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
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项目工程分析、现状调查、影响预测、评价影响等。
一、工程分析
·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环境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
·是决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质量好坏的关键;
·是把握项目环境影响特点的重要手段。
加入中华考试网咨询工程师QQ群:575108982 获取更多学习资料
(一)工程分析的总体要求
对全部项目组成和所有时段的全部行为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环境影响特征、强度、方式进行分析。
项目组成:主体工程、辅助工程、配套(办公生活设施)工程、环保工程、储运工程。
施工阶段、运行阶段、服务期满三个阶段。
·所有建设项目均必须进行运行阶段的工程分析
·建设周期长、影响因素复杂及影响区域广的项目(如高速公路项目)需进行施工阶段的工程分析;
·个别建设项目由于运行期的长期影响或累积影响(如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会造成环境质量的变化,需进行服务期满的工程分析;
·不能忽略的是运行阶段非正常工况的工程分析(非正常工况是指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操作不正常或设备故障等,不包括事故)。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
类比分析法、物料平衡计算法、查阅资料法(资料复用)、实测法、实验法。
1.类比分析法:利用与拟建项目类型相同的现有项目的设计资料或实测数据,进行工程分析。
用单位产品的经验排污系数去计算污染物排放量
优缺点:时间长,需要投入工作量较大,但是所得结果比较准确,可信度高。
适用条件:评价工作等级较高、评价时间允许,且又有可参考的相同或相似的现有工程。
特点:分析对象与类比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工程一般特征的相似性、污染物排放特征的相似性、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2.物料平衡计算法
在建设项目产品方案、工艺路线、生产规模、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及治理措施确定的情况下,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即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和物料流失量之和。
这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方法。
总物料衡算、有毒有害物料衡算、有毒有害元素物料衡算三个层次。
优缺点:以理论计算为基础,比较简单,所得数据相对可靠和准确。但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所有的建设项目,尤其对于具有复杂化学反应的项目;在理论计算中的设备运行状况均按理想状态考虑,计算结果大多数情况下偏低,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以获得最大排放量。
3.查阅资料(资料复用)法:利用同类工程已有的环境影响评价资料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资料进行工程分析。
优缺点:非常简单,但所得到的数据准确性较难保证,只适用于评价等级较低的评价工作,或作为前两种方法的补充。
特点:一般不提倡使用,如果要用应说明资料来源、出处并进行核实计算。
二、环境影响的识别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概念
·涉及所有的环境问题
·可能是对环境造成危害的负面影响,也可能是正面影响。
·更加关注项目环境影响的经济意义:项目负面或正面环境影响对经济造成的费用或带来的效益。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程度
指建设项目的各种“活动”对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
·环境影响的程度和显著性与拟建项目的“活动”特征、强度及相关环境要素的承载力有关
·环境影响识别的任务:区分、筛选出显著的、可能影响项目决策和管理的、需要进一步评价的主要环境影响(或问题)。
·按五个等级划分不利环境影响:极端不利、非常不利、中度不利、轻度不利、微弱不利。
极端不利 |
引起某个环境因子无法替代、恢复与重建的损失,永久的、不可逆的 |
非常不利 |
严重而长期的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都非常困难和昂贵,并需要很长时间 |
中度不利 |
损害或损失,其代替、恢复和重建是可能的,但相当困难且可能要较高的代价,并需较长的时间 |
轻度不利 |
轻微损失或暂时性破坏,其再生、恢复与重建可以实现,但需要一定时间 |
微弱不利 |
暂时性破坏或受干扰,人类能够忍受的,环境的破坏或干扰能较快地自动恢复或再生,或者其代替与重建比较容易实现 |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任务
(四)识别的技术方法
1.技术要求
(1)识别时技术上考虑5个方面:
①项目的特性(如项目类型、规模等);
②项目涉及的当地环境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
③识别主要的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目标;
④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识别环境影响;
⑤突出对重要的或社会关注的环境要素的识别。
2.一般步骤
(1)首先需要判断拟建项目的类型,即拟建项目是污染型建设项目,还是非污染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的若干规定和建议,对拟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初步识别。
3.技术方法
(1)清单法:将可能受开发方案影响的环境因子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性质,用一张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从而进行识别的一种方法。
三种形式:简单型清单、描述型清单、分级型清单
简单型清单 |
一个可能受到影响的环境因子表,不作其他说明,可作定性的环境影响识别分析,但不能作为决策依据 | |
描述型清单 |
增加了环境因子如何度量的准则 |
①环境资源分类清单:受影响的环境要素先作简单划分,以突出有价值的环境因子 |
②传统的问卷式清单:针对项目的各项“活动”和环境影响进行询问,说明影响程度、发生影响的条件及环境影响的方式 | ||
分级型清单 |
在描述型清单基础上又增加对环境影响程度进行分级 |
某公路建设的环境影响的简单清单
可能受影响 |
可能产生影响的性质 | |||||||||
不利影响 |
有利影响 | |||||||||
短期 |
长期 |
可逆 |
不可逆 |
局部 |
大范围 |
短期 |
长期 |
显著 |
一般 | |
水生生态系统 |
|
× |
|
× |
× |
|
|
|
|
|
森林 |
|
× |
|
× |
× |
|
|
|
|
|
渔业 |
|
× |
|
× |
× |
× |
|
|
|
|
稀有及濒危物种 |
|
× |
|
× |
|
× |
|
|
|
|
陆地野生生物 |
|
× |
|
× |
|
|
|
|
|
|
空气质量 |
× |
|
|
|
× |
|
|
|
|
|
路上运输 |
|
|
|
|
|
|
|
× |
× |
|
社会经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中符号×表示有影响
(2)矩阵法:将清单中所列内容系统加以排列,把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和受影响的环境要素组成一个矩阵,建立起直接的因果关系,以定性或半定量的方式说明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
由清单法发展而来的,不仅具有影响识别功能,还有影响综合分析评价功能。
该方法又分为相关矩阵法和表格矩阵法。
①相关矩阵法:列出各阶段的各项“活动”以及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构造矩阵,确定各项“活动”和环境要素及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
②表格矩阵法:一张由许多方格组成的网格表。
横轴列出建设项目可供选择的各种建设方案或活动,竖轴列出各建设方案可能影响的自然环境、经济、社会与文化和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环境因素。
在每一个小方格中,填写某一建设方案(或特定活动)对某个特定因素的影响。一般权重值列在右边第一列。
(3)其他识别方法
叠图法(包括手工叠图法和GIS支持下的叠图法):用一系列的环境、资源图件叠置来识别、预测环境影响,标示环境要素、不同区域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表征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要素的影响。用于涉及地理空间较大的建设项目,如“线型”影响项目(公路、铁路、管道等)和开发项目。
网络法:采用因果关系分析网络来解释和描述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除了具有相关矩阵法的功能外,还可以识别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