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必须由具有环评资质的环评机构填写(环评资质已取消,改为:
由建设单位填写或委托填写)。
四、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内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一般由建设单位自行填写,不要求具备环评资质(环评资质已取消)。
五、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3年实施2016年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从建设项目拓展到规划领域。
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和责任主体
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
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综合性规划、专项规划,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编制综合性规划,应当根据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编制专项规划,应当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应当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责任主体
规划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者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规划编制机关应当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质量负责。
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依据和内容
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依据:《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
⒉评价原则
⒊评价范围
⒋评价工作流程
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⑴规划概述。
⑵规划协调性分析。
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中的位置,给出规划的层级、功能属性、时间属性;
分析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分析规划目标、规模、结构等各规划要素与上层位的符合性,重点分析规划之间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冲突和矛盾;分析规划与国家级、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功能定位、开发原则和环境政策要求等方面的符合性;筛选出在评价范围内与本规划所依托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相同的同层位规划,并在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逐项分析规划要素与同层位规划在环境目标、资源利用、环境容量与承载力等方面的一致性和协调性,重点分析规划与同层位的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规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分析规划方案的规模、布局、结构、建设时序等与规划发展目标、定位的协调性;
通过上述协调性分析,从多个规划方案中筛选出与各项要求较为协调的规划方案作为备选方案,或综合规划协调性分析结果,提出与环保法规、各项要求相符合的规划调整方案作为备选方案。
⑶现状调查与评价。
基于现状评价和规划分析结果,结合环境影响回顾与环境变化趋势分析结论,重点分析评价区域环境现状和环境质量、生态功能与环境保护目标间的差距,明确提出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⑷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按照一致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原则,识别规划实施可能影响的资源与环境要素,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判断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确定评价重点。并根据环境目标,结合现状调查与评价的结果,以及确定的评价重点,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量化了的环境目标。
⑸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系统分析规划实施全过程对可能受影响的所有资源、环境要素的影响类型和途径,针对环境影响识别确定的评价重点内容和各项具体评价指标,按照规划不确定性分析给出的不同发展情景,进行同等深度的影响预测与评价,明确给出规划实施对评价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的影响性质、程度和范围,为提出评价推荐的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和优化调整建议提供支撑。
⑹规划方案综合论证和优化调整建议。
⑺环境影响减缓对策和措施。
除上述内容外,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还应包括确定跟踪评价、公众参与等内容。
【例】关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中规划协调性分析的说法,正确的有()。
A.分析规划在所属规划体系中的位置,给出规划的层级、功能属性和时间属性
B.建立规划要素与资源、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评价重点
C.分析规划目标、规模、结构等各规划要素与上层位的符合性
D.提出本规划实施的资源与环境制约因素
E.分析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答案】ACE
㈢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举报。
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应当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依法需要保密的除外。
公众参与可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行。
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⒈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报审
规划编制单位在报送审批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规划编制单位在报送审批专项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报告书一并附送规划审批机关审查;未附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⒉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内容
⑴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⑵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⑶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⑷优化调整建议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⑸公众意见采纳与不采纳情况及其理由的说明的合理性;
⑹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