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民国的行政组织特点
(1)民国的行政组织在其初创期,接受了西方三权分立与民主共和国的思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分别执掌,设参众两院,建立议会制度和内阁制度,行政组织的设置也开始初具现代特征。 (2)孙中山提出的政权和治权相区别,在国民大会下实行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并立的思想,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但孙中山逝世以后,这一体制并未得到真正实现,因为实际上国民大会所拥有的权力很小,而总统的权力很大。(3)从法律上确立了******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法律规定政府主要长官都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任命。(4)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国民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实现孙中山先生的军权制主张,而是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军阀割据并存。
22、人民共和国行政组织的特点
(1)新中国行政组织具有充分的人民性。各族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2)新中国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不断进行改革与调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3)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我国行政组织基本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这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制度来保证的。(4)新中国行政组织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分工过细,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由于过分强调对口管理,造成了上下级或中央与地方之间权责不清,从而导致人浮于事,效率低下。虽然过去已经进行了几次大的改革,但往往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就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高度集权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方式是导致这两个怪圈的根本原因。所以改革开放后,我们在进行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就认识到,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组织改革前提和基础。
23、马基雅维利的行政组织思想。
主要体现在他的《君主论》与《讲话集》里。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论述过国家行政组织管理原则的人。这些原则主要有四项:群众支持原则;组织内聚力原则;领导者必须具有超出常人能力(决策能力、用人能力、应变能力)的原则;存在下去的原则。
24、简述外国早期的行政组织思想有哪些?
答:外国早期的行政组织思想有:(1)组织分工思想: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最早提出了组织分工的思想;(2)层级节制的思想:柏拉图依据其分工的思想进一步论证了等级划分的原则,《圣经》中也提出了层级节制思想。(3)授权思想与例外原则:古巴比伦人可能是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人,《圣经》中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4)组织内聚力的思想:代表人物是马基雅维利和他的《君主论》。(5)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思想:代表人物是洛克和孟德斯鸠。
25、独立的、系统的行政组织理论(传统行政理论)产生的背景
(1)工业革命的完成、要求企业组织管理科学化(2)民主共和国政体的建立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求行政组织管理科学化。(3)政治学理论与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政治学理论与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为行政组织学的独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②西方企业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基础,致使经济组织理论研究的代表常常成为行政组织理论研究的先驱,③由于种种原因,行政组织理论与一般组织理论的质的差别没有得到科学的说明。
26、柏拉图的行政组织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行政组织思想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与《政治家篇》里。他的主要观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社会分工是国家行政组织存在的基础人们在分工的基础上合作,从而产生了国家。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等级构成:监国者治理城邦、五十保卫国家、工匠从事物质生产。(2)“无学识者不能治国”,只有集知识与权力于一身的哲学家才能承担。(3)治国者必须重视教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唯一手段。(4)柏拉图晚年提出了依法行政的思想,因为他感到要实现德才兼备的好人治国十分困难。
27、亚里士多德的行政组织思想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在他的《政治学》里,他表达了其行政组织思想:(1)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雏形,即无论那种整体的国家都应该包括三中机构: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审判机构。(2)设置行政机构的依据在于:城邦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行政机构的设置要以管理的业务或对象为依据;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行政机构与之相适应。(3)提出了行政组织应当具有一定的职能,如城邦监护职能、公共财政、军事职能等。(4)行政人员的任用的原则是:适用、专任、德才兼备。(5)建立行政监督机构对行政人员进行监督。(6)他主张以法治国。
28、威尔逊的行政组织思想
威尔逊是独立的行政科学的创始人,他在1887年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一文,提出了其关于行政组织的思想:要求首先明白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任务;倡导改进政府机关的组织机构与工作方法;强调行政组织应成为公众信赖的机关。
*29、汉密尔顿的行政组织思想
主要体现在《联邦党人文集》里。他的主要观点为:(1)主张扩大行政部门的权力;(2)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行政组织(统一、稳定、充分的法律支持、足够的权力)。
30、密尔的行政组织思想
主要体现在《代议制政府》里。他的主要观点为:(1)衡量一个行政组织工作好坏的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利益的增长;(2)政府的职能应该以不妨碍个人自由发展为前提;(3)行政组织合理分工,实行个人负责制; (4)政府的全部工作都要由有特殊专业性的人才来担任。
31、官房学派的行政组织思想。
官方学派是指16-18世纪德意志、奥地利的一些财政及行政改革学家和学者,由于彼此观点接近而形成的一个特殊集团。他们的行政组织思想包括:(1)建立统一的、完整有效的行政组织制度与方法;(2)主张选用优秀的人才来治理国家;(3)主张国家行政组织机构应将管辖的事务分为若干部门来管理;(4)加强国家及政府的权利。
