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文学类 >> 艺术欣赏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艺术欣赏》精选习题及答案_第3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6年12月20日]  【

  三、简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评分标准:要点准确,举例恰当。错别字扣1分。

  1.试比较中国园林和欧洲园林的文化内涵和它们的外在形式有什么不同。

  答: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比较,中国园林可称为自然式,特别重视遵循大自然自由多变的法则,同时又给以典型化的提炼加工,使之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相近的观念;(4分)

  欧洲园林可称为几何式,其花坛、道路、水渠、水池和栽植方式都强调规则几何形,甚至树木都剪裁为几何体,有很强的人工化倾向,体现了西方人要“强迫自然符合均称的法则”的审美趣味,反映了西方人重视人改造自然的观念。(4分)

  两种园林,与中国的规整式城市和西方的自由式城市恰构成有趣的对立互补关系。(2分)

  2.试述建筑、雕塑、绘画的主要区别。

  答:三者尽管都是造型艺术,但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第一,建筑与雕塑都是三维立体的,而绘画是平面的。(1分)

  第二,建筑具有中空的空间,雕塑与绘画都没有。(1分)

  第三,三者各自的艺术语言不同。(1分)

  A、建筑有面、体形、体量、空间构图、群体组合、环境艺术等艺术语言。(2分)

  B、雕塑艺术是从实体性形体的变化,体积的变化,面的变化,从人体体积的转折,从转折的韵律去表现一种情绪,一种思想,甚至一个时代的精神。特别讲究影像,需要组织突出点。(3分)

  C、而绘画主要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2分)

  第四,作品所用的材料不同。(须具体叙述)(1分)

  第五,建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性,而雕塑与绘画主要是精神性的。(1分)

  3.举例说明为什么说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应重视对艺术形象的整体把握?

  答:因为艺术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所以欣赏艺术要着眼于整体,首先要看艺术的大效果。要看作品的意蕴、精神内涵是否充分表现,也就是说作品的内涵与形式都是重要的。意蕴需要形式来表现,但高明的形式与技巧又会完全融化在形象之中。(5分)

  举例5分

  四、赏析题(40分)

  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800字左右的赏析文章。要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有个人见解。

  教材中插图李公麟的“五马图”与徐悲鸿的“群奔”,比较两幅画在绘画技法与主题上的异同。

  1.欣赏五马图:5马依次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皆为雄马,均是西域的贡品,分属宋廷的左骐骥院和左天驷监。前3位控马者为西域少数民族的形象和装束,姿态各异,无一雷同,妙在其精神气质亦微异,有饱经风霜、谨小慎微者;有年轻气盛、执缰阔步者;有身穿官服、气度骄横者。马的造型因品种而异,大小、肥瘦、高低、毛色各别,但性情都温顺平和,以示已被调教驯服。大凡画贡马的题材,马的神态和步态都是如此。如《宣和画谱》卷七所云:“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意在生动的表现人、马的性情。画家在艺术上的独创首先体现在纯熟的白描技法上,他把盛行于唐代吴道子时代的“白画”发展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画种--白描,该幅就是确立这一画种的标志。虽不着彩色,仍可使观者从刚柔、粗细、浓淡、长短、快慢的线条变化中感受到富有弹性的肌肤、松软的皮毛、笔挺的衣衫、粗厚的棉袍等各不相同的质感和量感。

  画家在白描的基础上微施淡墨渲染,辅佐了线描的表现力,使艺术效果更为完善,体现了文人画注重简约、儒雅和淡泊的审美观。自此之后,几乎所有的白描人马画无不源出于李公麟的白描艺术。

  群奔:他对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动态,作过长期的观察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期间就常常去马场画速写,并精研马的解剖,积稿盈千。这为他后来创作各种姿态的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徐悲鸿自已也说道:“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下过极长时间的功夫,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之骨架肌肉组织,然后详审其动态及神情,方能有得。”从而能够成马在胸,游刃有余地去补捉瞬间即逝的动态神情,得心应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猎的大角度透视,创作出来的崭新艺术形象。

  2.教材中插图莫奈的《日出·印象》,是印象派绘画的开山之作,请以此画为例,赏析印象派绘画的基本风格特点。

  《日出·印象》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 它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迅速成为一个风靡全球, 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画派。它强调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与色的变化作为绘画的主流。莫奈被认为是第一个采用外光技法进行绘画的印象派大师。

  《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在晨雾笼罩中日出时港口景象。在由淡紫、微红、蓝灰和橙黄等色组成的色调中,一轮生机勃勃的红日拖着海水中一缕橙黄色的波光,冉冉生起。海水、天空、景物在轻松的笔调中,交错渗透,浑然一体。近海中的三只小船,在薄雾中渐渐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建筑、港口、吊车、船舶、桅杆等也都在晨曦中朦胧隐现……这一切,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这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艺术的叛逆。该画完全是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泼生动的作画情绪使然,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推崇的那种谨慎而明确的轮廓,呆板而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这种具有叛逆性的绘画,引起了官方的反对。

  这幅名画是莫奈于1872年在阿弗尔港口画的一幅写生画。他在同一地点还画了一张《日落》, 在送往首届印象派画展时, 两幅画都没有标题。一名新闻记者讽刺莫奈的画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 只能给人一种印象"。莫奈于是就给这幅画起了个题目——《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射着天空和太阳的颜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种瞬间的感受。

  当1884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另,该画1985年前遭抢劫,被法国被盗艺术品侦缉处1990年12月6日,在科西嘉岛一座别墅中查获。

  这是莫奈描绘法国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海水被晨曦染成淡紫色,天空被各种色块晕染成微红,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绘就,三只摇曳的小船在薄涂的色点中显得朦胧模糊,船上人影依稀可辨,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等若隐若现。画家把从一个窗口上看到的这一印象收入画布上,如此大胆地用零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是史无前例的,这幅作品震撼了画坛。   这是一幅充满外光的风景,各种冷暖的色点与絮乱的小笔触,在深思熟虑中被组合进画面,使画面阳光灿烂、风和日丽,洋溢着色彩的旋律。强烈的光被分散到树丛、河流、大桥上,一切都被光所包裹,使阿尔让特伊大桥成为光的杰作。这也是画家艺术个性的表现。

首页 1 2 3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