零原则的大前提是预防为主——以系统的反复的试验验证数据为基础,科学地策划产品、流程和资源,而不是传统的事后检验验收老一套。    质量“提速”靠“零感”,是因为我们离“零缺陷”的意识、“零缺陷”的目标、“零缺陷”的标准和“零缺陷”的产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正视这个差距,我们才会有更加强劲的动力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创新品牌、刷新纪录,从而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跟进,直至领导“零缺陷”管理的新潮流。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