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A.这里所说的“个人”和“群众”各具怎样的特点?
答:个人:有创造性、有感情;群众:迟钝
B.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崇尚怎样的人格?
答:崇尚有卓越创造性、高尚感情的人格。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答:对比法。
37.阅读《冯谖客孟尝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A.冯谖为孟尝君营造的第三窟指的是什么?
答: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
B.冯谖基于何种考虑为孟尝君凿就这第三窟?
答:借宗族关系保护孟尝君,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
C.指出文中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
答:语言描写、行为描写。
38.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但是,人类总是缺乏自信,进进退退,走走停停,不断地自我耗损,又不断地为耗损而再耗损。结果,仅仅多了一点自信的李冰,倒成了人们心中的神。……
我到边远地区看傩戏,对许多内容不感兴趣,特别使我愉快的是,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傩戏中的水神李冰比二王庙中的李冰活跃得多,民众围着他狂舞呐喊,祈求有无数个都江堰带来全国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傩戏本来都以神话开头的,有了一个李冰,神话走向实际,幽深的精神天国一下子贴近了大地,贴近了苍生。
A.从题材上看,《都江堰》是一篇什么类型的散文?
答:游记。
B.从全文来看,这段文字中“自我耗损”和“再耗损”指的是什么?
答:自我耗损:战争;再耗损:筑长城。
C.“傩戏中的水神河伯,换成了灌县李冰”为什么使作者愉快?
答:反映民众由对神的崇拜改为对李冰为民造福的敬仰。
39.阅读《长恨歌》中的一段,回答问题: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井。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遥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A.这段写出了杨太真怎样的情感?
答:震惊、激动、惶惑、悲楚、委屈。
B.写出其中借行为举止抒情的诗句。
答:揽衣推枕起徘徊、花冠不整下堂来。
C.“梨花一枝春带雨”喻指什么?
答:喻指杨太真泪流满面的形象。
40.阅读《宝黛吵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谁知这个话传到宝玉黛玉二人耳内,他二人竟从来没有听见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这句俗话儿,如今忽然得了这句话,好似参禅的一般,都低着头细嚼这句话的滋味儿,不觉的潸然泪下。虽然不曾会面,却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正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了。
A.这里所说的“冤家”是什么意思?
答:冤家:对所爱之人的反语昵称。
B.此段文字表现宝黛怎样的心情?
答:一是借贾母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点明宝黛的吵架,实质上是爱得深挚的缘故;二是用“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来点明宝黛吵架后,相爱之心却更加自觉而真挚了。
C.举例说明此段文字心理描写的特点。
答:刻画宝黛心理的方法:通过外部情态描写来“以外显内”:好似参禅、低头细嚼、潸然泪下、临风洒泪、对月长吁,都是外部情态描写。
五、作文题(30分)
41.钱钟书《吃饭》一文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这种主权旁移,包含着一个转了弯的、不甚素朴的人生观。”请据此并结合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