32、泰罗的组织科学原理
美国工程师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于1911年出版了其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他主要以企业组织为研究对象,在他的作品中涉及到的组织思想有四点:主张将管理职能与作业职能分离开来;强调组织管理职能的专门化;强调组织工作要计划化、标准化、程序化;强调组织管理中的例外原理,即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适当放权。
33、韦伯的官僚制行政组织理论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他提出了官僚制理论。他认为组织的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法理权威的最适宜的组织形式是官僚制。官僚制组织的特征主要有:第一、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占有一个明确说明了具体职权的职位;第二、组织内成员享受的待遇相对固定,并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表现;第三、组织内层级节制,强调隶属关系;第四、强调组织的专门化;第五、组织靠规章制度来加强管理;第六、组织管理以书面文件“档案”为基础。
34、梅奥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梅奥是早期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人际关系学说也是行为科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是《工业文明里的人的问题》。梅奥与其合作者为研究人际关系,于1923-1926和1927-1932两次实施了有名的“霍桑实验”。梅奥的基本思想是:一是提出了“社会人”理论,认为人除了要求获得劳动收入以外,还希望获得安定、友谊和归属感;二是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说法,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作为价值标准,妥善对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三是作为新型的组织领导者,其能力主要表现在通过提高组织成员的满足度来激励人的“士气”,以提高组织效率。
35、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与原则
法约尔试图提出一种适合于很多领域的一半组织理论。他他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表达了其组织思想:组织与管理密切相关;任何切实有用的理论应当能够应用于所有的各类组织;他探讨了组织的层级机构,主张保持比较小的管理幅度;提出了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并提出了14条组织管理原则。
36、古立克、厄威克的组织理论
(1)他们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了“组织理论”这一学科名称。(2)古立克总结出了管理的七要素: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这七项的英文首字母架在拼成:POSDCRB.(3)古立克与厄威克共同整理出了管理的八条原则:目标原则、权责一致原则、职责原则、等级系列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
37、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行政组织理论(系统权变理论)
他们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管理学教授,继柏森斯之后,于1970年合著《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其主要观点是:
(1)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接受足够的投入,以维持其正常运转,同时提供足够的产出给外部环境,以便保持组织与社会环境的动态平衡关系。(2)组织是一个整体系统,一般由这样五个分系统构成: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3)提出了组织的权变观念,认为权变观点所要研究的是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权变组织理论所持的基本观点是:权变理论强调如下思想:①组织具有多变量性,应当具体地研究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②每个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分系统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因而不存在普遍适用于所有环境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法。③权变理论致力于谋求组织与外部环境及组织内部各分系统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
38、如何认识系统权变组织理论的特点?
综合与批判过去的各种组织思想与理论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前看似对立或矛盾的各种理论与方法在系统的框架中、权变的方式下取得了统一协调,从而使人们得以更广泛、更全面,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组织问题。在这一时期,行政组织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系统,其内部又由于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系统与环境具有某种界限并与之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权变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综合,但他们并没有超越片面性。因而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顶点,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必须有更丰富、更全面的内容,有更新、更科学的方法。
39、柏森斯的行政组织理论
柏森斯代表作是《社会系统论》、《现代社会的结构和进程》。他认为任何一种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处在各个社会系统中的社会分系统,在此社会系统之内又包括了许多小的社会系统。
处在社会系统中的组织,必须具备这样几个特质:适应环境;达成目标;统一协调;形态维持。这四个方面的特质主要通过组织的三个层级来维持:①决策层级,负责决策和组织方向;②管理层级,负责组织内部各单位的活动和组织与外部团体之间的接触;③技术层级,这是组织目标的直接完成者。这三个层级有着明确的界限。
40、西蒙的决策组织理论
西蒙是美国著名的行政学家,他以巴纳德思想作为出发点,建立起一个更加系统、全面、成熟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尤其主要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探讨了组织决策理论。他是决策理论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为《管理行为》(或《行政行为》)。西蒙的行政组织四项主要包括:①组织是一个决策系统,组织的功能就是决策。②组织的目标就是追求决策的合理性,而合理性取决于为实现某一目的而合理选择的手段;由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在手段和目的上都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整合,因而职能追求在当时条件下令人满意的决策。③他发展了巴纳德的组织平衡理论,认为组织是由人组成的集体平衡,一方面,组织要为个人根据其贡献提供一定报酬,另一方面组织成员同时又必须对组织做出贡献。④他提出了组织影响论,即研究组织如何影响个人的决策行为;影响决策行为的因素有:权威、组织认同、信息沟通、培训、效率。⑤他提出了组织设计论,认为组织设计要有利于组织决策和为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工作;要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应当:建立组织的目标体系、进行分工、确立组织的工作中心、进行组织的权力配置。
