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媒体总论》章节试题及答案:广播
第三章 广播
第一节 我国广播的发展与现状
1、广播:广义的广播包括声音广播和电视广播,指通过电磁波传导方式向广大地区传送声音或声音和图像符号,向人们播送声音节目或声音和预想节目的电子信息传播媒介。
2、我国广播的发展历程:1922年,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呼号是ECO;1924年8月交通部公布了《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这是我国历史上有关无线电广播的第一个法令。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创办人是刘瀚;中国自办的第一批广播电台是官方电台,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后,又出现了天津电台和北京电台;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民办广播电台;1928年,国民党创办了中央广播电台,呼号是XKM,发展为当时亚洲最大的电台;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试验广播,标志着人民广播事业的开始。
3、广播的发展现状:广播目前在全世界广为普及,电台数量不断增加。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办了自己的广播电台,而且各国的电台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广播电台的地区化、专业化倾向非常突出,这是它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但是广播事业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成熟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就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广播事业发展较慢,电台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顾不得影响力较小;发达国际发展较快,专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广播的影响力较强。
4、我国广播媒介的专业化改革:广电总局把2003年确立为“广播发展年”,广播专业化朝着细分受众市场、确立目标听众、强化频道定位的方向不断深入。
5、目前我国广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专业频道同质化、千台一面的问题;二是各专业频率各自为战,造成各种资源浪费;三是广播电台开放性不足,缺乏竞合发展意识。
第二节 广播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特点
6、传播符号:是指能感知并揭示意义的现象形式,即能还原成“意思”的传播要素。声音符号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分为语言、音乐、音响。其中语言是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广播表情达意的最主要手段。
7、语言:是日常语言的声音表现,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广播中的语言主要是指有声语言,又可以分为演播室播音语言和现场采录语言两类。广播语言是广播运载信息最基本的符号系统。广播语言的“三性”和“三化”:“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三化”——规范化、通俗化、口语化。
8、音响:是指广播中除传播主体的语言和音乐之外的其他一切声响,包括新闻广播中的实况音响和文艺广播中的效果音响。根据印象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音响和效果音响。后者主要是文艺广播中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渲染情节气氛,虚构、模拟和制作的效果音响。和语言相比,音响缺乏明确的语义和严密的逻辑结构,但是音响可以用来再现事物,具有写实、写意和表情达意的作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汁原味的音响能再现现场环境,增强信息传播的真实感。(2)特定个性的音响能表现时间和空间,交代事件发现的背景, 帮助听众理解。(3)动态立体的印象能增强感染力,烘托现场气氛,传情达意,与听众形成共鸣。(4)细节组合式音响具有蒙太奇式的功能,能够激发听众合理想象。
9、音乐:是广播节目中的调味剂,是广播中一种高度抽象的情感性符号,它可以渲染情绪,烘托气氛,有时甚至能够深化主题。
10、语言、音响和音乐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配合出现在广播报道中的,其中语言符号的主体,印象是增强广播报道真实性和感染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音乐是根据广播报道特定需要设置的。
11、声音符号在电传输下的主要特性:远距离瞬间式传播;单项辐射式传播;稍纵即逝式传播;随机伴随式传播;被动横向比较式收听;虚拟交流式收听。
12、广播的传播特点:(1)从传播符号上比较,广播比报纸多了声音,电视少了画面。广播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广播播出信号弹一、采录方便、节目制作简单、易于操作,技术较为成熟且传播迅速快捷,播出费用低。其劣势是声音稍纵即逝,传播价值被最小化。缺少画面,缺少生动形象的视觉符号的传播,无法传递丰富的视觉信息。(2)从传播范围和传播空间上比较,广播比报纸多了覆盖,比网络少了空间。广播覆盖极广,收听方便,不受听众文化程度的限制,比其他媒体更适合于大众传播。劣势是声音版面容量有限,容易造成听众流失。(3)从传播内容上比较,广播比电视多了想象,比报纸少了深度。广播的声音符号具有很强的塑造形象的功能,可以充分激发听众的想象力。劣势是线性传播的局限,广播不擅长于深度报道。(4)从传播形式上比较,广播比网络多了真实,少了选择。广播多了真实感,内容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劣势是选择性小于网络且被动。
13、美国传播学家施拉姆对受众选择大众传播媒介做出的公式是:选择概率=报偿程度/费力程度。即报偿的保证与选择概率成正比,费力的程度与选择概率成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