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考 >> 自考真题 >> 管理类 >> 公共政策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全国2006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2006年8月12日]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20世纪90年代以来,公共政策学的研究课题偏重于( )
A.伦理取向 
B.管理取向
C.行为主义取向 
D.政府改革取向
E.政府取向

27.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包括( )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28.美国公共政策学者西奥多·洛维的政策分类包括( )
A.分配性政策 
B.限制性政策
C.调节性政策 
D.自我调节性政策
E.再分配性政策

29.决策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包括( )
A.确认政策问题 
B.明确政策目标
C.组织政策方案设计 
D.负责备选方案的选择
E.负责备选方案的最终确定

30.政策执行手段包括( )
A.文化手段 
B.行政手段
C.法律手段 
D.经济手段
E.思想引导手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1.简述政策系统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
32.简述阶段性政策周期所包含的阶段。
33.简述政策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34.简述政策执行过程包含的环节。
35.简述政策评估的用途。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试述理性主义模型及其所受到的批评。
37.试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依据和意义。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38.案例:从2003年8月开始,圆明园进行大规模环境整治工程。2005年2月,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开工。3月22日,在北京开会的兰州大学客座教授张正春在圆明园游览时,发现了圆明园的湖底都铺上了防渗膜,张教授认为这项工程会破坏圆明园的生态环境,于是将此事公诸于众,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此后越来越多的生态专家和环保人士对工程提出质疑。在此期间,防渗工程仍在继续,并且已经接近尾声。
由于这项工程在开工前没有向国家环保总局递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4月1日,环保总局正式通知圆明园停工,依法补办有关审批手续。当天下午,工程停工。按照有关规定,圆明园湖底防渗项目是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建设,环境敏感度高,需要举行听证会。
4月13日上午9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楼多功能厅召开,从11岁的“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小记者,到83岁高龄的著名院士吴良镛,以及众多的环境、园林和生态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内的73位代表出席。从上午9点到下午1点半,这场自《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举行的公众听证会,持续了近5个小时,中间出现了圆明园主任中途离席,区政府代表一言不发,73人在一个上午全部发言,圆明园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环保局、北京市海淀区水务局以及北京市环保局、北京市水务局无人出席等现象。会议全程直播,整个听证会给电视观众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激烈的辩论。
试从政策规划主体多元化的角度,评析该事件。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admi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