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影响行为和精神健康的方式有多种:
⑴灾难会带来实质性的创伤和精神障碍;⑵绝大多数的痛苦在灾后一两年内消失,人们能够自我调整;⑶由灾难引起的慢性精神障碍非常少见,仅发生于那些灾难的回忆挥之不去,以及以前就有心理问题的人。有些灾难的整体影响可能是正在的,因为它可能会增加社会凝聚力。面对灾难,最合理的行动就是逃跑和隐蔽,采取措施保护生命财产。⑷灾难扰乱了组织、家庭以及个体。如前所述,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研究发现,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他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
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经历了创伤以后,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无关事件的念头,强烈的避免提及事件的愿望,睡眠障碍,社会退缩以及强烈警觉的焦虑障碍。
1、孩子与灾难:
研究发现,孩子们对灾难的反应大致与成为类似,尽管有时他们似乎恢复得更快。但孩子们更易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包括做噩梦,逃避灾难的暗示等。有时,孩子身上会留有严重的和持续的后果,但这似乎常发生于暴力灾难之后。
2、年龄与灾难反应:
孩子的年龄似乎对遭受灾难后的反应并没有什么影响。年龄对痛苦的严重程度的影响,取决于症状以及情景的取样。研究表明,年长者更易遭受痛苦,并且与年轻人不同。某些研究将受害者分为3组而不是2组(老/中/青),结果发现中年人似乎更易显示痛苦。
3、环境理论与灾难:
名词-资源保存理论:霍布富尔提出,人们损失的资源以及降低资源损失的能力,将决定人们是否能经受压力。资源指的是一切可以帮助人们实现目标的实质性的东西,包括金钱,社会家庭支持以及个人资源;损失资源或者少资源受到损失的威胁会加剧应激,反之则会减轻压力。研究表明,资源的损失与应激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理论可很好地预测的解释自然灾害后的应激。
自然灾害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它产生压力,限制人们的行为,消耗资源,破坏社会。人们能对付灾难,不易出现长期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