41、行政组织中的帕金森定律与彼得原理
(1)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是1909年出生的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行政学理论家。他在1958年出版《帕金森定律》(或为《官场病》),剖析了英国行政部门的种种弊病,其中所反映的这些“弊病”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在各国引起反响。他认为官场通病主要有三种:其一,职工人数与工作量毫不相关,职工人数总是不断膨胀;其二,现代政府机构的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工作效率却越来越低;其三,组织的低效源于自发的嫉妒病;其四,豪华的办公大楼和考究的办公环境是组织衰退的征兆。
(2)彼得原理 美国管理组织学者彼得与记者霍尔在1969年合作出版《彼得原理》(或《升官病》),作者认为,每个组织都充塞着不称职者,每个人都想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职位。如果每个人都降一级,做他能胜任的工作,就会使组织效率大大提高。人类任何有组织的事业都受到彼得原理的支配,行政组织也不例外。
42、巴纳德的组织要素与平衡理论
巴纳德是美国公共行政和组织方面的理论家,他的组织理论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行为科学的框架,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他对组织理论的贡献是:其一,指出组织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一个协作系统;其二,提出了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必须具备三要素:共同的目标、协作的议员、信息;其三,提出了权威来自于下级接受的思想;其四,提出了组织平衡的思想,他认为组织能否持续村砸,取决于其内外部是否平衡;其五,阐述了非正式组织理论:非正式组织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够激发和影响组织成员的整体愿望,同时能够避免正式组织的过多、过滥,非正式组织也需要被正确引导。
43、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
新公共行政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学界最活跃的一个学派,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关注社会公平,致力于对行政道德问题的研究。(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的反思与批判 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不应当是效率,而应当是社会公平。传统行政学坚持政治与行政分开,过分强调效率,结果在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的同时,却出现了各种社会危机。应当赋予现代公共行政以伦理的内容,以增强行政人员的责任感,让管理者承担其社会责任,把出色的管理和社会公平作为社会准则及其基本行为的出发点。(2)主张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的变革 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之模型。新公共行政学派提出应减少层级节制,分权、放权,广泛吸收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组织设计应遵循两个目标:顾客导向;应变灵活。(3)提出公共行政组织存在着分配、整合、边际交换和社会感情等四种基本运作过程 ①分配过程,这是新公共行政学的中心内容。应从公共行政项目效益的角度,来处理相关群体中人的物质和服务的分配问题。②整个过程,指通过权威层级来协调组织中成员的工作过程。主张采用非结构、非正式和非权威的整合技术,来增强行政组织凝聚力。③边际交换过程,指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群体之间(比如立法机构、利益团体)建立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的过程。边际交换方式的发展,首先需要服务对象更多地参与,其次是要发展新型的政府部门间的关系。④社会情感过程,这是一种社会情感的训练过程,同时又是行政体制改革基本工具。功过训练,降低行政人员对权威层依赖,提高行政机构整体适应各种社会环境能力。
44、墨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行政组织思想主要内容是:提出了尚同的组织原则,认为应当政令统一,实施自上而下管理;主张尚贤用人原则,贤人一旦被录用,就应当使他们有职有权;强调组织中上下沟通必要性;认识到组织中参谋、智囊人员的重要性,主张领导人员应当博采众长;提出了“节用”“非乐”的组织经济原则。
44、雷格斯的生态行政组织理论
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发表《政府生态学》,认为政府组织与行政行为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因素。1957年,夏威夷大学东西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雷格斯发表了《农业型与工业型行政模式》一文,1961年出版《行政生态学》一书。其基本思想如下:
(1)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融合型——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其他立法、司法组织混同,行政组织内部分化也很低;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行政组织,既有现代的因素,又有传统的因素;衍射型——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立法、司法组织分开,行政组织内部分工也很清楚,各司其职。(2)雷格斯重点分析了棱柱型即过渡社会的公共行政组织。雷格斯指出:棱柱型行政模式有三种特征:①异质性并存,即在同一社会中呈现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为规范与观点。②形式主义,即法律与现实的严重脱节。③重叠性,即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结构彼此重叠。一方面有国会、行政机构、选举制度,另一方面又有影响很大的家族、宗教团体等。(3)考察了经济机制、社会机制、社会沟通网络、政治制度、政治信念、意识形态等外部生态环境与公共形态之间的制约关系。只有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并根据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做出调整的行政组织,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
45、孙中山行政组织思想
(1)创五权分立原则,谋求“万能政府” ①孙中山主张按五院制形式构建一个高效率的“万能政府”。他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原则存在种种弊端,关键是没有把监察权和考试权独立出来。因此,他提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考试五权分立原则,并主张按五权分立原则采取五院制形式来构建民国政府,即立法院、行政院、司法院、监察院和考试院。②他认为为了保证选拔官员的公正性,应当由独立与行政部门的考试院来选拔人才。同时,用来监督和裁判官吏的监察机关也应当独立,以保证行政机关公正行事。 ③孙中山“五权分立”思想的理论依据是权能分立学说,他主张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他的“五权分立”是对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重大发展,目的是要把民国建成世界上最完善、最健全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倡导地方自治,提出均权制主张 ①孙中山认为,应当使人民直接在基层行使民权,这是民主制度的基础,也是国家的希望。同时,他在倡导地方自治的同时,也强调国家的集中统一。②关于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孙中山提出了“均权主义”的思想。将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地方的自治相结合,凡是全国性事务由中央管理,适合因地制宜的地方事务则由地方政府惯例。
