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题:
1. 血管外注射给药时,吸收的主要方式是 ( )
A. 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滤过 D. 易化扩散 E. 胞饮
2. 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粘膜细胞主要以何种方式吸收 ( )
A. 主动转运 B. 被动扩散
C. 滤过 D. 易化扩散 E. 胞饮
3. 一级消除动力学药物单剂静脉注射时,消除速率常数k与半寿期t1/2的关系是( )
A. k =0.693/t1/2
B. k = t1/2/0.693
C. k=0.5/t1/2
D. k = t1/2/ 0.5
E. k = 0.693 t1/2
4.采用恒速静脉滴注用药时,经过几个半寿期后可视为达到稳态浓度( )
A. 1 B. 2
C. 3 D. 4 E. 6
5. 非线性动力学消除的速率符合 ( )
A. H-H方程 B. 米氏方程
C. 朗比定律 D. 波尔定律 E. 都不是
6. 间隔用药时治疗药物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 ( )
A. 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B.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
C.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D. 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任一次用药前
E. 随机取样
7. 进行TDM的标本多采用 ( )
A. 全血 B. 血清
C. 尿 D. 唾液 E. 其他体液
8. 要求用全血作TDM标本的药物是 ( )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氨茶碱 D. 环孢素 E. 碳酸锂
9. 血药浓度存在“治疗窗”的药物是( )
A. 地高辛 B. 苯妥因钠
C. 利多卡因 D. 庆大霉素 E. 三环类抗抑郁药
10. 需制备供TDM用的血浆样品时,下列何种药物不宜用肝素作为抗凝剂( )
A. 环孢素 B. 庆大霉素
C. 地高辛 D. 利多卡因 E. 苯妥因钠
11.药物通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分布和肾小球排泄时,主要的转运方式是( )
A.主动转运 B.被动扩散
C.滤过 D.易化扩散 E.胞饮
12.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结果是( )
A.药物活性的灭活 B.药物活性的升高
C.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转运到靶位
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
E.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分布
13. 有关生物利用度(F)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指经过肝脏首过消除前进入血液中的药物相对量
B .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药效的影响
C .又称吸收分数,表示血管外用药时,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数
D .血管外注射时,F=1
E .口服用药方式的F值,由口服定量药物的AUC与静注等量药物后AUC的比值计算出
14.有关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半衰期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B.药物血浆消除半衰期不是恒定值
C.为恒比消除
D.为绝大多数药物消除方式
E.也可转化为零级消除动力学方式
15.有关“首过消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药物排泄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B.首过消除强的药物,相同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几乎没有个体差异
C.某些药物转运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D.所有药物都有首过消除,但程度不同
E.某些药物口服通过胃肠粘膜吸收,及第一次随门静脉血流经肝脏时,有部分被肝细胞及胃肠粘膜中酶代谢转化,从而使进入体循环的量减少的现象
16.有关生物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在心、肝、肾的微粒体进行
B.第一相反应为氧化、还原或水解,第二相反应为结合
C.又称为消除
D.使多数药物药理活性增强,并转化为极性高的水溶性代谢物
E.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有利于分布
17.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的标本采集时问一般选择在
A.任一次用药后1个半寿期时 B.血药浓度达稳态浓度后
C.药物分布相 D.药物消除相 E.随机取样
18.理想的TDM应测定
A.血中总药物浓度
B.血中游离药物浓度
C.血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浓度
D.血中与有机酸盐结合的药物浓度
E.视要求不同而异
19.下列关于环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免疫激活剂
B.剂量与血药浓度问存在良好相关性
C.与血浆蛋白无结合
D.分布呈单室模型 E.呈双相消除
20.关于口服给药错误的描述为
A.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 B.多数药物口服方便有效,吸收较快
C.口服给药不适用于首过消除强的药物 D.口服给药不适用于昏迷病人
E.口服给药不适用于对胃刺激大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