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斯密的分工学说
(一)分工的优越性: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
第二,由一种工种转到另一种工种,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免除这种损失;
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作许多人的工作。
(二)分工的缺点:分工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分工使工人常年累月从事单调死板的活动,损坏了工人全面的活动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这既造成不平等,也对人的健康不利。
(三)分工产生的原因:分工是人的交换本性产生的。他认为,人类的利己心产生交换倾向,而交换倾向导致分工。斯密否认分工是由人们头脑中发明出来的。这具有一定的客观意义。但他把分工归因于人类本性的交换倾向,这是错误的,也是颠倒因果的。历史上,分工先于交换;理论上,分工导致占有制的变化,然后才可能谈到交换。
(四)分工发展的条件:分工产生后,其发展会受到交换范围的限制。分工与市场范围的大小,以及自由贸易的程度联系在一起。
六、斯密的货币学说
斯密的货币理论却代表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关于货币理论的最高成就。
(一)货币的性质和起源他认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为了克服困难而产生的,是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逐渐从“许多种类货物”中分离出来作为“共同衡量标准”或“共同价值标准”的一种货物。
他认为,货币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克服商品物物交换的困难,以及克服物物交换中作为临时货币的商品太多不易记忆和衡量的困难。随着分工和交换的发展,物物交换越来越不便,于是有人就逐渐先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大家都需要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首要职能是流通手段。当物物交换发展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后,商品的价值就用货币来衡量,这时便产生了货币另一职能——价值尺度。在谈到价值尺度时,斯密已触及到货币的本质,看到货币具有价值,是充当商品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此外,斯密还谈到货币的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职能。
(三)流通中的货币量铸币量取决于一国靠铸币流通的商品价值。他有时甚至看出了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所需的货币量取决于流通中的商品价值和货币流通速度。
(四)关于纸币的看法纸币是流通界的新轮子。一是肯定了纸币代替铸币更为方便,同时认识到纸币的危险性;二是考察了纸币流通量规律。
(五)斯密货币理论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
积极意义是:体现货币的性质、货币对职能的分析、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决定因素和关于纸币的看法。
局限性是:其论述的矛盾和不科学之处是可意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