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公共政策》章节试题:第7章
第七章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
1、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有哪些?其分类又有哪些?
答: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应主要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客观的事实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一些可以观察到的,能够表述出来的客观事实和问题情境。
(2)问题的察觉:客观的事实或情境已为社会大多数人或统治集团及其少数权威统治者所察觉,从各自的角度感觉到了问题的存在。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严重的冲突使人们感到有强烈的需求或者是一种受到剥夺的感觉,有必要采取行动改变这种状况。
(4)团体与组织活动:人们只有采取一定的团体或组织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由有关政府组织或社会公共组织依法采取相应的政策行动来加以解决。
分类方式:
(1)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结构优良、结构适度和结构不良三种类型
要素 |
结构优良 |
结构适度 |
结构不良 |
决策者 |
一位或数位 |
一位或数位 |
许多 |
备选方案 |
有限 |
有限 |
无限 |
效用(价值) |
一致 |
一致 |
冲突 |
结果 |
确定性或风险 |
不确定 |
未知 |
概率 |
可计算 |
不可计算 |
不可计算 |
(2)从政策问题发生领域的不同,也可以将政策问题划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外交问题、民族问题等等。
(3)从作用范围看,公共政策问题可以分为全国性问题、区域性问题和地方性问题。国家既存在统一性的全国政策,又存在具有差异性的区域性和地方性的政策,它们构成了整个国家的政策体系。
2、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有哪些?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主要有哪些?
答: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因素:
(1)触发一般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事件的领域分为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的演进等五个方面。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
(2)公共政策问题不仅会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还会受人们主观因素的作用。在客观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主观因素的变化(如价值观的更新、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等)也会引发许多新的公共政策问题。
(3)还需要注意的两点是:很多因素可能同时发生;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使得国内外因素相互影响。
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
(1)政府部门
(2)政治领袖
(3)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
(4)大众传媒
(5)各类政策研究组织
3、简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方法。
答:公共政策分析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动态的过程,通常包括政策问题分析、政策方案分析和政策执行与结果分析等方面。政策问题的分析与其他阶段的政策分析既有共性也有区别。共性在于都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区别在于:政策问题的分析侧重于对现实与人们的价值理念、期望值、固有规范等之间所存在的差距。
国内外学术界论及的政策问题分析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边界分析、多角度分析、类别分析、层次分析、头脑风暴、假设分析等六种方法。
1、边界分析法
边界分析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往往有三个步骤: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边界估计。该方法和程序一般能适合问题界定的基本要求,能帮助弄清政策问题的本质与特征、成本与效益等,但是它的结果即便是合理的,也不一定是完全肯定的。
2、多角度分析
多角度分析,即一种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政策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
三个角度:个人、组织、技术。
多角度分析适用于分析和解决结构不良的问题。对于复杂的公共政策问题,通常都要从多角度对问题的性质、原因和严重性做出分析和判断,否则就很难真正弄清问题所在,也就更难于推动政策议程。
3、类别分析法
类别分析法通常要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两个过程。逻辑区分是指将某种政策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过程;逻辑归类指将多种问题组合成一个大的类别。
五项原则:
(1)实质的相关性:使建立的分类与问题情境的现实相接近。
(2)穷尽性:分类应涵盖一个类目中所有的细类 .
(3)相互排斥性:同一层级的类目之间必须相互独立并排斥。
(4)一致性:每一层级的分类标准应该统一,否则就会出现分类交叉问题。
(5)层次分明性:分类的层级应该清晰,而不应混乱不堪。
4、层次分析法
将政策问题的原因划分成可能原因(Possible causes)、合理原因(Plausible causes)和可诉原因(Actionable causes)三个层次的一种分析方法就是对问题原因的层次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