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管理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章节试题:第4章
第四章 管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一)信息传递的意义
1.(1)信息传递的含义;信息传递是以信息提供者(信源)为起点,通过传输媒介或载体(信道),传递给信息接收者(信宿)的过程。
(2)信源;它是指信息的发送源,又称信息源。
(3)信道;它是指传递信号的通道。
(4)信宿。它是指信息的接收者。
2.(1)信息运动的一般过程原理;
信息由产生和发出信息的信息源(信息的提供者)出发,经过传输信息的信道(渠道或载体),到达接收和使用的信宿(信息的接收者)的过程。
(2)信息传递的意义。
首先,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实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
其次,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使之成为领导决策的依据,组织指挥的前提和控制的基础。
(二)信息传递的要求
1(1)信息对路的含义;
信息传递要对路,就是指传递信息要区别对象,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
(2)信息失真;所谓信息失真就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偏差,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特征。
(3)保密的含义。信息传递要保密,主要是指信息传递者要根据信息内容的秘密程度、保密的有关规定,选择恰当的传递方式,严格控制传递范围,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
2.(1)提高信息传递速度的要求;
①建立多级信息网络,并在信息网络中建立若干个直接联系点,以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防止“途中阻梗”,直接向网络中枢提供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
②广泛运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使信息传递速度成倍提高。
(2)信息传递要对路的关键和要求;
关键的是要让传递的信息紧扣领导决策。
要求:①必须提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看到信息是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进而增强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责任感。
②必须选准目标,紧扣领导议事中心。
③必须把握重点,抓住领导关心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④必须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紧紧围绕领导的意图去采集信息,传递信息,使更多的体现领导的意图的信息,进入领导决策。
(3)信息传递要保密的注意事项。
①要根据信息内容的秘密程度,正确选择传递方式。
②要严格控制传递范围。
③要建立必要的保密制度。
3.信息失真的表现形式,如何避免信息失真?
表现形式:一是信息表述不清。二是信息方式选择不恰当。三是有意的歪曲。
如何避免:各级领导机关的信息工作人员必须采取科学的筛选处理手段,严格鉴别,删去一切不实之词和澄清模棱两可的问题,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4.信息传递的基本要求及实际应用。
(1)迅速。
信息传递要迅速,不仅是传递效率上的要求,而且是关系到信息时效性的根本性要求。
(2)对路。
信息的价值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信息本身固有的价值,即客观因素;二是信息使用者的应用价值,即主观价值。
对路传递的好处:一是可以增强信息的有用性。二是为领导搬去“文山”,减少无效劳动。
(3)准确。
信息传递要准确,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内容不变形扭曲,不发生偏差,准确无误。
(4)保密。
保密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历来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对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和社会主义现在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关系重大。尤其是党和国家机关的信息传递,保密性要求更严。企业组织也有科技及经济情报机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