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农学类 >> 农业经济与管理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农业经济与管理》重点复习题及答案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2月22日]  【

自学考试《农业经济与管理》重点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答案

固定资金

固定资金是垫支在劳动手段上的资金 ,是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 ,其实物表现是房产、建筑物、运输车辆、役畜、产品畜,以及多年生林木等 。在性质上,具有:单位价值大、使用时间长、多次参加生产过程而不改变实物形态、资金回收的多次性等特点。

可持续农业

(1)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特定的农业形态。

(2)这一概念强调了三种平衡:经济平衡,即生产与收入;环境平衡,即资源利用与保护;社会平衡,即农民富裕与农村文明进步。

流动资金

(1)流动资金是指垫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中的周转金。

(2)流动资金依次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变为储备资金形态、再转变为生产资金形态和产品资金形态,最后再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3)其特点是:一次转移、一次回收。

农村产业结构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农村产业构成、农村不同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它反映了农村经济的质量和数量。

农业

(1)农业的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下定义。一个是从农业的自然和经济形态下定义;另一个是可以从农业理论研究的角度下定义。

(2)从农业理论研究的角度下定义,也可以称之为“农业的分类”,实际上是从分类学的角度对农业进行的研究。

(3)从农业的自然形态和经济形态对农业下定义,认为:农业是人类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依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劳动去强化和控制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以获得社会需要的物质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农业布局

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农业生产在一定地域上的安排和分布。实质上,农业生产布局是农业生产专业化和结构优化在地域上的落实和分布。地域分工是农业生产布局的结果。地域之间的分工和布局,反映了一定地区的专业化分工;一定地域内部的布局,反映了本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

农业的管理学特征

主要表现为农业的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的不一致性。

(1)动植物的生产时间遵循自然规律。比如,动植物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生命过程,不可能中断,中断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不可能得到预期结果,将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2)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经济规律和技术再造规律。必须的经济规律主要是劳动节约规律。农业的劳动时间可以中断,转移到其他工作方面,需要时再做,以实现农业劳动的节约;必须遵循的技术再造规律是,农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到农业劳动的规律。某些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明,可以替代人的劳动。比如,除草剂可以替代农民锄草的劳动,中耕机可以替代农民的中耕劳动等。

农业发展战略

(1)战略是关系全局性的长远的决策。战略一词来自古代的战争艺术,如战略战术。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都有战略问题。

(2)战略带有全局性、长期性、指导性、原则性等特点。

(3)农业发展战略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奋斗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实施措施等问题的重大决策。

农业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实现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平衡,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对国民经济需求和供给总量、结构等进行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一种行为过程。

(2)如果宏观调控的对象是农业,那就是农业的宏观调控。农业宏观调控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农业本身的发展以及农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关系。

农业劳动力

农业劳动力有两种含义:

第一是指农业就业人员的劳动能力,包括农业就业人员的体力和智力。农业劳动者的体力指的是身体健康状况,所能持重的能力,劳动过程中的灵活性、持久性、准确性等。

第二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农业就业人员本身 。

农业劳动利用率

农业劳动力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实际参加农业劳动的程度;主要是通过考察农业劳动力的利用情况,研究农业劳动力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寻找解决的办法。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生产率是指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效果,或说是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一般说来有三项指标: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农业劳动量与农业生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计算。

农业生产资源

农业资源是一种经济资源 。农业生产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农业生产中的有限资源通过合理配置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业生产资源分为四类: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等。

农业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是指在人民公社解体后,经改革而存在于广大农村的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承包经营相结合(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

农业推广

(1)农业科技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和宣传,把农业最新科技成果推广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的过程。

(2)农业科技推广能够作到: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升级;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增产增效。

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用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武装农业、改造传统农业,使其具有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经济和技术过程。

农业信息

(1)农业信息是以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学技术与教育、农业经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信息领域。

(2)宏观农业信息是指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农业自然信息、地理生态信息、农业经济信息等;中观农业信息是指覆盖一个乡、村,一定范围内的农业信息;微观农业信息是指在一个农业经营实体内、一个家庭内、一个动植物体内散发出的农业自然信息、农业经济信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等。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农业经营及农业经济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农业信息体系

(1)农业信息系统是用现代数学工具、信息手段和计算机技术,辅助管理者实现管理功能的一种工具。
(2)农业信息系统包括: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信息系统;服务于农产品均衡供应的信息系统;服务于农业科技推广的信息系统。

农业资金

(1)资金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财产的货币形态。
(2)农业资金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财富和劳动的货币形态。

农业资源

(1)资源是指能够作为经济生产的要素和条件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存在物。

(2)狭义的农业资源,主要指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等。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环境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3)广义的农业资源,除去狭义的农业资源外,还包括农业可利用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如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农业机械及工业产品资源等。

农业自然资源

(1)资源是指能够作为经济生产的要素和条件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存在物。

(2)狭义的农业资源,即农业自然资源,主要指与农业有关的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环境条件等。如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气候环境资源、水资源、海洋资源等。

(3)广义的农业资源,除去狭义的农业资源外,还包括农业可利用的社会经济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 如人力资源、经济资源、科学技术资源、农业机械及工业产品资源等

生态可持续性

生态可持续性是指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主要特征是:维护可再生资源的质量,维持和改善其生产能力,尤其要保护耕地资源;合理利用非再生资源,减少浪费和防止环境污染;加强水利和农田基本建设,提高防灾和抗灾能力。

市场机制

(1)市场规律与市场机制。市场运行有三大规律,即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规律对市场主体买卖双方发挥作用,就产生了机制。机制是规律的具体化,是与市场运行结合的产物。市场规律和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当你看得见的时候,就由机制演变成了政策。比如,价值规律—价格机制—价格政策。

(2)市场机制的内涵。市场机制是市场体系的结构以及运行的基本原理。机制也叫机理、机序,说的是一事物之所以能够有机运行或有序工作的内在制度和根本原因。市场机制的基本功能是在市场活动中,自发的配置生产资源,解决资源短缺与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3)市场机制的类型。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指的是政府运用行政权力对农业生产经营进行超经济强制性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农业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应减少到最低限度,但是,必要的行政调控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江河的治理、土地的保护等。政府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不能瞎指挥,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要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建立高效权威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是有效调控农业经济的保证。

资金

(1)资金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财产的货币形态。

(2)农业资金是农业再生产过程中 所占用的物质财富和劳动的货币形态。

资金的时间价值

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的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价值。如:资金存入银行可以得到利息,用于经营可以得到利润,这种由于资金的运用得到利息或利润,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或场所,其价值的增加量是不同的。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