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二)试题
课程代码:0045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形成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是( )
A.系统综合发展时期
B.直觉观察时期
C.分析为主的时期
D.归纳发展时期
2.推论—验证的演绎法模式,最早始于( )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斯宾塞
D.达尔文
3.教育研究中经验和理论层次的第三种水平是( )
A.直觉观察水平
B.迁移推广水平
C.探究原因水平
D.理论研究水平
4.系统优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皮亚杰
5.分层随机抽样又称为( )
A.类型抽样
B.抽签
C.机械抽样
D.等距抽样
6.在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鉴别中,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的考证和评价过程是( )
A.直接评论
B.间接评价
C.内部评论
D.外部评论
7.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是( )
A.直接观察
B.间接观察
C.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
8.对课外活动小组,对数学奥林匹克班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等,属于取样记录方法中的( )
A.时间取样法
B.活动取样
C.事件取样
D.内容取样
9.教育调查研究,按照调查手段来划分,有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调查表法和( )
A.测量调查
B.抽样调查
C.现状调查
D.相关调查
10.集体访谈调查时,被调查者的人数应适当控制,一般应为( )
A.4—8人
B.5—10人
C.6—12人
D.7—14人
11.测量的最高层次是( )
A.比率测量
B.定名测量
C.定序测量
D.定距测量
12.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拉伊和(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冯特
D.梅伊曼
13.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称为( )
A.内在信度
B.外在信度
C.内在效度
D.外在效度
14.对教育实验过程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的评价是( )
A.目标评价
B.过程评价
C.成果评价
D.用途评价
15.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要素或层次的思维方法是( )
A.分类
B.分析
C.综合
D.归纳
16.从已知的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原理或结论出发,推论出个别或特殊结论的思维方法是( )
A.分析
B.综合
C.演绎
D.归纳
17.定性分析中,进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 )
A.资料的分类
B.归纳分析
C.信度分析
D.资料的审核
18.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有许多类型,在适合统计分析的课题中,依据应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描述性课题和( )
A.假设性课题
B.推论性课题
C.显著性课题
D.验证性课题
19.等级相关系数特别适用于( )
A.定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级变量
D.等距变量
20.处理多个自变量与多个因变量相互关联的数据资料的统计技术是( )
A.协方差分析
B.回归分析
C.多元方差分析
D.单因素方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