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管理学原理》章节试题:管理心理
第三章 管理心理
★ 课堂讨论
一、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作为学生应如何配合学校凸现学校形象(讨论时注意收集学生讨论中的优缺点)?
提示:可以根据人的知觉特征去考虑,如人们对校容、学风的要求等。
二、如何在工作中给客人留下完美的印象?
提示:可以从人的知觉特征、社会偏见等方面考虑,如人们对工作效率的要求、礼貌的要求等
★ 知识掌握
一、名词解释
1.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2.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就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3.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指一个人在同他人初次接触时所形成的最初印象。它是一个人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的感知,进而取得对他的动机、情感、意图等方面的认识,最终形成关于这个人的印象。
4.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这实际上与上述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5.晕轮效应:所谓“晕轮”效应是指在知觉过程中,通过获得知觉对象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而将其扩大成为整体行为特征的认知活动。晕轮效应实质上是一种逻辑推理上的“以点概面”效应,即根据一个人的个别品质作出对其全面的评价。它往往在对人的道德品质的知觉中表现得很明显。
6.社会刻板效应:刻板印象是指人们把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形象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
7. 以己度人:以己度人也叫投射,就是将自己的感觉、倾向或动机投影到你对别人的判断之中,即以你自己所具有的品质来看其他人,认为他们也具有这些品质。
8. 知觉防御:知觉防御是指人们对不利于自己的信息会视而不见或加以歪曲,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9. 归因:当我们观察某一个体的行为时,我们总是试图判断它是由内部原因还是外部原因造成的,然后通过解释、控制和预测与内外原因相关的环境,来达到解释、控制和预测随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的目的,这就是归因。
10.个性: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是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
11.气质:气质是典型地表现于人们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12.能力:能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13.性格:性格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14.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15.价值观体系:价值观体系是一个人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自己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
16.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7.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个人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对工作的行为倾向表现在对工作的需要、动机、自觉性、责任感、积极性、目标导向等。
18.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份:一是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二是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三是渴望保持组织成员的资格。
19:工作参与度:工作参与度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态度,是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