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选择性
为了清晰地反映对象,人们总是从许多事物中自觉地(主动地)或不自觉地(被动地)选择知觉对象的心理过程。
1、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原因:
(1)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那些刺激作用强烈而突出的事物,一开始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
(2)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对关系。在同一时间的知觉过程中,人们清晰感知到的几个事物,成为知觉对象。
(3)对象的组合:知觉所反映的事物整体,不一定只是一个对象。有时,在一定条件下我们也能把若干事物组合成一个整体作为知觉对象,容易作为一个整体被感知。
2、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原因:
(1)需要与动机
凡是能够满足需要、符合动机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有意注意。成为知觉对象。
(2)兴趣
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选择性。感兴趣的事物,较容易从复杂的环境中被注意到,成为知觉对象。
(3)性格
性格在意志、自尊心、情绪、对人态度、权力需求、竞争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带有一定的情绪色彩。
(4)气质
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在一起。气质行为可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典型类型,它们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内知觉的速度和数量上。
(5)经验知识
经验知识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很明显,主要是使熟悉的对象易于从环境中分出,成为知觉的对象。
上一篇: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态度的结构
下一篇: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态度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