(3)重视人才培养与合理使用,强调人尽其才。力图改变当时中国“任人唯亲”学用脱节现象,真正做到学有专长,量才使用。
尽管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孙中山治国思想在当时并没有付诸于实践。但是他许多主张,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很有见地。
46、孙中山行政组织思想对我国当代行政组织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1)孙中山主张五权应当在民意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基础上由政府来管理。这对于我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民主集中制颇有现实意义。(2)他提出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这种思想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3)他重视人才,主张量才使用,反对人浮于事,任人唯亲。这也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思想。
47、企业家政府组织理论
企业家政府理论也是美国近年来最为流行的行政学派,是美国学者奥斯本和盖不勒在1992年合著的《重新创造政府》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经营的一些成功经验运用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能够注重投入,提高行政效率,以重新塑造政府形象。这种理论主张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行为方式,希望政府能向企业一样充满活力,参与竞争,树立顾客意识,简政放权,放松规制,从而建立一个花钱少,办事效率高的政府。他们认为企业局应当具备十大特征:
(1)应掌好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应当只负责决策,而把一些具体的服务性工作交由一些中介组织去作。 (2)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要更多授权给公共自治组织,让更加经济有效地进行管理。(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政府的责任是为竞争提供规则。(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规章制度不应太多,应当以责任驱动政府。(5)重产出而不是投入。政府按效果拨款,而非按项目的多少拨款。(6)树立“顾客意识”。政府应像企业那样,制定顾客驱使政府的制度,使政府自觉地为顾客——服务对象服务。(7)重收益、重集资、重赚钱。政府不应单纯通过节省来缓解财政问题,而应当通过民间集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8)重事前预防,而不是事后的补救。企业家政府应学会用少量的前对一些社会问题进行预防,就可以省去花大量的钱进行补救。(9)重分权模式和合作式组织。减少层级,部分权力下放,以提高效率,使组织更具备创新精神。(10)重市场调节机制,非仅仅依靠行政命令。市场有许多优势,概括起来就是效率;单纯的行政命令有许多劣势,归结起来就是非效率。当然,市场本身也有很多缺陷,因而栽种市场调节的同时政府还需要提供规制,以保障公平。
这里应当强调的是,所谓企业家政府,是指政府应当具有企业家精神,而不是说政府就是企业。政府的基本使命在于“办好事情”,而不是赚更多的钱。
48、道家的行政组织思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主要思想包括:崇尚“无为而治”,主张管理者不要过多干预;提出善下的用人思想,善于用人的人应当对人才谦和,以把人才吸引在自己周围;
49、毛泽东行政组织思想
是以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思想为渊源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行政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新中国国家行政管理实践的长期探索而逐步形成中国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理论。
(1)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性质
①我国行政组织是人民自己的政府,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社会事务管理的主体,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根本标志。②我国行政组织必须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适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而作为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则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它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我国政体的特点是“议行合一”。 ③我国的行政组织必须坚持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供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实现的。因此,政府组织及其管理活动,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组织的一条基本原则。
(2)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职能
包括社会职能和政治职能两个方面。政治职能是一个国家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是在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根本利益的体现。政治职能标明了国家政府的阶级本质。但市政府不仅仅是一种阶级统治的机关,它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管理机构,它统一协调和管理国家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具备这种职能。在我国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由于各阶段的主要矛盾不同,政府职能的侧重点也应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同而不同,总的趋势是:政治职能逐渐减弱,社会管理职能逐渐增强。
(3)关于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原则
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必须贯彻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原则。这五项原则是毛泽东在40年代的精兵精政工作中提出来的,至今仍然是我国行政组织建设的指导原则。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必须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来设置机构和任用人员,机构必须精简,人员必须精干。只有这样,才能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建成人民所期望的廉价政府。②反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都与组织建设的不科学、不完善有关。因此,为了铲除行政机关的官僚主义,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多次指出,必须将反对官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