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总量与结构构成宏观经济学。
A.生产、投资、储蓄、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储蓄、消费、投资、折旧
D.三次产业部门的生产、经营
答案:[B]
点评: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表现,包括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和价格。宏
观经济学重点关注整个经济的短期波动(经济周期)和长期变动趋势(经济增长),帮助政府制
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减少短期波动的影响,保持经济稳定,以及推动长期的经济增长。国民
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总量和结构就构成了宏观经济。本题曾作为2006 年试题。
2.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指()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A.全社会劳动力
B.全社会从业人员
C.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
D.全国总人口
答案:[B]
点评:劳动生产率指从业人员平均每人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它综合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中活
劳动消耗的经济效益。计算公式为:劳动生产率(元,人)=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从业人员
年均人数×100%。本题曾作为2006 年试题。
3.在以下关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市场机制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对资源的配置起主导性、支配性作用
C.宏观经济管理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D.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答案:[B]
点评: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即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
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因此,宏观经济管理在我
国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
4.反映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指标是()。
A.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率
B.资金利税率变动率
C.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变动率
D.全要素生产率
答案:[D]
点评: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又称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经济增
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加权平均后的总和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
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
5.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原理,产业部门可划分为()。
A.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B.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C.初级产品部门、再生产部门、非物资生产部门
D.物质资料生产领域和非物资资料生产领域;前者又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
生产部门
答案:[D]
6.在以下经济活动中,属于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是()。
A.购买证券
B.更新生产设备
C.购买土地
D.企业并购
答案:[B]
点评:经济学中的投资,指的是物质资本资产存量的增加或更换,其实质就是资源要素转化
为资本的形成过程。购买证券、土地和其他财产等活动,由于从全社会看并未发生资本存量
的变动,而只是引起财产的转移,因此不能作为经济学所考察的投资。类似题曾在2006 年
试题中出现。
7.设某一年度固定资产价值为2 000 亿元,上一年度固定资产价值为1 000 亿元;同期新
增国内生产总值5 000 亿元,投资完成总额为2 500 亿元。则当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
A.20%
B.40%
C.50%
D.80%
答案:[B]
点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投资而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与同期投资完成
额之间的比较。用公式表示为: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同期投资完成额。
所以,当年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1 000/2 500×100%=40%。
8.按资本金制度的规定,投资项目资本金的缴纳方式是()。
A.一次认缴、一次到位
B.逐年认缴、逐年到位
C.一次认缴,并根据实际建设进度按比例逐年到位
D.一次认缴,并根据批准建设进度按比例逐年到位
答案:[D]
点评:投资项目的资本金一次认缴,并根据批准的建设进度按比例逐年到位。
9.测定在建投资总规模的方法有增长率法和()。
A.投资率法
B.累计法
C.倍数法
D.支出法
答案:[C]
点评:在建投资总规模的测定方法有两种,即倍数法和增长率法。
10.按形成资产的性质不同,投资可分为()。
A.重置投资和净投资
B.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
C.公益性投资和经营性投资
D.流动资产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